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69章 戰爭序曲(七)支配力
    農耕文明思維裏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凡我所需,必須自產”,因爲自產纔是最有保障的,我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你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神話體系裏都有大洪水,惟獨中國的神話故事走向不同。其他神話中人們面對大洪水都是逃命、認命、最後反思自己並向“神”乞求恕罪之類,唯有中國不同,中國神話的反應是“大禹治水”。

    大洪水了不起啊?洪水來了,老子就治水!想讓老子屈服,你TM哪根蔥?

    這,就是“命運必須由我自己把握”的最佳詮釋,就是“人定勝天”思維的最佳表現。

    中華文明很可能是唯一在骨子裏就不把神靈放在眼裏的文明——只要你敢擋老子的路,管你是神是魔,老子一樣照抽不誤。

    當然,反過來如果你能“保佑”我,我也還是願意給你捏個泥塑,在想起來的時候順便給你上柱香的。不過一旦發現你這神靈沒什麼鳥用,那不好意思,滅神滅佛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那是太常見了。

    誰說中國傳統文明形而上、不實際來着?還有比這更實際的嗎?

    所以“實學”簡直是文明的復興啊!

    程文就很好的詮釋了這種“實學”思維,呃,也或者說是實用主義思維。他在聽完把漢那吉和鍾金哈屯各自的表述之後,很明確地道:“朝廷對於順義王及所部的內部事務一貫不多幹涉,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想必也會如此。

    不過,朝廷畢竟是朝廷,順義王及所部亦是朝廷之臣,是我大明皇帝之臣。故當朝廷有所徵召調遣,順義王所部亦須嚴格遵行。無論如何調配,皆不能誤了朝廷大事,否則漫說皇上遷怒切責,即便只是大司徒一怒,恐怕……也是不好受的。”

    原本把漢那吉與鍾金哈屯就是一對崇明派、恐明派夫婦,聽了程文這話自然心頭凜然,都不禁有些心下打鼓。不過現在的問題在於他們兩人都不知道朝廷究竟是要怎樣,因此把漢那吉最終還是不得不問明白一些,道:“少司農所言之理,小王自然是明白的。不過小王與哈屯之所以向少司農提及此事,正是因爲深明臣禮……

    少司農,小王雖是大皇帝欽封的順義王,但正如少司農所言,臣始終是臣,如今即有天使駕臨,似這般一時難決之事,與其小王與哈屯躊躇難決,何不請少司農代大皇帝決之?”

    程文心中一動,忽然明白了把漢那吉的意思。這傢伙原來是想打恰臺吉所部的主意,但恰臺吉生前威望太高,如今屍骨未寒,如果他這位順義王立刻就表現出要吞併其所部的模樣來,那喫相實在太難看了一些。

    但他雖然不方便這樣做,可是如果程文這樣要求了——或者說代表皇帝這樣安排了,那麼土默特內部就不太好把矛頭對準他把漢那吉,這口鍋就丟給了朝廷,而好處卻還是被把漢那吉喫掉了。

    程文倒不覺得朝廷不能背鍋,關鍵是朝廷背鍋之後也總得有些什麼好處纔行,否則都察院那些閒人不得找他程少司農的麻煩麼?何況這口鍋對於把漢那吉來說是一口大鍋,對朝廷來說卻輕了很多——不光是因爲朝廷力氣大、背得起,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朝廷本身可以“卸力”。

    朝廷哪知道你們大明金國內部這些彎彎道道啊!朝廷這麼做都是着眼全局,又不是故意要整你們,朝廷是大公無私的好嗎,你們鬧什麼鬧?

    鍾金哈屯這時候也轉過彎來,立刻出言補救:“少司農,大王所言實乃發自肺腑,妾身也以爲此事惟少司農能夠一言而決。而早日明斷此事,也更便於我大明金國所部儘早出兵配合朝廷,妾身對此完全贊同,也一定全力配合,這一點還請少司農明鑑。”

    程文心道:好傢伙,這三娘子果然是個人物,一見把漢那吉這話很有可能打動我,立刻放下成見加入進來,這樣明確表示支持之後,我便不好意思視她如無物,分配利益的時候也只好再多考慮她那一份……嘿,有點意思,不過卻也無妨。

    程文“嗯”了一下,作出一副認真權衡、反覆思量的猶豫模樣,緩緩踱着步走來走去。把漢那吉與鍾金哈屯對視一眼,都沒說話,但目光中卻似乎形成了某種默契。

    不知過了多久,程文終於站定了腳步,道:“依我之見,此事或可如此:恰臺吉既逝,其四子難以權衡優劣,無論以誰繼承臺吉之位,如今都可能造成他人不服。如此,不如先分立四人爲副,而以額爾德木圖暫領其部,並率軍東出察哈爾。

    此番出征,以額爾德木圖爲主帥,布塔施裏爲副,恰臺吉四子分領本部扈從主帥,最後以此戰軍功衆寡論賞。此番東出,若有表現卓絕者,將來或可繼承恰臺吉之位……這般安排,二位以爲如何?”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和月票支持,謝謝!

    PS:還沒好利索,不過好在碼完了正常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