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7章 日本新動向(中)
    其實玻璃產業這塊本身和朱應楨沒多大關係,他在薩摩藩的買賣集中在樟腦產業上,通俗點說就是從薩摩收購樟腦,轉手運回國內銷售——其實轉手主要也是轉給京華,更具體來說就是轉給京華藥業。

    樟腦這東西在後世的功用還挺多,但在眼下這個時代一般只做藥用。京華藥業是在原先的京華藥行基礎上成立起來的,本質上這個行動就是爲了擴展產業鏈。比如原先京華藥行主要做的是賣藥和行醫,在製藥這一塊涉及不多,主力產品就一個劉氏百寶丸(雲南白藥)。

    後來因爲李時珍加入京華工匠學堂醫學系,根本沒有版權意識的他將《本草綱目》中的藥方無償轉讓給了京華使用,京華這纔開始生產一些……嗯,算是“中成藥”。

    不過得到消息的高務實後來下令將《本草》系中成藥“淨利之百一(1%)”作爲專屬使用費(此時無專利權一說),並約定連續提供給李時珍及其子孫五十年,五十年後視爲京華獨有。

    這件事當時還轟動了一下“醫藥界”,以至於後來一直有民間名醫或者其他人給京華送來各種各樣的藥方,希望能仿李時珍的例子換來收益。

    最神奇的是,不僅民間,連太醫院都有太醫來“賣”藥方——反正大明對此又沒有限制,而且大明的太醫院本身也並非只給宮裏服務。

    不僅京官們有需要的時候皇帝會讓太醫院派人看診,甚至京師出現疫病之類的情況,亦或者軍隊出現大規模傷亡等,大明的皇帝歷來都是直接調派太醫院力量去免費幫忙的。

    正因如此,大明朝廷或者皇室對於太醫院太醫們的個人限制也很少。太醫院的規矩主要集中在宮內,比如本書前文提到過的“給皇帝看診絕不可能只有一名太醫,至少都需要兩到三人同去”,諸如此類。

    由於獲得的藥方越來越多,其中又有不少藥方需要獨特的方法來製造,針對的病症也越來越有指向性,因此京華藥行不得不日益加大投入到製藥行業。最終,高務實決定給京華藥行升格,於是便有了“醫藥一條龍”的京華藥業。

    這裏就要解釋一下,朱應楨爲什麼對高務實分配給他的針對薩摩藩的任務這麼在意。

    樟腦這種東西並非樟樹的果子,它其實是樟樹的根、幹、枝、葉經蒸餾精製而成的一種顆粒狀物。樟樹分佈很廣,大明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四川等地都不少,而又尤以臺灣爲最多且最密集。

    大明在出現京華藥業這個製藥巨頭之前,各地生產樟腦的藥廠藥鋪並不多,偶有生產也是小批量,分佈得又很散,很難看做是什麼大產業,幾乎都是有需求才煉製一些。

    自從有了京華藥業之後,情況就出現變化了,規模化生產的優勢不必細說,什麼質量高、產量大、成本下降等等,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這樣一來,各地的民間大小藥鋪就發現了一個現實:“造不如買”,因此紛紛放棄自己製造樟腦,幾乎全都選擇從京華藥業直接購入。於是,京華藥業很快便無意識地壟斷了樟腦行業。

    既然京華藥業壟斷了樟腦行業,那對於朱應楨這個在薩摩藩(其實他在整個九州島都收購樟腦)壟斷樟腦收購的“勳商”而言,就不得不有憂患意識。

    什麼憂患意識?兩點:一是大明南方到處都有樟樹,雖然分佈散了點,但高務實理論上並不一定非要用他成國公的日本貨;二來臺灣現在正是京華開發的重點,甚至在大力移民,一旦將來高務實決定在臺灣大量開發樟腦,那他朱應楨對日本樟腦的壟斷就幾乎沒有意義了。

    因此,朱應楨覺得自己也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在高務實心目中的分量,不能單靠一個成國公的牌面就想着高務實會永遠給面子——人家新鄭高氏是文官世宦家族,理論上根本不需要勳貴多少助力,反而隨時可以給勳貴找麻煩,誰需要誰是明擺着的。

    所以在朱應楨看來,趁着這個機會幫高務實處理好薩摩藩的事情很有必要,更何況在這個處理過程中他還有其他發現。

    此刻聽了高務實的話,朱應楨立刻表示自己已經心領神會,然後還補充道:“日新,我覺得在島津家摸索水晶玻璃磨花技術的這段時間,咱們也不能光閒着,有些事情其實可以先操辦起來。”

    高務實想不到朱應楨這個以前在他看來除了摟錢啥都不會的國公爺,閒着居然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不禁頗有興趣地問道:“國公說的是哪些事情?”

    “是這樣,我覺得咱們很有必要提前把在日本銷售玻璃的市場打開。”朱應楨道:“現在京華有兩大類玻璃,一是普通玻璃,一是水晶玻璃。普通玻璃的加工增值我看意義不太大,但日常使用似乎不錯。

    就像日新樓建成之後,由於全部窗戶都使用玻璃,現在引得京師富戶掀起了換窗熱潮。大夥都覺得這種近乎透明(此時技術限制,普通玻璃無法全透)的窗戶象徵着地位和富有,都開始想辦法換掉紙窗。

    這是一筆大買賣啊日新!我看在日本也完全可以這樣做,方法我都想好了,就在日本建一座樓。這座樓一定要多設窗戶,全部使用玻璃窗,讓全日本的大名、家老之類均以使用玻璃爲榮。”

    高務實這下還真有些意外,想不到自己的慣用招數之一現在竟然被朱應楨學到了。

    不過,這不要緊,甚至還是好事。於是高務實很有興致地問道:“國公所言甚是有理,不過國公可有想過這棟樓應該建在何處?”

    朱應楨道:“我覺得有兩個選擇,一是建在京都(天皇所在),一是建在伏見(秀吉所在)。此二處都是日本人所最爲關注之地,有利於吸引整個日本的注意。”

    高務實沉吟着沒有立刻開口,旁邊的劉馨倒是笑了一笑,說道:“國公的主意甚好,不過奴家倒覺得還有一處可以考慮。”

    朱應楨已經知道她在高務實面前地位很特殊,聞言並不生氣,反而客氣地道:“劉小姐既有高見,還請速速道來。”

    “豈敢言高見。”劉馨說道:“京都、伏見自是全日本最受矚目之地,不過那也是秀吉的統治核心。我們與秀吉雖有生意往來,但這種往來並不直接,大多是通過一些富商大戶,最多也不過是通過他的將、臣來進行,故我等很難知道秀吉會對我們這樣的舉動產生何等反應,此其一。”

    她稍稍一頓,似乎是等朱應楨思索其中的意思,然後才繼續道:“其二,我們援助島津氏薩摩藩,目的不僅僅是通過島津氏獲得一些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扶植島津氏,讓他們快速變得強大起來,籍此成爲日本大名們的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