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61章 南察風波(卅八)質變
    仍如此前一般,高務實獲悉遼北得勝比朝廷的官方渠道早了半日,他在當天傍晚得知消息,而官驛方面是在午夜時分把消息傳送到京城。不過,由於報捷的消息不比緊急軍情,所以報捷書被留在兵部衙門又躺了半宿,直到次日兵部官員們拆封,纔算爲朝廷所知。

    或許是朝廷這幾年報捷有些多,遼北之戰哪怕斬首一千六百餘騎,也沒怎麼引起轟動,反而是隨同而來的消息比報捷更加引人注目。

    隨着報捷書送來的消息有兩條半,一條是努爾哈赤與蒙古人有約定要入侵南關哈達部,並曾計劃與圖們會師;另一條是葉赫部深感大明關照之恩,正式派出了加貢使者,正往京師而來。

    第一條消息雖然讓人惱怒,但說實話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事實上,在朝廷聽說努爾哈赤要北上迎親的時候,大家就都猜到其中的緣故了,現在罪證確鑿也無非是給棺材板釘上釘子罷了,倒也不必震驚。

    第二條消息也是有前兆的,前幾天曹簠就有上疏說這個事,而朝廷也同意了,現在葉赫的加貢使者“正式”啓程,完全符合朝廷規定。至於葉赫方面希望在營口上船走海路來京,朝廷也“特批”允許。

    真正震撼的消息反倒是剩下的“半條”,曹簠在報捷書中提了幾句,說他在奪回葉赫西城之後,於圖們曾暫住的西城城主宅邸中發現圖們未及帶走的信件,從該信件中發現了某些蛛絲馬跡,可能牽涉到有人向蒙古人提供火藥,數量甚大。

    曹簠表示,因考慮到圖們或有故意設計陷害忠良之意圖,故他此次暫不呈上線索、證據,等調查一番之後,自己再上疏詳稟。

    這半條消息對於朝廷袞袞諸公而言,遠比前兩條勁爆。

    首先曹簠既然敢提出這件事來,說明他手裏肯定是有“線索”的;其次曹簠既然並不隱瞞,顯然這件事的牽連對象既不會是他自己,也多半不是實學派一系的官員或者將領;最後曹簠這樣半說不說的“打馬虎眼”,比直接捅出來還讓人心神不定。因爲就算不是自己做的,萬一是自己的盟友,甚至是自己舉薦的官員做的呢?

    若是盟友做的,出於“江湖道義”,總是要伸出援手設法搭救一下;要是自己舉薦的官員所爲,那就更不妙了。早些年高拱改革吏部的時候,就曾經再三強調過一個準則,既被舉者因事被罰,舉薦者也需要負連帶責任。

    因爲這一緣故,很多官員尤其是地位較高一些的官員,都開始了暗中的“自查自糾”,回憶一下自己可曾舉薦誰去遼東。

    當然,還有一些人寄希望於這件事並非當地官員、將領之所爲,最好是某個當地豪強因爲財迷心竅或者其他什麼原因選擇鋌而走險,那就萬事大吉了。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但大明官員因爲各種原因,道友和貧道之間有時候比較不好撇清,因此最好死一個不相干的人。

    但也有些聰明人,一看就知道事情不太妙,因此開始想起他辦法了。

    申時行與王錫爵顯然是聰明人,從當年的考試成績來看,這兩人簡直聰明絕頂:同榜的狀元和榜眼嘛。

    他們兩人一看消息就知道,此事多半與李成梁有關,曹簠之所以欲說還休,也是因爲這個緣故。

    牽涉到李成梁,現在就等於牽涉到心學派,而且李成梁情況非常特殊,心學派只要還想着在三四年後的滅元大戰中分一杯羹,不讓實學派專美於前,那麼李成梁幾乎是必保不可的人物。

    申時行主動把王錫爵請到了他的值房,兩人開始商議對策。

    在高務實涉足遼東之前,李成梁控制着遼東絕大部分私市,就算沒有直接參與的,也都得給他輸款,大抵相當於繳納保護費了。

    而在高務實的勢力進入遼東之後,這個局面稍有扭轉,京華憑藉強大的經濟勢力和貿易能力,在高務實主政遼東的短短時間裏發展起來,控制了四處較大規模的私市和九處規模一般但也比較重要的私市。

    雖然從私市數量上來說,京華大概只有李成梁的一半,但從貿易額來說,雙方几乎平分秋色。

    李成梁從獨霸遼東私市到和京華打個五五開,心中的壓力顯然巨大。雖說京華的進入實際上是秉承一貫的“做大蛋糕”宗旨,提高的是整個遼東的貿易額,對於李成梁的“絕對收入”影響並不大,但李成梁畢竟做慣了地頭蛇,如今忽然有條強龍過來,他能有什麼反應非常難講。

    明面上和京華硬碰硬並不太合算,李成梁作爲一名武將也不是很有這樣的膽量。他的後臺靠山申時行雖然是首輔,但近年來對高務實也顯得缺乏壓制力,李成梁這樣的聰明人當然不會拿雞蛋去打石頭。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一些新的賺錢門路,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王錫爵對申時行道:“朝廷不與察哈爾貿易甚久,然察哈爾當地果無我大明貨品耶?非也,察哈爾歷來可以弄到各種貨品,元輔難道不知?”

    申時行只能報之以苦笑,這個情況他當然是知道的。

    隆慶四年,王崇古改任總督山西宣大軍務,力主與俺答議和互市。在高拱、張居正等朝廷重臣的力主之下,隆慶五年,大明冊封蒙古俺答汗爲“順義王”,同年開放通貢互市,張家口就成了最早對蒙古開埠的邊塞貿易口岸。

    除了官市之外,王崇古還推動民間明蒙貿易,由此在明蒙議和的形勢下,明朝與蒙古貿易規模越發龐大。“邊境休息,東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鎮,數千裏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歲省費什七。”

    由此產生的社會作用,不僅是給宣化、大同一帶長期的和平環境,還出現了持續不斷的人口迴流——過去蒙古兵經常南下襲擊,當地人都往外地跑,現在明蒙議和,不必再有兵禍之憂,邊關馬市的開放,又提供了做生意的機會,大家都往這裏跑。

    但是由此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土默特擁有和大明進行任何貿易的權力,包括用馬匹、牛羊等物換取他們想要的任何品類商品。

    土默特現在幾乎已經是大明的鐵桿小弟,他們可以買賣大明的產品,這是毫無問題的,也是高務實之前就一直堅持的。可是,土默特與察哈爾之間關係雖然緊張,可畢竟同根同源,雙方的“大汗”還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所以對峙歸對峙,要想斷絕聯繫其實並不可能。

    尤其是商貿方面的聯繫,更不是說斷就能斷的,哪怕把漢那吉下令,也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何況蒙古人之間要聯繫比大明還方便,他們之間的邊境又沒有多少明確分界,某些部落、將領之間悄悄交易,把漢那吉根本查都沒法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