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6章 伐元(廿二)今周公
    不過就是“執掌白纛”四字,何以布日哈圖反應如此強烈,立刻出言阻止?因爲圖們口中的“白纛”在蒙古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象徵物。

    白纛又稱“九斿白纛”,這個“斿”字有兩個讀音和解釋,一是同“遊”,二是同“旒”。很顯然,此處的用意就是後者。

    何爲“旒”?旒就是旌旗上的飄帶,或者帝王冠冕上的玉串,都是權力的象徵。軍權,或者王權。

    九斿白纛正是蒙古權力的象徵,最初由成吉思汗所創立,此後一直沿襲。在蒙古人鐵騎橫掃數萬裏天下之後,散落各地的各部酋長均有各自的蘇勒定(軍旗上的鐵矛頭,也是一種象徵意義的東西),但能使用九斿白纛的就屈指可數了。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徽旗便是“九斿白纛”,而所謂九斿白纛,也稱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稱其爲“查干蘇力德”。

    查干又譯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蘇力德又譯蘇勒德,是大竿的意思。查干蘇勒德在被引入漢地之後便有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九斿白旗”。明興元衰之後,此物成了“察哈爾部查干蘇勒德”,專由察哈爾萬戶供奉,以示正統。

    查干蘇勒德的纓子用銀白色公馬鬃製做,幹爲松木,因而稱查干(白)蘇勒德,爲三叉神矛的主蘇勒德和八柄陪蘇勒德組成。

    主蘇勒德的頂端爲一尺長鍍金三叉鐵矛,三叉象徵着火焰。三叉矛頭下端爲“查爾”(圓盤),圓盤沿邊固定銀白公馬鬃製成的纓子。主蘇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松木製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長,插入中間有孔的花崗岩底座。

    離主蘇勒德一丈五距離的地方,四面、四角上豎起八柄陪蘇勒德,並用馬鬃搓成的“呼和納楚格”(繩子)與主蘇勒德相連接,用以加固主蘇勒德。陪蘇勒德的希利彼爲九尺長,矛頭與主蘇勒德一樣。

    據傳,成吉思汗於丙寅年“在斡難河源頭,建九腳白旄纛做皇帝”[注:出自《蒙古祕史》]。而《元史太祖本紀》中也有記載:“元年丙寅(1206年),帝大會諸王羣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這是蒙古人首次對九斿白纛的記載。

    從此時起,蒙古人在和平時期、慶祝時刻都立九斿白纛,將其視爲民族和國家興旺的象徵。

    不過也另有一種說法稱,公元1189年,成吉思汗在他的誕生地肯特山南麓克魯倫河源頭一個叫呼和淖爾的地方被衆貴族推舉爲汗。參加此次推舉的主要有3位德高望重的貴族:浩特拉汗之第二子阿拉坦、斡惕赤斤、也速蓋巴特爾之哥捏坤臺吉之子忽察爾別乞、把爾壇巴特爾之哥斡勒、巴爾哈格之侄徹辰別乞等。

    他們給鐵木真授予“汗”的稱號,並且樹起其尊父也速蓋巴特爾的九足白旗。這一年鐵木真年僅28歲。後來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這個九足白旗就演變成了大蒙古國的國旗九斿白纛。

    無論哪種記載、哪種傳說纔是真實歷史,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九斿白纛代表的是成吉思汗傳下的蒙古正統,是全蒙古權力與地位的最高象徵。

    那麼,圖們說等布延臺吉繼位,“布日哈圖就爲你執掌白纛”又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和劉備白帝託孤一樣,表示如果布延臺吉不成器,布日哈圖就乾脆自己取而代之麼?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些區別的。圖們此刻所說的“爲你執掌白纛”,雖然的確是賦予了布日哈圖將來可以代表大汗立起九斿白纛的權力,但這句話在蒙古人的語境中,更多的其實是封官——預封布日哈圖爲太師。

    怎麼又扯到“太師”了呢?這首先要從蒙古的“太師”這個官職來歷說起。

    蒙古歷史上第一位太師,就是成吉思汗的鐵桿親信木華黎。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木華黎手持只有成吉思汗才配擁有的“白纛”負責“太行以南”的行政事務,留守的上萬蒙古軍、漢人和契丹軍閥都受其節制。

    後來經過進一步的發展,太師進而負責嶺北行省(漠北)的行政管理。嶺北行省不設州縣,各個部落和千戶等都受太師的管轄,哪怕是科爾沁等黃金家族後裔直接管理的部落也都得聽命於太師,所以“太師”在蒙古的行政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掌握相當大的權力。

    再後來元朝退出中原,漠北成了殘元唯一的地盤,那麼太師這個職位也就水漲船高,名正言順的成爲整合漠北所有部落的實權派,同時也是非黃金家族的蒙古貴族可以取得的最高官職。

    後來洪武年間的捕魚爾海之戰,蒙元損失十萬人左右,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和其子天保奴被殺,明軍俘獲其次子地保奴等共計一百二十餘人、官署三千、軍士七萬餘人,蒙元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次失敗使黃金家族之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中央汗國的地位,大多數蒙古部落宣佈脫離它而獨立。而後來幾位大汗,雖然依舊出自黃金家族,但其實都是地方實權派擁立,他們既不顯赫也不重要,不可能和前期的統治者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威望和號召力。

    而同時,太師作爲蒙古政權遺留下來的一個非黃金家族的最高職位,就成爲實權派人物夢寐以求的職位。有了它,實權派非黃金家族出身的貴族就可以控制蒙古國的大汗——甚至廢立大汗,所以在眼下的蒙古,太師實際就是草原上的無冕之王。

    這個情況有點類似於豐臣秀吉因爲出身關係做不了武家最高官職“徵夷大將軍”,便只好屈就“關白”類似。

    然而此時圖們提前封官布日哈圖爲“蒙古太師”卻有一個大問題,問題就在於布日哈圖不是“非黃金家族出身”,他是正兒八經的黃金家族血脈——他老爹辛愛可是俺答汗的長子“黃臺吉”啊!

    蒙古人的傳統藝能是“大汗,黃金家族中兵強馬壯者爲之”,所以當把漢那吉在高務實的支持下戰勝辛愛成爲土默特的徹辰汗之後,辛愛的汗位丟了就是丟了,連土默特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然而汗位歸汗位,血統歸血統,辛愛丟了汗位又不影響他是黃金家族的血統,自然也不影響布日哈圖的血統。布日哈圖依然是黃金家族的臺吉身份,理論上他現在也是可以被尊稱一聲“布日哈圖洪臺吉”的。

    既是臺吉,又做太師,那將來的大蒙古國到底誰說了算啊?布日哈圖之所以急急忙忙出言阻止,原因便在於此。

    然而此時的圖們卻並非一時興起,他一臉嚴肅地朝布日哈圖伸手做了一個制止的手勢,不容置疑地道:“這些年你勸我讀些漢人的書,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時局如此,百戰百勝怕是難了,不過那些漢書有時候也還是能說些道理出來的,本汗就聽說了一個故事,很是感慨……你知道是什麼故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