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卅六)陸守海攻
    朝鮮義軍、僧兵蠢蠢欲動,日軍方面當然也不是在閒着睡大覺。此時在清州城內的日軍守將爲蜂須賀家政,其所部正鎮守於清州至忠州之間的大小城鎮,兵力可謂相當分散,其在清州城內居然僅有三百餘人。

    危險嗎?看起來很危險,不過這其實也要看大局,畢竟日軍自登陸以來,朝鮮軍往往一觸即潰,日軍根本未遇敵手。正是在這樣的大局之下,蜂須賀家政由此對朝鮮戰力不屑一顧,雖然身邊僅留數百士兵,他也認爲足以壓制清州,並威懾周邊。

    這月初一,趙憲所部一千一百人,靈圭僧兵七百人,官軍五百,合計兩千三百餘人進抵清州。由於此前趙憲已經定下計謀,因此便先令本部出五百人誘敵出城,剩餘六百義軍與七百僧兵於兩側埋伏等待號令,官軍負責追擊敗軍。應該說,這是一個極其常見的誘敵圍殲計。

    蜂須賀家政見清州城外的挑釁者全是尋常百姓,一個個身無片甲,手持粗製刀槍,甚至許多人不過是拿着鋤頭、草叉、柴斧等農具,同時他們還隊列散亂,只知道在火繩槍射程之外叫罵。

    蜂須賀家政冷笑連連,對手下人道:“區區數百賤民,手持農具,連足輕也稱不上,哪來的膽量敢在城外叫罵,必須全部碎屍萬段,以儆效尤!”他不是說說而已,立刻下令以一百兵卒追殺此股義軍。

    義軍見一百餘名日軍攻來,便與之廝殺。顯然,義軍雖有五百之衆,但衣甲兵械畢竟不如日軍精良,加上又是無陣型亂鬥,激戰不過一刻便有近三百名義軍傷亡,戰局可謂一邊倒。

    趙憲見狀忙發信號,前部後退引日軍追擊,隨後兩側伏兵突起,瞬間便將日軍合圍。這一下兵力優勢太大,日軍無法突圍,全部被義軍及僧兵斬殺。不過義軍繳獲火繩槍卻不會使用,只得先當做冷兵器隨身攜帶。

    蜂須賀家政於城樓望見敵有伏兵,不禁喫驚,細數下來驚覺敵軍竟有數千之衆,由於此刻城內守兵僅剩兩百,蜂須賀家政心中無底,難免有所慌亂。

    趙憲及靈圭趁勢號令僧兵、義軍全力攻城,義軍士氣高漲,呼喊響徹清州,於城下與日軍鏖戰。此刻忽然烏雲密佈,天降傾盆大雨,日軍火繩槍雖然製作精度不錯,但技術水平卻不算高,可比不得明軍前些年換裝的萬曆二式那樣擁有一定防雨水能力,因此陡然之間全部失效。不過禍兮福所倚,朝鮮方面也因大雨澆灌而無力攻城,趙憲無奈之下也只能下令撤圍。

    蜂須賀家政見天降大雨,急忙跪地感謝神明護佑,但同時心知,次日一旦天晴,義軍必再攻城,到時恐怕清州不保。蜂須賀家政當機立斷,率領剩餘部卒連夜撤離清州。

    到了次日清晨,義軍果然再圍清州,卻見清州早已城門大開,清州百姓四處活動。趙憲及靈圭疑惑不解,找來一名婦女詢問,方知日軍昨夜便已離去。趙憲心疑,不知是否是計,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但官軍聞聽這一大捷,卻一馬當先直入清州,宣佈清州光復。

    清州光復後,趙憲向官軍討要表功奏疏查看,誰料官軍不給。趙憲率衆強奪而看,果然奏疏中將光復清州之首功歸於官軍,並稱頌僧兵協助,卻惟獨對義兵卻隻字不提。趙憲勃然大怒,義軍因此和官軍接連爆發衝突。

    靈圭只好充當和事老勸慰雙方,趙憲忿忿不平得回答道:“數千義民不懼生死與敵寇拼殺,他們隻字不提,官軍寸功未立不過先入空城,他們卻敢上報首功!

    他們這樣做,分明是對不準官軍參與戰鬥的挾私報復,此等無恥行徑絕不能坐視不理。靈圭大師,你既是無慾無求之人,便請勿要多言,刀劍無眼,再上前來必遭無妄之災!”

    話說到這個地步,靈圭也只能徒呼奈何。從此起,公州義軍、僧兵、官軍之盟實質上已經瓦解。

    到了本月中旬,趙憲接到命令,朝廷要求義軍、僧兵、官軍合力南下收復錦山。趙憲堅決反對同官軍合力,決意自領義軍收復錦山。

    靈圭得知,連忙勸道:“公切不可意氣用事,貧僧想清州一戰之後,義軍僅剩七百,錦山倭將爲小早川隆景,聽聞乃倭國名將,極具謀略。此人部下兵多將勇,實力強大,且如今正佔據險要,單憑公目前兵不滿千,必是有去無回。還是遵從朝廷之令,三部合力,從長計議爲好。”

    然而趙憲對官軍之厭惡已到極點,自然不依,執意單獨行動,他傲然道:“君辱臣死,既接到軍令,我當立刻奔赴錦山再作計較,即便飛蛾撲火也定收復錦山。但請恕在下絕不與宵小之徒共事。大師若也依然願意殺敵報國,便請與我同去。”

    趙憲說罷,便正式與靈圭告別而去,瀟灑而決然。

    另一邊,小早川隆景聽說公州趙憲領義軍數百來攻錦山,如今正夜宿城外,便對立花宗茂說道:“朝鮮義軍雖勇,但相比我軍仍就是相差懸殊,斷不敢以此等軍力於城外駐紮,我本料其或是一部疑兵。不過,這領兵者若果真是趙憲,那卻應另當別論。

    我曾聽聞,趙憲爲朝鮮名儒,但生性孤僻,固執偏激,任何人都難與之長期共事,如此推斷,則此軍應是孤軍。

    況且,趙憲雖深通儒學,但對軍略卻不得要領,不算難纏之敵。宗茂,你讓高橋統增領一千五百人趁夜祕密出城,繞到趙部背後,一是探查周邊有無伏兵,若確爲孤軍便伏於敵後,待明日你我親領武士出陣,前後相擊,討取敵將首級。”立花宗茂領命並立刻安排。

    次日凌晨,趙憲陣中義軍大部仍在夢中,錦山城門大開,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引兵殺向趙憲,義軍哨兵慌亂。

    趙憲聞聽喊殺聲起,急令全軍迎戰,但日軍主力已近在咫尺,伏兵已然殺至,義軍大亂,趙憲率衆拼命反抗,並激勵部下道:“性命唯有一次,必當轟轟烈烈,爲國爲民,殺盡倭寇!”

    然而,軍心士氣固然是冷兵器時代的制勝法寶之一,但如今卻已經是冷熱兵器交替時節,而日軍不僅人多勢衆,且裝備精良,配合得當,殺傷力之巨大亦非古時可比。

    趙憲之子身批啓賦戰袍,本想吸引敵軍,便於趙憲逃脫,但日軍鐵炮火力密集,趙憲之子頃刻中彈身亡。此次激戰之後,趙憲及七百義兵無一生還,而小早川隆景大勝之後,日軍則有序退回錦山。

    次日,趙憲弟子率小股義軍趕至,發現遍地屍骸,便聚攏合葬。三日後,靈圭領僧兵進攻錦山,靈圭聞聽趙憲死訊,悲憤莫名,立誓要爲趙憲報仇。

    靈圭領僧兵巧借山勢與日軍周旋,連戰三天三夜。僧兵驍勇,且因身份關係而信念堅定,再加上日軍多有信佛之人,對與僧兵作戰頗有顧慮,導致戰況變得有些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