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59章 火中取栗(完)
    這邊廂羅遠還在爲如何營救成田氏長頭疼,那邊廂豐臣秀吉卻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他的首先第一步,就是把石田三成從忍城調往小田原城,而且並非只動了石田三成本部,淺野長政、真田昌幸等人全部被打包一齊調走,在忍城之外只留下了長束正家和前田利家、上杉景勝三位。

    長束正家本人的領地石高有限,但他是奉行派的重要人物,非常得豐臣秀吉信賴,是以總大將身份留在忍城督戰的。

    這個設置說起來還有點大明的“以小制大”範兒,因爲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都是百萬石大大名,如果只把他倆留在忍城,豐臣秀吉讓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做總大將,另一個人都必然不滿。

    既然如此,那你倆就都聽我的代言人指揮好了。不得不說,猴子玩這套制衡的把戲還是很熟稔的。

    本質上來說,豐臣秀吉這樣做可能主要是爲了向海貿同盟展示誠意,但這個舉動引發的連鎖反應卻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先是北條家迅速發現小田原城包圍圈裏多出了石田三成、淺野長政、真田昌幸等部的旗幟,當時就已經疑心滿腹。緊接着,一直在自家邊境徘徊觀望局勢的伊達政宗也發現了這一點,並且通過他派出的物見番,發現留在忍城之外的長束正家、前田利家、上杉景勝三部不約而同地把包圍圈擴大了不少——打仗一般都是縮緊包圍圈,擴大意味着放鬆包圍,這是顯而易見的。

    雖說石田三成等人撤走的時候帶去了將近半數人馬,但之前的忍城“方面軍”一度已經高達近六萬大軍,撤走一半也還有三萬,依然十倍於守軍,按理說不可能是因爲兵力原因才放鬆包圍的。

    伊達政宗以此判斷,九成九是因爲豐臣秀吉已經成功調略了忍城。

    “調略”是一個日本戰國時期的常用術語,大意上就是指使用謀略,其中包括有收買、離間、挑撥、引起內訌等,而豐臣秀吉一貫是調略高手,伊達政宗這樣判斷是很合理的。

    不過伊達政宗的判斷只是從結論上來說正確了,過程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但是不要緊,結果對了就好——他一想忍城既然已經事實上易手,北條家光靠一個小田原城是沒法長期堅持的,即便有海貿同盟給他們輸血也不行,因爲小田原城裏不會長莊稼。

    與豐臣家從織田信長那裏繼承來的兵農分離政策不同,北條家這邊依舊是老舊的武士配農兵制度。如今已經接近夏末,秋收很快就要開始,北條家只剩個小田原城,關東大片良田都已經成了關白手中的本錢。

    關東雖然尚未經過德川大開發,但北條家尤其是北條氏康時代也是以農政聞名,關東地區的糧產量可不低,因此豐臣軍即便有二十餘萬之多,估計短期內也不會缺糧。

    這樣一來,雙方看來還能繼續堅持對峙下去。但是不要忘了,忍城既然實際上已經丟了,那就意味着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手裏的三萬大軍隨時可以南下(長束正家雖然是總大將,但他其實出兵只有一千五百人,遠低於兩位百萬石大老)。

    這樣的話,小田原城就面臨二十多萬大軍的圍困,豐臣秀吉就算讓他們一人去拆一塊磚回來,也能拆掉一大截城牆了。到了這一步,伊達政宗不得不嘆息一聲,北條家大限已至。

    於是伊達政宗連夜趕路前往小田原城“報到”——他是接了豐臣秀吉要求他出兵助戰的命令的,只是一直沒回答,實際則不斷拖延觀望而已。但是到了現在,這場戰爭看來已經沒有懸念,他必須做出決斷了。

    即便這個決斷讓他很是心痛。

    說起來因爲後世某日本公司的遊戲宣傳,導致一提到獨眼龍伊達政宗,可能不少人都會想到他年紀輕輕就在奧羽南部與當地的領主對戰的風采。當時的奧羽地區已經斷斷續續的維持在戰爭狀態超過一百多年,政宗在1584年繼承家業時,他的家族伊達家不過是當中比較有頭有臉的名門之一,他們的實力雖然較強,但卻還遠遠沒有到凌駕其他家族的地步。

    結果,政宗只用了六年時間,就把衆多大小勢力一一壓制,幾乎把後世的整個福島縣和宮城縣(之前提到過,日本縣比市大)的南半部都拿了下來,而且差一點就完全併吞那個地區。這種快速成長,在戰國曆史上也算是十分罕見,而那時候政宗纔不過二十四歲。只可惜,此時的豐臣秀吉發出了小田原征伐令,劍指東國。

    想當初,在秀吉出兵關東的五、六年前,也即1584年,就是剛奪取故主織田信長地盤後不久,秀吉已跟伊達家爲首的奧羽地區的領主們打了招呼,呼籲他們快快識趣服從,否則異日我秀吉親自出手,打到東日本時,你們可就來不及了。

    然而,當時秀吉遠在天邊,他本人還得先征服四國和九州等地,對奧羽關東地區暫時只能擺個姿態,說說外交辭令,張牙舞爪一番。而另一邊的奧羽領主們仍記得當年叱吒風雲的織田信長,也曾經誓言旦旦的要平定東日本,最終還沒出兵,便被部下明智光秀暗殺了。

    眼下信長死了,在秀吉的努力下,京都一帶混亂纔剛剛平定,這一邊關東的最強勢力北條家還是如常地繼續發展。比起關東,離京都更遠的奧羽地區更像是與世隔絕,包括政宗在內的奧羽領主們還是一樣地忙着自己的戰爭,誰都不知道秀吉是否真的能成大事,也顧不上這個“狼來了”的問題。

    不過,與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信長不同,這一次,狼真的來了。六年前打過招呼的秀吉終於把四國、九州都蕩平,完成了信長沒能完成的事業,而且已經位極人臣,成爲僅次於天皇的豐臣關白。

    那些曾經在日本各地威名赫赫的戰國大名,如島津家、長宗我部家、毛利家,甚至就連德川家康、上杉景勝這些大人物也紛紛加盟豐臣政權,成爲其中一員。

    於是秀吉終於要來東日本兌現承諾,也把這個消息傳到政宗的面前。而此時的政宗幾乎已將所有陸奧國南部的領主們都收爲附庸,成爲晚來的東北小霸,在南陸奧,誰都不敢無視政宗的一舉一動。

    而政宗下一步的計劃,便是打算先跟關東的北條家合作,向兩家的共同敵人常陸國的佐竹家下手,然後再與北條家會師關東,到時候再跟北條家決一死戰,稱霸東國——嗯,也許能混個鎌倉公方呢?再不濟也得來個關東管領吧?

    盟友與敵人,在這大爭之世裏永遠都只是一線之差。

    誰料這個與關東霸主北條家決戰關東的計劃都還沒有開張,殺氣騰騰的豐臣秀吉便來攪局了。他除了表明要滅掉不肯投誠臣服的北條家之外,也不忘給政宗打個眼色,暗示若不服從,那麼北條家之後就該輪到他伊達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