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6章 伐元(九)隱患
    但無論如何,于謙這一死給大明朝留下某種“政治遺產”式的政治思維,即大明的文官無論看起來擁有多大的權力,在皇帝面前也不會反抗,或者沒有反抗的能力。後來的皇帝們之所以越來越敢於向文官放權,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摻雜其中。

    那麼,既然大明朝上上下下都不會覺得高務實能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性,立下滅元大功之後的高務實豈不就可以算得上無懈可擊了?到那個時候,高務實自身無懈可擊,那他一旦打擊異己,心學派靠什麼抵抗?

    這就好像兩個人決鬥,其中一人金剛不壞,他無論是神功精絕還是亂打一氣,最終死的都只能是他的對手。這還鬥什麼鬥,不如早早認命拉倒。

    申時行願不願意認命拉倒或許還不好說,畢竟他這人和徐階很像,沒準能忍辱負重等待時機,但以王錫爵的性格來看,他是肯定不會認命的,一定會選擇鬥到底。

    以眼下這般局面,高務實離“金剛不壞”看來已經只差這場勝利了,王錫爵難道真的會傻傻等到他獲勝再去反抗?肯定不會,王錫爵要行動必然會選擇在高務實獲得這場勝利之前就行動——他之前剛剛起復回京就用“正國本”先聲奪人,足見其喜歡掌握主動。

    當初如此,如今必然也會如此。

    不過,他如果要出手,會選擇從何處着手呢?高務實不禁陷入了思索。

    在這場戰爭中拖後腿?這似乎很難,畢竟高務實爲了確保此戰勝利,囤積了足夠多的物資,後勤補給線也交給了自己人,王錫爵在這裏應該很難上下其手。

    至於軍事指揮層面,高務實以蒙元經略身份拿着大明朝迄今爲止權力最大的一把尚方劍,兵部又是實學派的地盤,似乎也不存在被人插手的可能。

    指揮體系不會亂,後勤補給有保障,王錫爵在這兩個最重要的方面都不具備干涉的能力,也就談不上拖後腿了纔對。

    且慢,李如松到底還是心學派的人,難道……不對,李如松不是李成梁,他考慮政治問題比李成梁簡單得多,讓他放棄立下如此大功的機會來和自己搗亂,他肯定不會幹。而以李如松的脾氣,如果王錫爵真要強迫他,沒準這位爺直接反出心學派也說不定,以王錫爵的智慧不會連這點都看不出來。

    內部沒有破綻,難道是外部?高務實心中一突,自己把自己嚇了一跳,但又覺得不可能——王錫爵再怎麼說也是朝廷閣臣,同時他也沒在邊鎮幹過,不應該也不可能聯繫上圖們,搞出驚世駭俗的通敵操作。

    高務實冥思苦想,依舊不得其解,暗道:這就奇了怪了,各個方面都不可能,王錫爵還有什麼辦法好想?總不可能扎個小紙人,打算在家咒死我吧?

    王錫爵當然不會幹這種毫無意義的事,別看他在蘇州時似乎也相信了自己女兒“得道成仙”,但那其實只是爲了掩飾女兒精神異常而故意爲之。想他王閣老堂堂一個心學派的當世大儒,“子不語怪力亂神”的道理難道還要別人教?

    事實上,王錫爵雖然不出意外地正在想方設法讓高務實不能贏得這次戰爭,但他此時面臨的阻力卻很大,以至於他能做的事情也着實不多。

    這裏頭還有個相對比較異常的情況:申時行雖然也認爲高務實一旦此戰獲勝,將對心學派帶來極其巨大的挑戰,但他卻不同意王錫爵想法子讓高務實戰敗,他只同意讓高務實“難獲其勝”。

    戰敗和“難獲其勝”當然是有區別的,調動六十萬大軍卻戰敗,那通常意味着官軍遭到了巨大的損失。申時行雖然是心學派當前的黨魁,但他畢竟也做了好些年的首輔了,他的良知不允許自己做出這種賣國之舉。

    不過“難獲其勝”就不同了,比如說高務實那邊尚未取勝,便因爲某些意外只能撤軍返回,這也不失爲一種“難獲其勝”。所以申時行目前的要求很明確:想辦法讓高務實無法順利完成此戰,但不允許心學派內部以任何方式故意讓高務實戰敗——無論這做法是否能達成,總之申時行不同意這樣操弄。

    這無疑給王錫爵的行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讓他只能把目光投向高務實的“大後方”,也就是大明國內。他必須想方設法讓大明出現內部麻煩,這麻煩不僅要緊急,而且一旦置之不理危害會很大。如此目標一旦達成,就可以逼迫高務實撤兵回國,把精力用在安定內部上,間接使此番北伐無疾而終。

    王錫爵本來是打算從各地藩王身上想辦法,比如慫恿某位藩王起兵。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朝廷未免出現又二次“靖難”,大概率會極其重視。

    倘若這位藩王起兵之後真的能鬧出比較大的動靜,皇帝爲了避免成爲另一個建文帝,多半會需要抽調精銳去平叛。這些叛亂勢力究竟是真的強大還是徒有虛名,把高務實調回來一試便知。一旦朝廷這樣做了,高務實的各種計劃就算是徹底破產。

    然而若真是僅僅如此,那就太小看王錫爵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雪碧無量”、“曹面子”、“2000勞爾”、“soviet2003”、“143023.qdcn”的月票支持,謝謝!

    PS:國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