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6章 伐元(卌三)佈陣
    若是在以往,白纓親衛作爲大汗親衛,其武器裝備標準都是要超過尋常蒙軍的,但眼下局勢危急,這些條件一時難以滿足,圖們也只能儘量給他們配發一部分。如此就造成布日哈圖與布延黃臺吉手裏的白纓親衛比之真正的白纓親衛至少賣相上就明顯差了一些。

    當然,賣相雖然差了點意思,但戰鬥力方面卻不好說。布延黃臺吉因爲被批准建立白纓親衛,讓他看到了自己繼承汗位的可能性已經大大提高,雖然物資上暫時沒什麼好法子可想,但人員遴選方面他就格外盡心,從他自己手下各部精中選精,最終才挑出這一千人。

    而布日哈圖這邊倒是相對簡單,他當年投奔圖們時手底下沒多少人,但有一個算一個,都可以說是他父親辛愛當年的鐵桿,對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後來因爲越來越得圖們汗的信任,通過將一些戰俘、其他蒙古部落的投奔者之類賜予布日哈圖,使得布日哈圖掌握了約莫兩千人的直屬。

    以布日哈圖在察哈爾部的實際地位而言,兩千人確實不算強大,更不算多。但是,歸根結底這是因爲布日哈圖政治地位太高,其實上在察哈爾內部而言,能掌握兩千人並不算少,甚至可以說還挺強大的。

    然而布日哈圖真正強大的地方從來不在於兵力,而一直都是在於他的智慧。作爲一個善於向對手學習的名將,布日哈圖所部操練得宜,並不完全依靠蒙古人近乎天生的騎射本領。

    他非常認真的研究過明軍的特點,尤其是近年來明軍在步兵、騎兵方面的各種改革,他都密切關注着,並且一直在思索如何應對。

    明軍步兵所依靠的主要是火槍刺刀空心方陣,本質上來說,這種陣勢在布日哈圖眼裏並非絕對不可破之。比如刺刀陣之所以能讓戰馬不敢衝陣,是因爲馬是有智慧的生物,天生知道那明晃晃的刺刀撞上去會死,因此只要他們判斷出無法越過,便會自行避開。

    然而這一點真要解決其實並不難:矇住馬匹的眼睛就能搞定。而蒙古騎兵在給戰馬矇眼之後,依舊有足夠的控馬之術可以駕馭戰馬有序作戰。

    但辦法歸辦法,這個法子要真正實戰卻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蒙軍爲了擊破當面戰線,願意付出多大的傷亡作爲代價?

    由此又引發另一個問題:明軍空心方陣是不是就只能佈置一道防線?顯然不是,只要對方訓練有素,在發現蒙軍給戰馬矇眼之後,說不定立刻就會加固防線,擺出第二道、第三道乃至更多層次的防線來。

    此時,矇眼猛衝這種拼消耗的打法真的適合蒙古人嗎?恐怕談不上,因爲明軍步兵的人員數量在蒙古人眼中基本等同於無限,他們有億兆子民,拼完十萬再補十萬又如何?

    可是蒙古呢,拼完十萬?笑話,察哈爾全軍也就六萬多人,拼完十萬察哈爾直接沒了,沒有這六萬大軍保護,剩下那三十多萬老弱婦孺和普通牧民立刻就會被分食得乾乾淨淨。

    至於是被土默特等蒙古部落分食,還是被女真分食,對他們來說根本沒區別——沒準被大明吞下才是最佳出路。

    所以對於布日哈圖而言,高務實大名鼎鼎的火槍刺刀空心方陣並非真的不能破,而是破它所需要的消耗根本承受不起。高務實這一手在布日哈圖嚴重根本就是某種陽謀:有本事來和我大明比消耗。

    我傻了才和你大明比兵力消耗!所以察哈爾蒙軍逐漸輕甲化甚至無甲化,一來是因爲經濟被封鎖得越來越扛不住軍工製造,二來正是戰術不得不變,必須恢復以往那種靠速度喫飯的狀態,不求殺敵多少,但求長期疲敵,生生拖到對方打不起。

    對步兵如此,對騎兵如何?

    明軍騎兵近年來的變化布日哈圖也看在眼裏,一開始是野蠻生長,主要提高馬匹存量,提高騎兵數量;緊接着是火器化,開始配備萬曆二式騎槍,但這一條在布日哈圖眼裏有很大的破綻:騎槍因爲裝彈的問題,實戰中恐怕只是多出了一個一次性的火槍齊射,甚至這個齊射本身也有缺陷。

    什麼缺陷?沒法人人都開槍。火槍可不同於弓箭,弓箭可以拋射,火槍只能直射。比如說在斜切戰術中,蒙古騎兵完成斜切,所有騎兵都可以把弓矢射出拋物線,讓箭矢從天而降在對方頭頂;

    明軍騎兵就不行,他們只有最外側一排的騎兵可以開槍射擊,其他人沒法開槍,否則恐怕只能打死同袍。即便現在明軍火器進步很大,但因爲單位投彈量小了那麼多,實際殺傷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後來明軍方面似乎是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具裝化或者說半具裝化。這屬於依靠鈔能力強行改變強弱對比:我雖然能開槍的人少,但現在你打我不怎麼疼,我打你只要命中就是非死即傷,打不打?

    這樣一來導致的結果就是,布日哈圖發現明軍騎兵也和步兵有了點異曲同工之妙:硬,但是追擊能力進一步下降了——之所以叫進一步,因爲以前明軍騎兵也追不上打定主意要跑的蒙古人。

    於是這樣一來,雙方其實相當於各自強化自己原有的優勢:明軍更硬了,蒙軍更快了。

    如果非要說的話,明軍爲了更硬,一年至少多花上百萬兩銀子,而蒙軍爲了更快……他們居然還省了不少錢。從費效比來看,明軍大虧。

    然而,這種不對稱優勢要想發揮作用是有前提的。比如明軍出兵,蒙古人遊擊——或者遊而不擊。這種時候明軍看似來勢洶洶,其實蒙軍並不需要太慌張,他們能走脫,正如此前那一手金蟬脫殼一般。

    但這也有前提或者說有一個臨界點,即如果明軍出兵太多,多到四面八方圍過來根本沒地方跑,那就完蛋了。

    就好比這一次。

    但幸好一開始明軍目標太大,想要一勞永逸同時解決察哈爾和外喀爾喀,後來因爲布日哈圖金蟬脫殼成功,高務實才不得不調整戰術,將整個戰局實際上分爲外喀爾喀佔領、察哈爾剿滅兩個部分。

    不過即便是布日哈圖恐怕也沒料到,高務實其實分得更細……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單騎照碧心”、“KeyNg”的月票支持,謝謝!

    PS:20分鐘內死機兩次,第一次時碼字已經3K,第二次已經達到4K但內容還沒寫完。第二次死機居然沒法重啓,我趕緊打開機箱清灰了一下,總算上來了,但其實這章本來還有點內容要說,生怕電腦會壞,趕緊先發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