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6章 伐元(十九)道阻且長
    然而正如之前說過的,實學派清丈田畝發現問題最大的兩個省,是湖廣和山東,因此黃冊的校正也以這兩省爲主。[注:湖廣、山東的瞞報有很大原因是軍屯瞞報,其中湖廣還是大明最重要的商品糧產區,洞庭湖平原帶取代了已經經濟作物化的長三角平原帶。]

    這樣一來,高務實手裏能比較準確掌握的地方儲糧裏頭也沒有四川,再加上他此前清查倉儲也只是清查戶部倉儲,還未深入涉及地方,於是他對四川的存糧照樣兩眼一抹黑。現在見劉綎信中這樣一說,頓時心中一咯噔,暗道大事不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古代戰爭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高務實爲了伐元,在京師一線提前兩三年就積極存糧,但卻忘了平定播州之亂也得提前存糧這麼大一件事。他給劉綎着重加強了軍備,卻忘了給平叛大軍提前存儲糧草,此刻不禁萬分懊悔。

    不過,他出現這樣的低級失誤也不是完全沒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湖廣作爲大明糧食主產區就在播州“隔壁”。

    而四川本省其實也是產糧大省,之所以沒成爲糧稅和商品糧大省有兩個原因,一是蜀王家的地太多,徵不到稅也流不進市場;二是三峽太難走,沒法輕鬆行船,因此運輸太難,即便有糧食也很難出省。

    [注:此時三峽難走的情況前文有述,大概是在高務實赴任廣西途中提到的,可能是和劉馨分別時順便提到,我懶得回頭查具體章節了。]

    現在這樣一看,四川的糧食存量可能有大問題,一百七十萬石搞不好要打個對摺。雖說八十五萬石也不少,但這得看糧食怎麼用。如果大軍堆在成都,那肯定夠喫,然而這不是現實。

    播州那個地方運輸顯然不方便,不方便就意味着一大半糧食實際上會被消耗在運輸中,落到前線手裏的糧食可能只剩三成,這就很有可能不夠吃了。

    當然,這一次出兵的二十幾萬大軍並非都喫四川的軍糧,貴州也得出一部分,從兵力來說大概要出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左右。可是貴州的糧食產量遠低於四川,平時的儲糧只能比四川更緊張,從貴州出兵的部分多半還需要四川接濟糧食纔行。

    這下事情大條了。按照劉綎的估算,從現在四川的儲糧來看,此次大軍圍剿播州如果沒有外援的糧草,那麼軍事行動的總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月。這三個月還是包括進軍、平定、撤回三個階段在內的,也就是說三個月之後,幾路大軍不僅要平定播州之亂,還得完全退回始發地。

    即便以劉綎的自負,他也只能表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高務實完全同意他的觀點,除非這根本不是戰爭,只是一次輕裝上陣的武裝遊行。

    難怪歷史上的播州之亂前前後後打了四年,原先高務實以爲那主要是因爲大明當時主要在和日本打朝鮮戰爭,對播州有些顧不上。現在看來顯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後勤跟不上,沒法以快打快。

    有這樣一個大麻煩擺在面前,高務實的臉色頓時有些難看了。草草看了一眼劉綎的第二個擔心,覺得軍心士氣方面相較於軍糧隱患反倒不值一提。

    劉綎主要是認爲此次出兵官軍只佔約三分之一,其他都是土司兵馬,而這許多家土司對於征討楊應龍到底是個什麼心態,實在是很難講。

    楊應龍造反這件事,說起來和朝廷有志於改土歸流關係很大,而且現在從朝廷的態度來看,平定播州之後是肯定要改土歸流的。這些跟着朝廷出兵的土司就算再怎麼忠心,他們也一樣是土司啊,他們會怎麼看這事?

    脣亡齒寒之下,他們會不會出工不出力,甚至個別的一些人會不會私下和楊應龍勾勾搭搭?這都是很大的隱患。

    高務實之所以覺得這事問題不大,主要還是從原歷史上的發展進程來判斷的。畢竟當時各家土司並沒有出現什麼出吃裏扒外的事,如石砫宣慰司的馬家甚至鞍前馬後兢兢業業,打得比很多官軍還積極。

    高務實估計,除了“忠心”這個很難說的原因之外,可能土司們還是有一些“倖存者偏差”,覺得反正造反肯定死路一條,不如老老實實不給朝廷有藉口針對自己才更穩妥。

    這種想法或許有些鴕鳥,但也很現實,畢竟從朝廷這些年的表現來看,連蒙古人都被吊打了,他們哪扛得住?也只能得過且過,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其實高務實不清楚,這些土司現在比他想象中更老實,其中甚至還有高務實在南疆的那些“功勞”。廣西岑黃兩家土司雖然離開廣西故土,但在南疆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手底下的“土民”膨脹了兩三倍,直屬的狼兵規模都擴大了不少。

    在川貴土司們看來,隨着高務實與黃芷汀的聯姻,如果朝廷願意的話,岑黃兩家土司的兵馬也是可以北調回來鎮壓他們的。這兩家土司同樣是“山地戰專精”,一旦北調配合朝廷大軍征剿,任是哪家土司,甚至土司們聯合起來也只有死路一條。

    與其作死,不如裝死,這是沒法子的事。

    因此高務實還是把目光轉回糧草問題,找來堪輿圖仔細查看並思索解決之道。

    他發現圍繞播州附近,在四川、貴州軍糧都極可能不足的情況下,能夠支援糧草的省份基本上還是隻有湖廣。但湖廣的糧食雖然肯定夠,可運輸卻被三峽給卡住了。

    大名鼎鼎的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以後世的行政區劃是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縣、重慶巫山縣、湖北巴東縣、湖北秭歸縣、湖北宜昌市,長193公里。

    而以當前的區劃,倒是和重慶沒什麼關係,而是全境都在湖廣,西起夔州府,東至夷陵州,距離自然是不變的,將近四百里。

    這一路其實有驛路,而且正是水驛。如果反過來從東到西看,那就是始發於夷陵州的鳳樓水驛,一路經過黃牛水驛、建平水驛、巴山水驛而達夔州府的永寧水驛。

    然而水驛只是水驛,這一路主要只做傳訊之用,尤其是順流而下的傳訊,的確可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可若是要運輸糧食逆流而上……這一會兒激流一會兒淺灘的三峽可就是天塹了,這可不能指望風帆,問過縴夫們的感受嗎?

    即便京華有強大的內河航運體系,但其長江航道的東半部分歷來也止步於三峽,西半部分則只負責以重慶爲中心,西起嘉定(後世樂山),東至夔州。所以,哪怕高務實讓京華去幫幫忙,也只能把糧食運抵夷陵,而夷陵離重慶還是挺遠的,有足足一千多裏。

    這可真是愁死高司徒了,他覺得自己穿越二十年,總不能一個播州之役還跟歷史上一樣,一打就打上四年吧?穿越者的面子往哪放!

    可是穿越者也變不出火輪船,更不可能不把縴夫當人看,靠着累死十萬縴夫強行幹成這件事啊。

    水路走不通,陸路全是山,難怪自湖廣西部開始就全是一堆的土司了。這還真不是朝廷不想早些改土歸流,實在是地理因素佔了主導,朝廷即便有力也施展不出……何況此前也談不上多有力。

    眼瞅着這三峽水路在當前科技水平下實在無法可想,高務實也只能一改依靠水路的習慣思維,把目光重新轉回陸路。

    現在的問題是從湖廣入川的通道被大巴山脈和武陵山脈給攔住了,兩條山脈之間的水路通道就是三峽,一旦不走三峽,就必須挑一道山脈翻過去。

    如果非要翻山越嶺,那走北面的大巴山明顯是在繞遠路,這顯然不必考慮了,只能翻南邊的武陵山脈。

    武陵山脈這邊……咦,全是土司轄區?高務實看得一怔,心裏忽然冒出一個想法來。

    ----------

    感謝書友“曹面子”、“單騎照碧心”、“胖帶紙”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