頂點小說 > 元配 >119.另闢蹊徑
    其實, 着急的不只是秦殊一個, 陳萱比秦殊更着急。

    要知道, 第一次打廣告的效果就不大理想,如今這是第二遭, 沒想到,還是不理想。

    只是,這次的沒效果跟上一次的沒效果還是不一樣。上一次是爲了宣傳帽子店, 登了個夾縫廣告,是完全沒有效果,意思就是, 人流量沒有半點兒增長。當然, 這與他們登報的版塊有極大關係,那會兒沒錢, 只能登夾縫廣告, 而夾縫廣告,又是宣傳賣東西的廣告,能有多少人看呢

    這一次不同, 這一次的廣告登出去,到老宅那裏打聽技術學校的事兒的人還是有的。只是,真正花錢來學的比較少。陳萱魏銀秦殊三人在店裏,分糖果的分糖果、分月餅的分月餅, 因爲中午節有抽獎, 而且, 她們店裏是百分百會中獎的, 所在,這消息傳出去後,過來購物的顧客很多,有些個會算的,就來買一瓶兩毛錢的汽水,然後抽走一小包糖果,雖然糖不是很多,一包裏也就兩塊,但是陳萱她們這裏的糖都是上海帶回來的奶糖或者水果糖。孫燕都有些不樂意這樣的顧客,陳萱笑笑也就算了,雖然利小些,還是有的賺。

    而月餅因爲都是讓糕點鋪每來早上送剛出爐的過來,所以,分裝就是自己鋪子的事了。這也沒什麼,幾人有空隨手就包了。就是來不及包,只要有月餅,按照獎單上的給客人,客人多是不嫌的。

    說到技工學校的事,秦殊道,“我把這事兒跟我們學校的老師說了,他們也很奇怪,覺着十五塊大洋學一門技術並不貴啊。”

    魏銀俐落的把陳萱繫好的月餅外再貼一條自己店的紅籤,簽上面是印刷出來的一行花體墨字小字,茱利葉。魏銀說,“昨兒我還問阿燕了,阿燕也說,十五塊大洋雖不便宜,可是如果學會後能介紹工作,而且保證每月手工最少能掙到五塊大洋,肯定也會花錢學的。”

    陳萱把月餅兩塊一組、三塊一組、五塊一組綁的飛快,聽過秦殊魏銀的話後,沉吟半晌,“肯定是哪裏有問題,但是,這技術也不能說沒人有興趣,不然,不會有那些人來打聽。”

    陳萱說,“你們說,會不會是學費太貴了”

    秦殊瞪大眼睛,“一個月五塊大洋還貴”

    “阿殊,我在鄉下過過日子,在鄉下,五塊大洋就能娶個媳婦了。北京城裏的人,比鄉下做工的機會多,可咱們包的那黃包車,每月固定的送完阿年哥去鋪子後,還要回來接我來咱們店,這一個月,也就五塊大洋。”陳萱細細的跟秦殊、魏銀道,“以後做這手工一行的,也就是尋常賣力氣的人家的婦人,這樣的人家,掙錢不容易,一下子要她們拿出十五塊大洋。對她們的家境,恐怕不是一筆小錢。”

    秦殊漆黑的長眉微蹙,“可是,降價也不是好辦法。我不是說價錢不能再便宜,可這賣東西,便宜了人家就覺着東西質量不少。”

    秦殊這話不大中聽,陳萱做生意這二年,也明白這道理是對的。不能因爲沒人報名就降價,對於家境緊張的人家而言,十五塊大洋,她們覺着緊巴,可就是降爲十塊大洋,對於她們,仍是一筆鉅款。

    魏銀笑,“這也別急,咱們慢慢尋思,總有法子的。再不濟,問問大妹姐能不能從老家招些人來。”說來,王大妹這名兒取得,誰見了都得叫她大妹,實際上,大妹也二十有四了,年紀並不算大。可比起陳萱幾個,她就大幾歲。可因她這名兒取的,大家也只能叫她大妹姐了。

    魏銀這話倒是給陳萱提了醒兒,陳萱是從老家出來的,陳萱道,“要是從鄉下招些人來,雖然技工學校一時開不了張,咱們的花邊兒廠倒是能先酬備起來了。從鄉下招工有這樣好處,一月倒不用給五塊大洋,一月兩塊錢,包喫包住,就有的是人來幹。”

    秦殊對於這等行情很是震驚,喃喃,“這也忒便宜了吧。”

    魏銀便是有心理準備,畢竟,三舅爺一月是三塊大洋,王大妹一月五塊大洋。這因是親戚,魏家是厚道人家,所以,給的價錢也厚道。因爲市面兒上在家裏做傭人的,一般是三塊大洋,像三舅爺這樣只管給看宅子的,會更少一些。可話說回來,親戚才更加可靠。魏家厚道,也不是沒有回報。三舅爺王大妹都是勤謹人,今年種草莓,屋兒裏種的草莓,三舅爺還料理不來,可院兒裏種的時令草莓,三舅爺也是老莊稼把式,沒少幫忙。大妹更是勤快的很,每天除了老宅的一日三餐,還有三處鋪子連帶着化妝品廠、還有三舅爺這裏的飯,都是她來做。閒了還會幫着做家事,極用心的人。

    不過,一碼歸一碼。

    如果是從鄉下招工,陳萱不會亂開價,一則是包喫包住的成本要算在裏面;二則,都是新招來的人,技術要現交;三則花邊兒廠的事,招人容易,以後花邊兒的銷路,現在還沒影兒哪,所以,前期的開銷,能省就得省着些。

    如果花邊兒的行情好,以後的工錢也會長的。

    秦殊是個急性子,她一拍膝蓋,“

    就這麼定了,咱們先說花邊兒廠的事,這技術學校,以後再說。”

    秦殊並不是無所考慮,她道,“其實,我想着人多來瞧瞧,並不報名,還有個原因,就是咱們這學校是新辦,還沒學生哪。要是能從鄉下招來些工人,以後再有人來打聽學校的事,就把她們帶到咱們工廠,就說,這些都是在學技術的。那些人一瞧,果然是有技術能領活兒做,恐怕也就願意花錢報名了。”

    陳萱魏銀都想到了這個,笑道,“這也是。”

    三個女人把事情商議定,晚上又與另一隱形股東魏年說了說,魏年也沒意見,還說,“不失爲一個好主意。”魏年對從鄉下招工也很看好,主要是成本低。

    而且,住宿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當初說要先辦技術學校,院子已經租好,學校一直沒開張。

    股東們似模似樣的商量好後,魏年同魏老太爺打聲招呼,魏老太爺閉着眼睛道,“生意歸生意,鋪子裏的夥計,第一年都是管喫穿學本事。雖是老鄉,一月兩塊大洋也貴了,你們這樣的價錢,咱家以後夥計都不好招了。”

    魏年便說,“這剛開始幹,她們也沒經驗,還得爸爸你多指點她們。”

    “少與我弄鬼。”魏老太爺眼睛眯開一條縫,看向這個二兒子,脣角逸出一縷笑,“行啦,這也說不上做壞人。我就把話說破也沒什麼,一行有一行的規矩,就現在的北京城,除了那些有學歷的畢業生,學徒頭一年都是包喫包穿包四季衣裳,一般都是打第二年纔拿工資的。這樣,到底是咱們老鄉,要是真沒賺頭,人家也不能這麼千里迢迢的過來咱們這裏掙飯喫。你們算着,起碼前三個月學手藝是沒錢的,待手藝學好了,能有利潤時,再說工資的事。你瞧着發,一下子給太多不是好事,何妨慢慢的漲呢先從一月一塊錢漲起,這手藝活不比別的,這種不能一刀切,因爲但凡手藝就有好壞快慢之別,所以,這錢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