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7章 援朝抗倭(三十)開城失陷
    高務實這句話可謂一語成讖,此時的朝鮮局面果然“變得更糟”了。

    那日,爲籌劃進攻臨津江,宇喜多秀家正與小西行長研討作戰計劃,加藤清正忽然闖了進來,主動請命,希望宇喜多秀家下令讓第二番隊立刻向臨津江進攻。

    宇喜多秀家有些意外,問其忽然請命出戰的原因,這才得知加藤清正所部最重要的一支物見番(注:前文有述,物見即偵查、細作)於全羅道附近遭朝鮮伏擊,全軍覆沒。

    小西行長忍不住笑道:“呀哈,是多麼無能的物見番纔會被如圖豬狗一般的朝鮮軍所殲滅?加藤君,你請令立即進攻臨津江,看來只是爲了發泄私憤呀。”

    宇喜多秀家隨後向加藤清正申斥:“加藤主計頭,不可因報私仇而動搖軍事計劃,如今各道騷亂不止,在接到命令前切不可輕舉妄動!”

    主計頭,這是加藤清正在日本朝廷的正式職務。根據律令制,日本朝廷在民部省下設置有主計寮,主管每年朝廷收入支出的核算,類似於會計一樣的職務。而主計寮的長官便是從五位下的主計頭,次官爲正六位下的助,三等四等官爲”允“和”屬“,內部職員爲”算師”若干名。

    宇喜多秀家此時以“主計頭”正式官職稱呼加藤清正,意味着這番話非常正式,不容更改。

    加藤清正當然也知道這個意思,但他身爲“賤嶽七本槍”之一,得封肥後半國,地位還是比較特殊的,因此依然道:“總大將,我軍物見番全滅這不正是朝鮮已經再度整軍反擊的證據麼?

    我軍身處漢陽,朝鮮雖於臨津江一帶佈防,但據報全羅道朝鮮北上援軍不下四萬餘人,各道番隊尚未就位且多被民兵牽制襲擾。

    也就是說,全羅道援軍抵達漢陽將幾乎難遇阻擋,我軍如果不立刻出擊,必將陷入朝鮮的夾擊包圍之中!”

    宇喜多秀家聽後陡然一驚,略加思索便認爲加藤清正所言有理,於是立刻下令加藤清正及小西行長進攻臨津江。

    這一次小西行長也沒打岔,加藤清正勉強算是鬆了口氣,心道:總大將還算明理之人,不過小西行長這廝連如此淺顯的道理都看不出來,着實是個只會做生意的廢物。

    此時的臨津江一帶,韓應寅與金命元領朝鮮軍一萬三千人駐防。韓應寅大會諸將,于帥帳商討軍務,都元帥金命元當仁不讓地率先開口道:“倭軍北上並無船隻可供過江,王京所留戰船、民船業已全部焚燬,若沿臨津江下游至上游皆能嚴防死守,倭軍定會焦躁不安,我軍只需靜待時機,必能全殲敵軍於臨津江中。”

    金命元說完,都巡察使韓應寅卻持反對意見,他搖頭道:“照你所說,便是等待倭寇先行攻擊麼?我看倭寇長途跋涉,晝夜不歇,必然疲憊不堪。

    來此之前,王上命我必看準時機,若敵疲弱則先發制人。因此依我之見,當倭寇追至臨津江佈陣之前,我若趁敵立足未穩而全軍突擊,必能將其陣列擊潰,斬殺敵將,一舉扭轉頹勢。諸位,倭寇輕視我等久矣,絕難猜到我軍敢率先出擊,此即戰機也!”

    慶尚道左兵使李鈺明確表示反對,道:“此言恕難苟同,即便先發制人,我軍同樣承擔渡江之危險。在江水之中,我軍與倭寇一樣脆弱。我贊同都元帥之策,各據本陣,嚴防死守,靜待良機纔是上策。”

    李鈺言畢,李鎰等帳中一干將領都表贊同,金命元見下屬附議,心中甚是欣慰。

    誰知韓應寅卻反而向李鈺語帶嘲諷地道:“真是不簡單啊,如此深明軍法之人,居然會棄守東萊,致使宋象賢將軍慘死殉國。”

    李鈺大怒,抗聲爭辯,但韓應寅不理,反而對諸將說道:“在座諸位皆敗軍之將,仍允許你們指揮部隊乃是聖恩浩蕩,但此地一切軍務由本官總攬,爾等但聽軍令即可。”

    李鈺冷笑道:“聽從毫無指揮經驗之人誇誇其談,只會導致我部全軍覆沒。既如此,我還不如率部就此離開臨津江守備大營。”

    韓應寅大怒,起身怒斥李鈺公然違抗軍令,他寒聲道:“王上密令,違抗軍令、自作主張者一律處死,以正軍紀!李鈺,本官勸你莫要自尋死路。”

    李鈺怎肯信他“密令”一說?當下堅持不從,還堅稱要面見大王並請旨更換主帥。韓應寅怒不可遏,當場便下令將李鈺斬殺。

    這大帳附近都是他的親兵,所有人都怕被其當場處置,何況也不知道他口中的“密令”到底是真是假,頓時滿座皆驚,全場肅靜。這一來,無論是否有隱患存在,總之大軍暫時是被韓應寅掌握住了。

    此時,朝鮮王李昖於平壤行在召見鄭澈,欲重新啓用。李昖與鄭澈相見而泣,鄭澈伏地連連請罪,李昖安撫道:“戰亂至今並非卿之責任,是寡人應當時刻銘記卿等忠言……事已至此,千錯萬錯皆寡人之錯,卿等可能原諒寡人麼?”

    鄭澈大爲惶恐,連忙匍匐道:“殿下不可如此,是臣等辜負殿下,臣願爲盾,替殿下阻擋敵寇弓箭;臣願爲刀,替殿下劈斬敵寇頭顱。總之請殿下務必堅定信念。”

    李昖大喜,謝過之後又召見左議政伊鬥壽及都巡察使韓應寅,問詢各道勤王軍所在。伊鬥壽回答說不日即將抵達漢江之南。

    韓應寅則接着道:“只要勤王軍攻打王京,殲滅盤踞王京之敵,臨津江倭軍必回援王京,敵寇退卻之時便是我軍反擊之機,再與勤王軍會合,乘勝追擊,集結全國之力,一戰扭轉敗局不說,或可趁此餘勇一路南下收復釜山。”李昖大喜,連連說好。

    九月十二,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共領軍兩萬三千人於臨津江南岸佈陣。因臨津江水深流急,沒有渡船可用,被迫在此停留五天。小西行長向加藤清正建議撤出臨津江,加藤清正堅決反對。

    小西行長不高興地道:“眼下無船可渡,我軍無法過江。我會派遣使者去和朝鮮談判,就說只要能借道入明,便絕不再攻打他們,屆時趁其鬆懈,再一戰殲滅不遲。如今敵我兩軍對峙,朝鮮必然不會信我,因此我軍才需要先行撤退至十里開外,向他們示以誠意。”

    加藤清正卻語帶嘲諷地笑道:“小西君,你怎麼在戰場上也仍然像個商人,總是先想着交易?哼,我與你可不同,對我加藤清正來說,無論如何絕不會與敵軍交易。想要撤退的話,小西君你自己撤退即可。”

    小西行長怒道:“戰爭當以智謀取勝!你難道不知道對峙時間越長,我軍軍糧便會越發困難麼,眼下我軍補給線已經越拉越長,必須要儘量減少戰時損失。你若不同意,那便讓太閣下令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