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有一個科技國 >第012章:科技國的朝會日常。
    剛好規劃完未來的科技國科研中樞,內侍監秉筆太監王乃建便來稟報晚膳時間已到,詢問他何處用膳。

    一聽到這裏,陸河就不由得想起那有着奶牛般凹凸有致身材的寵妃莫蓉兒,當即帶着給她買的衣服往乾清宮東側的寶物宮而去。

    美美的過了奢靡一夜後,陸祿第二、第三天陸陸續續返回現代,將快遞送過來的打印機以及風力發電機等零部件一一搬運進了異世界。

    然後陸祿讓王乃建通知諸位臣工第二天參加朝會。

    朝會一開始,陸祿先是聽取了吏部天官的對科技國內所有官員品階界定的彙報。

    正所謂船小好調頭,現階段科技國不過擁民十萬,管理這十萬國民的全國官員頂多就只有個一萬多人。

    所以這定品級的工作還不算繁複,關鍵在於要將之前完全由各地官員私養的幕僚、親隨等人員全都納入官制之中,要由戶部定糧酬,所以煩瑣了一點。

    不過戶部那邊因爲天官想要競爭內閣席位的原因,協助得也算是上心上力,也從優從快的結束了工作。

    緊接着就是禮部天官彙報府城和各地方鎮的學政使安排工作以及府鎮學堂規劃安排工作。

    另外還有科技國第一屆科舉的籌備工作和舉行時間。

    在陸祿的規劃中,這四年一屆的科舉這第一屆,目前還是考傳統的四書五經。

    因爲科技國現在的學子,從小到大都是學這四書五經,陸祿也不可能不帶腦思考,一上來就安排考後世的那些課程,這對一直學着傳統課程的學子而言也不太公平了。

    不過這第二屆,肯定就不可能還考這些傳統的之乎者也的課程了,起碼陸祿一定是要將基礎物理和化學添加進科舉裏面的。

    第一屆科舉已經給過機會了,如果沒考成的,就不能只抱着四書五經來死記硬背了。

    禮部尚書彙報完工作之後,就輪到六部其他尚書彙報各自的工作了。

    一一待這些個尚書彙報完工作之後,陸祿說道:卿等之能,朕甚慰,這內閣首輔及若干輔臣之位,朕亦不知從何選擇。

    頓頓,陸祿又道:既如此,爾等便行庭推之法,各自上疏舉薦有才能之天官,從者多者便爲首輔,次之次輔,以此類推。

    臣等謹遵聖渝堂下衆臣躬身納拜。

    讓這些個官員們民主,陸祿一點也不擔心他們會覺醒什麼不好的思想。

    說到底他們都是對陸祿忠心耿耿,絕無二意的,因而在這個科技國內,他並不需要時刻擔心別人覬覦,因而對手裏的權力也不用抓得太牢,只需要盯好這些個臣子們不要公器私用即可。

    說完內閣遴選長官的事情之後,陸祿又說道:科技之國,唯科學與技器,這技器是何物,便如這衣物製造,便如這樑柱打造,皆由研之一字而成。

    故,朕欲在六部之外設一科研院,專司主導研製各類新式事物,院設掌院一職,置品階爲部,一應規制如各部

    戶部天官何在。陸祿說道。

    臣在。戶部尚書出列應喏。

    科研院一干酬糧事宜,戶部務必支持,研之一字重在酬,務必讓科研院無憂於薪。

    微臣遵旨

    爾後,陸祿又喚吏、工、禮等部尚書出列,要求他們務必動人動工支援科研院建設。

    吏部主要負責支援一些管理行政後勤方面的官員,而工部則主要出合適的工匠了。

    至於禮部,那自然是要抽人去學習文化院學科,好以後教那些被納入科研院的人員了。

    科研院並不是一個純粹由官員組成的部門,各部之下還是有着大量的薪酬制工匠的,所以錢糧方面的支持也很重要。

    陸祿一聲令下,六部就迅速動彈了起來。

    錢到位了,地方也到位了,選址就位於貼近紫禁城東北角的一處庭院,經過稍加整改後,就成了科研院的院部。

    地方選好之後,工部遴選出來的數百位工匠就大包小包,歡天喜地的走進了他們曾經可望不可及的皇城邊緣。

    然後,兵仗局雷法研究處就在兵仗局秉筆太監半真半假的哀傷之下,送走了陳弄和調撥給他的學徒們。

    在這幾天中,第一屆科舉,也成功舉辦了。

    事實上,因爲沒有之前一直沒有科舉這種政策,寒門子弟平生所學一直沒有個實施的地方。

    這次科舉一出來,他們一讀懂箇中意思之後,這還得了。

    府鎮各緊急借過來的學堂瞬間就被擠滿。

    因爲陸祿規定,凡是想要參加科舉的學子,戶籍在各鎮的,必須得有在鎮學堂讀書的蓋戳,讀多久因爲是第一屆科舉暫時不限,你來了坐一會就能給你考牌。

    同理,戶籍在府城各坊、巷的,同樣得有坊巷學堂的蓋戳考牌。

    然後有考牌的人,憑牌參加各鎮或者府城各坊巷學政使組織的初會考。

    經過初會考後,四書五經經過各地學政使考覈及格的人,才能憑藉多加了個蓋戳的考牌參加府城學政使組織的會考

    這次會考就嚴格許多了,不再跟初會考那樣只由各地學政使獨立檢驗成績。

    而是由府城學政使、禮部二名考官一起審試卷。

    最終決出二十名成績排名前列者,進宮參加殿考。

    而經過了初會考,卻沒有考過會考的學子也不用擔心沒官可做,各地行府可缺人手得很呢

    行府,就是衙門,這又是陸祿突發奇想做出來的將包括布政使、學政使、按察使、都衛使這三個原本互不歸屬,各管各事的使司歸攏一處組成行政府的動作。

    往後這四使將分工合作,民主決策本地各類事務,結束以前那樣布政使司在東邊,按察使司在西邊的行事模式。

    話歸正題,在剛結束的殿試之中,奪得第一屆科舉前三甲的學子,俱都被陸祿留在了剛組建的內閣行走。

    而餘下的十七個殿試學子,則被六部一院瓜分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