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01章 擁與叛(中)
    因此我以爲,並不存在外界壓力突然增強的可能,結論只能從其內部去找——那就是舒爾哈齊的出走,這纔是促使努爾哈赤態度轉變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劉馨反問道,語氣中明顯加重了“根本”二字。

    高務實不爲所動,點頭坦然道:“我之前就說過,彼時舒爾哈齊在建州女真中具有僅次於努爾哈赤的政治軍事地位,所以舒爾哈齊的出走給予努爾哈赤的打擊無異於後院起火。如果不迅速撲滅而任其蔓延,那麼他多年苦心經營的事業,將極有可能會付之一炬,半生奮鬥也前功盡棄。”

    “所以呢?”

    “所以對努爾哈赤來說,當務之急莫過於迅速調整與大明的關係。於是,他繼‘六月盟誓’之後,六至九月又積極交涉來京朝貢事宜,十二月便親赴燕京補貢。”

    “他是回心轉意,還是拖延時間?”

    “自然是拖延時間。”高務實道:“努爾哈赤這一連串的行動,意在表示‘學好’和‘忠順’,藉此牽制大明朝廷,以便全力克服這場危機,這就是努爾哈赤前倨後恭的全部奧祕。”

    “嗯,第二個反常是什麼?”

    “第二條是,努爾哈赤在對大明朝廷表示溫和態度的同時,還於萬曆三十六年九月,對其夙敵烏拉部貝勒布佔泰也投以親善之情,‘以親女妻之,遣大臣以禮往送’。”

    劉馨笑道:“看來努爾哈赤也挺喜歡用和親這個老辦法的嘛。”

    “辦法只要好用就行,老不老並不重要。”高務實道:“這個舉動的目的很明顯,努爾哈赤與烏拉和親的目的在於防止舒爾哈齊與烏拉的聯合。當時倘若舒爾哈齊、烏拉、明廷這三方聯合之勢全面達成,那麼努爾哈赤的野心就只好化爲烏有,因此他不惜作出以親女爲代價的慷慨犧牲。”

    “最後一點呢?”劉馨問道。

    “最後一條是,歷年以來努爾哈赤‘東征西討,歲無虛日’。但是自萬曆三十六年四月起,至萬曆三十七年十一月止,在長達十九個月的時間內,努爾哈赤在軍事上竟然完全偃旗息鼓,沒有一次軍事行動的記載,此不可謂不反常吧?”

    “是不太像努爾哈赤的爲人做派,那麼接下去呢?”

    高務實道:“我覺得這一系列的反常現象,正是舒爾哈齊出走事件已經發生的有力佐證。據此可以推知,舒爾哈齊重建建州右衛,當在萬曆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

    “等一下,前面說的幾個時間我沒記清楚,你這裏怎麼就推算出是在那一年的四五月之交了?”

    高務實笑了笑,道:“我自然有我的理由,具體一些的理由有幾個,一是努爾哈赤對大明的態度前倨後恭的轉折點爲‘六月盟誓’,故舒爾哈齊出走事件只能發生在六月以前;

    二是萬曆三十六年三月以前,努爾哈赤還堅持‘不肯朝貢’,並說‘搶了罷’等語。可見‘事件’只能出現在三月以後。這就說明,舒爾哈齊出走時間只能在三月以後六月以前;

    另外第三點理由,就是從生活和生產方面考慮,四、五月之交也較爲適宜。所以我判斷舒爾哈齊出走的時間應該定在萬曆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重建建州右衛亦當在此時。”

    “那他去了哪裏重建建州右衛?”劉馨問道。

    高務實道:“有關舒爾哈齊出走的地點,《清太宗實錄》和《清史稿》略有涉及。《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七阿敏罪狀裏有一些記載:‘阿敏嗽其父,欲離太祖,移居黑扯木,令人伐木,備造房屋。太祖聞之,以檀自移住坐罪。’

    《清史稿》列傳二顯祖諸子傳莊親王舒爾哈齊之條則記載:‘自是上不遣舒爾哈齊將兵,舒爾哈齊居恆鬱郁,語其第一子阿爾通河、第三子札薩克圖日‘吾豈以衣食受羈於人哉’,移住黑扯木。上怒誅其二子,舒爾哈齊乃復還,歲辛亥薨。

    這兩段記載,明確說明三點:一是舒爾哈齊確曾出走;二是移居的地點是黑扯木;三是舒爾哈齊因此獲罪,並死於辛亥年。”

    劉馨皺眉道:“這個黑扯木在哪?”

    高務實稍稍停頓,答道:“從大的範圍看,黑扯木當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區。”

    劉馨一愣:“他把建州右衛建到大明邊牆裏?”

    高務實點頭道:“雖然好像很奇怪,但恐怕真是這樣。《滿文老檔》裏有如下記載,那一天所下達給赫徹穆、英額的文書說:‘汗說,駐在赫徹穆、英額的兵,恐怕你們被村的尼堪漢人毆打,不管白天黑夜要很好的警戒,不要和村的尼堪在一起。’

    此文書是天命九年正月下達的,這就是說直到此時,赫徹穆黑扯木的漢人仍居多數。黑扯木爲漢族傳統聚居區似無疑問。

    至於第二,從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海西、建州各衛進京朝貢的情況判斷,舒爾哈齊沒有經過邊關,而是直接由其居住地點進京的,從而說明黑扯木就在大明邊關以內。

    不知你是否知道,萬曆三十六年圍繞建州、海西女真進京朝貢,一開始就發生了爭執。當‘建夷奴兒哈赤入貢詔詰明許入時,禮部侍郎楊道賓以建酋漸橫,冒貢可疑,疏言……除撫順關所進奴兒哈赤等,瓦勒等二起原自建州,聽其到京補貢外,其廣順關所進海西夷酋,向有南北二關,要見看只木等一百十一名,莊臺等一百一十名,果系何種夷種……’

    這就說明,努爾哈赤、瓦勒等兩起是從撫順關而入莊臺、看只木等兩起是從廣順關進入的。而明實錄裏又記載,前者進京賜宴賞的記載爲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後者爲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舒爾哈齊由何關進入,並無記載,而進京得宴賞的時間爲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比上述兩批早五、六天的時間。

    從時間上推算,如果舒爾哈齊從上述任何一個邊關進入,他就必須至少提前五、六天的時間入關,他入京的交涉也應在前。這樣,關於朝貢的爭執理應涉及他。而事實上從撫順、廣順兩關入關進貢的均只有兩起的記載,這從明廷的宴賞記載亦得到映證。

    因此舒爾哈齊不可能從邊關進入,而只能由其居住地入京,在時間上纔有提前的可能,這就大致推知黑扯木在大明邊關以內。

    而第三,《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七阿敏罪狀之六,對於黑扯木的確切位置提供了唯一一個重要線索。其中說:‘太祖時,守邊駐防,原有定界。後因邊內地痔,糧不足用,遂展邊開墾。移兩黃旗於鐵嶺,兩白旗於安平,兩紅旗於石城,其阿敏所管兩藍旗,分住張義站、靖遠堡,因地土痔薄,與以大城之地,彼乃越所分地界,擅過別本爲偏向黑扯木開墾。……若此舉動,殆欲乘間移居黑扯木,以遂其異別本爲素志,其罪六也。”

    這裏所說的黑扯木與舒爾哈齊移居的黑扯木,無疑是同一地點,所以弄清“黑扯木”的關鍵,必須首先確定大城的位置。

    乾隆元年本《盛京通志》卷十五,鐵嶺縣城池條,載有‘昂邦城,一名昂邦合屯。按清字昂邦合屯即大城也。在城東南八十三裏,周圍一里,南北二門,此城系奉天將軍轄’。這裏清楚說明大城在鐵嶺縣城東南八十三裏。

    參照上述各旗墾區所在地,當時給予阿敏的墾地大城,無疑即是鐵嶺東南八十三裏的大城。再參照‘與以大城之地,彼乃越所分地界,偏向黑扯木開墾,殆欲乘間移住黑扯木,以遂其素志’的記載,黑扯木當在大城附近的鐵嶺地區。

    此外,從當時明廷的戰略意圖亦可得到佐證。建州右衛設在鐵嶺東南,既可填補哈達、輝發滅亡後的力量真空,又可東接烏拉,北援葉赫。備禦努爾哈赤之侵,一舉而恢復昔日海西四部爲大明藩籬之功能。此方案乃至善之策,何樂而不爲呢?”

    劉馨聽得愕然已對,摸了摸臉龐,道:“你以前沒去學地理真是浪費人才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胖得飛不動”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