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73章 帶路黨計劃
    對於島津家想買武器這件事,高務實先是有些意外,想了想之後又覺得也在情理之中。

    薩摩藩島津家,這地方和這家人一貫就不是省油的燈,尤其喜歡和代表中樞的朝廷過不去。在原歷史上,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從薩摩與長州兩藩的倒幕運動開始的。

    當然,後來明治政府中的大多數內閣成員也多出自這兩藩,而且當時日本有“長州陸軍,薩摩海軍”一說,足見這兩藩實力之強。同時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這兩家強藩搞七搞八的最終目的,其實說穿了也就是與其你們命令我們,不如我們命令你們。

    長州藩暫不去說,只說薩摩藩會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北洋海貿同盟,這還真是符合他們的歷史作風。

    原歷史上的薩摩藩可不止是之前提到的那些歷史,他們在十幾年後還會入侵併實際控制琉球,不過這次入侵的主要目的不是侵略本身,而是爲了方便和大明最生意——當然,是指走私生意。

    再往後的倒幕運動那些離得太遠,就不說了。只說島津F4(四兄弟)爲了和大明做走私買賣而入侵琉球這件事,就足以看出島津家完全“目無王法”。

    這麼一個家族,被豐臣秀吉打了一頓,“屈辱”地表示臣服,心裏不爽完全可以理解,欲圖報復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麼一來,高務實就必須重新審視起他對日本將來的“安排”了。

    原本,高務實覺得自己現在手邊的事情實在太多,對於日本方面暫時是沒有過多的干涉計劃的。相比於日本而言,強化大明是他的第一要務,留好南疆後路是他的基本保障,至於日本……他此前的計劃通通都是規劃在援朝抗倭戰爭之後。

    爲什麼要等這場仗打完再細緻安排呢?因爲這場仗雖然對大明來說也費了不少力氣,甚至差點打空萬曆的內帑,但如果反過來看日本也打虛了啊。至於朝鮮那就更不必說,簡直一片焦土。

    在這種時候,高務實才比較方便四兩撥千斤,而不是自己出錢出力擺平日本。畢竟,擺平日本之後該怎麼辦,本身也存在很大的變數,至少以高務實目前的看法,想把日本按照南疆的方式來統治,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更別說如果真把日本按照南疆模式來處理,到時候究竟是重南疆還是重日本,也可能會形成困擾。而在當前這個時代,跨越數千裏海疆來統治兩片不接壤的土地,也着實是困難重重。

    南疆方面從資源優勢的角度而言,肯定是高務實的首選“後路”,再加上掌握南疆更能抵擋西方殖民入侵,也更符合高務實思維中的“底層邏輯”。

    但日本也不是一無是處,尤其如果要說“後路”,那麼高務實倘若仗着強大的京華兩洋艦隊躲去日本,就算哪天真的惹毛了皇帝,也大可以高枕無憂。

    不過這裏有個問題,按照後世日本史學家的估算,日本的人口在安土桃山時代後期、關原合戰前夕,大概有一千兩百萬。如此,僅靠京華一家如何確保能夠維持統治?

    南疆和日本不同,南疆那邊本來就有不少走投無路的漢人逃過去,幾百上千年來,體內有着漢人血統的人其實並不少,雖然其中很多人實際上早已血脈單薄,可是隻要政策引導到位,這些人很快就會變成“漢人”——戶籍歸化制現在就推廣得很不錯嘛。

    日本就沒有南疆這個條件,雖然也有極少部分漢人在日本留下了血脈,尤其是之前汪老闆那個時期,不少頂着倭寇名頭的漢人海盜都在日本留了種。可那點人往一千多萬日本人裏一扔,可真是水花都見不着。

    這種情況下,高務實要是打算自己統治日本,可能比滿清入中原的情況還要糟糕。當然,日本有其特殊體制,也許從天皇家裏可以想想辦法,但那都是沒影子的事,現在高務實懶得多想。

    高務實之前沒打算過早干涉日本的原因,還有一條則是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會有進一步的內戰,即所謂西軍、東軍之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關原合戰。

    關原合戰是日本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月21日)發生於美濃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而廣義上的關原合戰包括豐臣秀吉死後的一系列戰役以及其他地區的一系列戰役。交戰雙方爲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

    這場戰爭雙方都動用了超過十萬人的兵力,並且最終決定出了此後日本的真正統治中心爲德川幕府。

    高務實之前的計劃,就是等到關原合戰前後再突然對日本進行干涉——那個時候,他的加入將是決定性的,無論偏向哪一邊都可以決定日本的走向。

    然而島津家這次的舉動讓高務實產生了一點動搖:等到關原合戰前後再幹涉固然是格外省力,但其實他也知道,那樣肯定會留下很大的後患,但如果從現在起就開始滲透呢?

    比如扶植一下島津家,把薩摩藩這個日本異類培養成他的帶路黨,是不是也有成功的機會,並讓隱患更小一些?

    培養薩摩藩,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肯定是很好的選擇,畢竟他們作爲日本西南的強藩,離大明可謂最近,對於擁有兩洋艦隊的高務實來說,不僅聯絡方便,而且就算是豐臣秀吉發現並且震怒,高務實也沒什麼好怕。

    打陸戰我捨不得戰死太多的家丁,但如果只需要保護薩摩的話就不同了,有本事你就和我京華來個海上決戰。

    考慮到豐臣秀吉當前的行爲習慣,高務實覺得這個可能性都很小——只要薩摩保持名義上的臣服,豐臣秀吉多半便不會選擇使用武力。說起來,豐臣秀吉這一點和他倒有些相似,即能用政治手段解決的事情,堅決不用武力解決。

    早前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解決了織田家內部問題,控制了織田氏舊家臣的實權,有意統一日本。他一開始倒也想利用武力屈服德川家康,可是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挫敗,於是立刻轉而採取與德川家康達成議和的外交屈服手段。在石川數正突然投靠之後,立刻與德川家康和談,並收德川家康的次子於義丸爲養子,再利用婚姻使德川家康臣服。

    然後豐臣秀吉繼續使用政治手段,以入侵朝鮮、展望大明爲誘餌發動侵朝之戰,蠱惑了大批實力強大的大名加入戰爭。

    這場仗當然是打敗了,但也嚴重削弱了當時主要大名的軍力和資金。不過這裏出現了一些意外:比如德川家康因爲得到豐臣秀吉的批准,以討伐北條氏殘餘勢力爲名,獲許留守名護屋城進行守備工作,沒有直接參加兩次戰役,所以戰爭對他們的影響較少,因此影響力逐漸增大,只有同爲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纔有可以制衡德川家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