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20章 北洋遠征(十四)
    而中部那些島嶼就更不必說了,幾乎都不在卡斯蒂利亞人的掌控下。當地的情況很複雜,不過如果非要對比的話,倒是有些和此前安南南部類似,可以看做是一些各式各樣的部落,但這些部落偶爾也會聯合起來對抗外來者。

    這次卡斯蒂利亞人就是去征剿這些中部土人,從軍事實力上而言,他們打這些土人還是很容易的——據我瞭解,這些土人連像樣的盔甲都沒有一副,所謂打仗,武器都是些木杈、無鐵頭的木槍之類,極個別會有毒箭,總之很難正面與卡斯蒂利亞人抗衡。”

    高振炘沒有馬上表現出很欣喜的模樣來,反而有些疑惑地問道:“時間有些趕巧……卡斯蒂利亞人爲何正好這個時候出征?”

    “這可能有些複雜,在下雖然在馬尼拉有些熟人,但也只是從側面瞭解到一些情況。”胡老闆摸了摸下巴上的鬍子,道:“總的來說,這個德維拉總督似乎是個很心急的人,亦或者說他很想盡快做出一些成績給他的國王看看。

    菲律賓總督府連續提高稅率的事振炘司令肯定清楚,但這還只是他急功近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自他上任之後,卡斯蒂利亞的軍隊人數大大提高,從最早的八百人擴大到了現在的約2000人,而且還控制了不少呂宋北部的部落‘軍隊’,他們稱之爲‘殖民地僕從軍’。

    這些軍隊的人數很難說得精確,因爲這些部落對卡斯蒂利亞並不忠誠,也許卡斯蒂利亞能逼他們出動上萬人,但也可能只能湊個兩三千、三四千……總之都說不好。不過有一點在下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土人僕從軍的戰鬥力肯定不高。”

    高振炘點了點頭,在戰前分析中他們也對西班牙可能擁有的當地僕從軍做出過推測,觀點也是這些人戰鬥力不值一提,實際作用……大概就是炮灰吧。

    他思索了一下,神情有些古怪地道:“對方只剩一千人左右,這場仗咱們豈不是包贏?”

    擁有“戰爭經驗”的胡老闆回答道:“恐怕也不好這樣講。振炘司令,馬尼拉城並不大,其實還挺小的,真要說的話,別說什麼廣州了,佛山都有它好幾個大。

    不過小歸小,馬尼拉城卻是個……怎麼說呢,用京華慣用的詞來講就是‘要塞式’城市據點。所以它還是挺堅固的,而且正因爲小,其城防體系所需的士兵恐怕並不多。根據在下的觀察,正常情況下只要有六百人,他們就能構築完整的城防體系,剩下的人可以作爲戰損補充。”

    高振炘聽得這話,不禁忍不住笑道:“胡老闆對軍務倒是甚有見地啊。”

    本來這話多少帶點玩笑意味,但胡老闆聽了居然還真有些感慨起來,道:“要不是出身所限,滿門幾十口人指着在下喫飯,在下此前還真想過投了京華的。”頓了一頓,又道:“不過卻也無妨,在下有犬子三人,除了此兒須得繼承家業之外,另外二子也向往京華得緊,再過兩年等他們成年獲字,在下便打算鍛鍊他們一番,然後送到京華來。

    指不定將來他們運氣一好,也能立下些許微功,在南疆獲賜莊田,另分幾支譜系。倘若真能那樣,在下也算對得住祖人了。”

    高振炘雖然是北洋艦隊司令,卻也知道京華在南疆的一系列政策。譬如剛纔胡老闆所言“立下些許微功,在南疆獲賜莊田”,這就是京華爲了移民搞出來的政策。而且由於有針對南疆土民的“歸化戶籍制”存在,相對應的漢人因功獲賜土地莊田就顯得更加容易一些。

    歸化戶籍制實際上是把戶籍分了三六九等,最高即‘明人’,根據南疆各國的習慣也稱之爲‘華族’。現在的南疆華族不僅包括漢人,也包括會說漢話的僮人、瑤人等來源於大明的各民族。而歸化漢人或稱歸化華族的人裏頭,又以原本就會漢話的安南讀書人、南疆各國原有華裔血統等更容易取得。

    不過無論哪一種,對其人的漢語掌握水平都有要求,需要參加包括口語、行文兩個方面的基本考試。在最終獲得“歸化華族”戶籍的最終考試時,則還需要考一些比較初級的四書五經語意解釋——八股文不考,只要能解釋題目中那些出自於四書五經的原話意思就行。

    歸化戶籍制中的移民華族和歸化華族在南疆擁有頗爲特殊的政治待遇,簡單的說就是“立功必先賞,有過多輕罰”,故其不論是對本地人“努力進取”,還是對大明移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偏偏這些考試對於大明本土商人及其子弟而言極其簡單——因爲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商人,本人和其家族子弟都絕對是會讀書的,而由於這年代讀書幾乎只讀四書五經,所以就算讀得再差,也不至於連這種考試都過不了。

    於是這樣一來,大明移民明顯增多,其中很多都是主動移民。這些主動移民又以各種大小商人爲主,他們的移民當然會帶來技術和資本,這便使得南疆的開發明顯加速。

    另外,南疆的人口或者說民族比例也開始變化,華族與歸化華族的人口數量正在逐漸增多,這對於京華在南疆的統治而言,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胡老闆這番話還透露出另外一些訊息,比如他說的“立下些許微功”。要想獲賜莊田,大致有幾種方式,其中最“簡單粗暴”的就是戰功,這一點甚至都不必解釋了。

    除了戰功之外,還有“拓荒有功”、“教化有功”、“富民有功”等幾個大類。

    “拓荒有功”顧名思義,如今南疆的人口雖然也不能算少,但開發程度很低,好多地方土地條件雖然不錯,但幾乎沒有開發。如果移民主動申請去那些地方開荒,能享受很多的優惠政策,如“三年免稅,五年免徵”之類,都是政策的一部分。

    而他們所開荒出來的土地,雖然高務實不搞“宅地法”,並不免費贈予,但規定其“雖爲該國(南疆各當地國)國有,然準其自耕至萬世,非違法絕不收回。如該國實有所需該地別用者,徵收必以不低於市價而補償之。”

    如此一來,很多人便興致勃勃去拓荒,因爲除了這些土地被准許其“自耕至萬世”,開墾拓荒還能獲得功賞——不過拓荒之功賞一般不會賜田,而是賜予其某些城市的宅基地。

    比如現在南疆矚目的定南城建設,因爲要控制該城人口民族比例,因此除了行政、軍事等特殊用地之外,其餘的絕大多數地段、地塊都不是想買就能買的。

    不能買怎麼獲得?主要靠受賜。你立下相應的功勞,就有可能獲得定南城的賜予土地,允許你在那裏建宅邸居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能夠住進定南城,本身就是一個人、一個家族在南疆地位的象徵。

    這就很牛逼了,因爲人都有這種虛榮心,我說我們家族混得好,怎麼證明啊?比一比咱們在定南城的宅邸面積就知道了。這一來,激發了多少人立功的心思?

    而反過來,這些人爲京華立了這麼多功勞,你還擔心他別有居心,不從心底裏支持京華、力挺京華到死?

    所謂天下英雄盡入我手,定南城之所以值得高務實花那麼多的錢來建設,這豈不就是其中一條原因?

    更何況,定南城在高務實心目中還有“南疆凡爾賽”的用意,把這些在各地實力巨大的家族聚集到定南城,各地豈不是就穩了——正如路易十四建設凡爾賽的用意一般:削弱地方貴族勢力,加強中央王權,彰顯王族之強大。

    至於教化有功,則主要是針對當地行政官員,而其中“教化之功”最大的便是漢語教育功勞。大致上來說,便是當地取得歸化華族身份的人越多,這名官員的“教化之功”就越大。

    而富民之功則有些像後世某些國家引入移民的政策,你要是帶着大量資產移民,則本身就是一樁功勞。同時你在當地建廠僱工之類,也同樣是這一類的功勞。

    當然還有最直接的,那就是看你的納稅額——高務實這個實學派大佬在沒了大明國內的道德壓制之後,直接把納稅額和社會貢獻給掛鉤了。你納稅越多,我就承認你的社會貢獻越大,也就是“富民之功”越大。

    ----------

    感謝書友“曹面子”、“啊裏巴巴四十大盜”、“鷹揚”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