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四)關白之憂
    “道理我都明白了,不過你這個讓日本人塑造歷史的想法,我認爲有一個先決條件,或者說是應該優先考慮解決的問題,就是語言和文字的統一。

    以前我聽到過一個觀點,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學習了某種語言,你的思維方式就會和那個語言的主體族羣接近。好比說在美國長大的華人,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是西化的。現在的日本嘛……我覺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似乎也是有區別的。”

    劉馨皺眉道:“比如我就不理解北條家爲什麼非要硬剛豐臣秀吉,現在若不是海貿同盟給他們輸血,小田原城能堅持多久?”

    “語言和思想之間的關聯有機會再說,至於小田原城,如果我沒插手,北條家現在差不多已經要降了。”高務實笑了笑,道:“不過你對北條家的理解沒到位,他們其實不是非要硬剛的。”

    “哦?那是怎麼回事?”

    “首先,氏政一開始是表示臣服的,而非從頭到尾都在硬剛。名胡桃事件很複雜,不排除是北條家內部出現了‘下克上’,也不排除是通訊不及時,前方沒收到消息就直接動了手。

    總之秀吉提出上洛之前,北條氏規已經上洛向秀吉表明臣服之意,但此時——也就是名胡桃事件之後,秀吉還要求氏政和氏直上洛解釋,這就引起了北條家的不安:因爲可能被扣押作爲人質。

    你要知道,如果北條氏政、氏直父子被扣,那麼後續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可能面臨轉封、減封,這對於丟掉五代居於關東的北條家相當於連根拔起,這是北條家絕對不能接受的。

    其次,北條家此時是僅此於豐臣家的大大名,如果你是秀吉,你一定會有削弱北條家的想法;而如果你是氏政,你也一定會有秀吉想修理你的擔心。北條家與秀吉根本沒有淵源,轉封和削弱幾乎是必然的局面:看看五大老裏有淵源的毛利、宇喜多、前田,以及沒有淵源的德川和上衫就知道了。

    再說德川家康上洛,手裏有兩個人質,其中一個是秀吉他老孃。北條家論石高還超過德川家康,如果一個人質都不爭取交換過來,他們父子倆這一去搞不好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不僅是人身安全堪憂,臉面上也的確過不去。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北條家是個很特殊的家族,因爲他是關東的外來戶。經歷了五代的努力,通過姻親、征服消化慢慢鞏固了當地的豪族,但日本人學了咱們的一些東西,變得非常講究名正言順。

    這時候你讓他不戰而降,甚至轉封,那麼他們對豪族的控制力就會土崩瓦解,統治力會瞬間掃地。這和當年上衫謙信的關東征伐一樣,豪族們肯定瞬間倒向秀吉,是血的教訓。

    其實後世總說北條家是烏龜,氏政和氏直昏庸,但如果把咱們放到北條家家督的位置上,可能就會知道爲什麼要這麼選擇,甚至咱們搞不好還會做得更差。

    你想,當年氏康可以和武田上衫硬剛,可是贏了又怎麼樣呢?硬剛後在自身實力被同時削弱的情況下,手下的豪族反叛,讓裏見、佐竹兩家趁機收割,這樣的勝利有什麼意義呢?論作戰,信玄和謙信肯定吊打氏康,但論戰略,氏康比信玄和謙信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同樣的,氏政想像家康一樣,通過戰爭奪回談判主動權的想法也是不得已之下的最佳之策。相比轉封這種變成沒牙的病貓,去賭一把渺小的希望,至少也是主動選擇有所作爲,去了地下見到氏康,也不辱北條家河越夜戰的勇氣。

    不用因爲他們在歷史上是失敗者就覺得北條家昏庸,一無是處。相反,我覺得北條家包括戰略、軍事、內政在內的綜合實力,在戰國時代幾乎僅次於三位天下人。他們作爲一個關東外來戶,五代一百年裏內部永遠難以臣服,外部四周幾乎永遠是敵人,這樣的開局和成長環境,還能以二百五十萬石的領地結束,絕對是日本國內的佼佼者。”

    “你這麼一說,聽起來北條家倒也沒錯。”劉馨想了想,道:“只能說日本到了現在這樣的格局,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干預,豐臣秀吉的統一之勢其實已經不可逆轉。”

    高務實“嗯”了一聲,道:“以成敗論英雄是很常見的,不僅豐臣滅北條如此,就連秀吉厚待家康,很多人也是事後諸葛亮,說秀吉失策。”

    劉馨笑道:“這個你之前說過,秀吉厚待家康那是沒法子的事,他把家康轉封關東之後也在家康周圍安插了不少親豐臣的大大名。”

    高務實則道:“哦,對了,秀吉厚待家康,其實也有針對北條家的意思。”

    “啊?這又從何說起?”劉馨愣了一愣。

    “豐臣秀吉爲什麼要對德川家康這麼好,非常迫切地先要德川家康臣服,甚至不惜把自家老孃都送到家康處當人質?很多會人以爲作爲天下人,豐臣秀吉這做法太沒場面了,但這一手恰恰這是秀吉最成功的經略。

    除了我前次和你說過的那些,也就是家康在‘清州同盟(織田德川聯盟)’中的特殊地位之外,試想一下,如果德川家康一直與豐臣秀吉硬懟,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我個人估計最簡單的一種可能就是北條氏政與德川家康大概率會合結盟,因爲這兩家除了是姻親,而且領土相接,進退有據。

    除了他兩家之外,伊達政宗也可能加入這個聯盟,甚至北條家一直都在打這個三家聯盟的主意。這三家如果真的聯盟,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又一個鎌倉幕府在關東誕生,豐臣秀吉不可能坐視。

    回頭說德川家康,以他向來在織田家地位,大可以西連織田舊部——許多織田舊部對豐臣秀吉不是那麼臣服的,比如織田信雄——東結北條氏政父子和伊達政宗作外援。如果這樣,東事則愈發不可收拾,天下事則猶未可知也。換句話說,當時德川家康久久不肯輕易臣服,也是不無道理的。

    豐臣秀吉高明之處,就是先讓德川家康臣服。他一臣服,關東同盟這個新鎌倉幕府的問題就基本不存在了。剩下關東北條氏政,即便伊達政宗拼老命支持他,以豐臣秀吉其時實力也根本不必再放在眼裏。

    所以說在豐臣秀吉這邊看來,德川、北條兩者最多隻可存其一,既然選擇了對織田舊部有巨大影響力的德川家康,那麼就沒必要留下根深蒂固的關東霸主後北條氏了。”

    “哦……”劉馨微微眯起眼睛,道:“所以聯繫當前的局勢,北條家應該也早知道會有這麼一戰?難怪當戰爭正式爆發,他們向海貿同盟伸手要錢糧也就變得很不客氣了,原來他們其實也知道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