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9章 平倭(十八)善後
    在三大廠呢,累是累點,可是他們按工計酬,幹得多也賺得多。別說好過流落街頭了,就算比起在鄉里被人來回盤剝,那也好了不知道多少,這可不都是託了高南寧的福?”

    “你們這麼一說,就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高南寧那次回鄉。當初他返京之時路過衛輝,硬是借錢賑災,花掉了足足三十萬兩啊,現在想想都讓人佩服,不枉萬家生佛之贊!”

    似這等對話,在河南乃至山東等地已經遍佈,高務實的民望也達到了一次新的高點。

    說回正事,正如高務實所料,大災之後總是伴隨疾病蔓延,很快各地便出現了災民體虛患病增多的報告。

    其實明初之時,朝廷曾遍地設立惠民藥局,統轄管制醫藥行業規範,凡無力求醫問藥之人便能經惠民藥局獲取救治。可惜隨着利益之爭日多,以及朝政日趨腐敗,惠民藥局也不再由朝廷補貼。

    而戶籍崩壞也導致醫戶混亂,自籌經營也在行業之中漸漸難以競爭,惠民藥局便日益荒廢。雖幾經中興之世,可惠民藥局卻難再現昔日風采。

    高務實這次便與張一元商議:“我欲重振惠民藥局,配合各地慈善藥局醫治疫病,當然包括京華醫藥所屬醫館、藥鋪在內。

    另外,我認爲河南應該從省庫內撥款,選地重建,同時也向各地購買藥材,選良醫入局。哦對了,撫軍你自去年十月到任後,可曾知曉本地名醫有哪些?”

    張一元苦思不得,躊躇道:“大災頻頻,百姓四散,至今未曾聽說有何良醫,只怕多死於水災饑荒之中,而殘存藥局不過能做些舒緩病痛之用。這良醫恐怕還需從外省延攬相邀,而如今藥材稀缺,倘若外省進藥,藥價恐怕也將倍增,是否也可用市面之法,令其降價?”

    高務實道:“藥材不比糧食,不過也並非不可如此。只是相對而言,藥材易得而良醫難求,還是當以省府之名,廣邀天下名醫前來救治災民,只是醫者報酬低微非一時可解,恐怕只能寄希望於醫者仁心。書寫佈告還需動以情理,有醫來時還需稍加探查,以免庸醫混入。”

    果然,自佈告發出後,雖有不少從醫者相繼而來,但大多醫術平平,其中也有些許庸醫渾水摸魚,被分辨出來予以喝退。

    苦無良醫的情況令高務實及張一元十分苦惱,京華工匠學堂醫學系原先的畢業生早已被安排在各地從業,如今這一批在讀學生即便調撥而來,往來也要費不少工夫,況且他們學業未成,能起多少作用也很難說。

    苦等難耐之際,門外急報:“名醫來也!名醫來也!”高務實大喫一驚,不知是何人來此,急領張一元前往察看。這一看之下才知道來者是當代名醫張守仁、楊濟時攜弟子以及徐春甫的一體堂宅仁醫會紛紛趕來。

    高務實大喜過望,急開中門,親自相迎。在見楊濟時說道:“久聞楊太醫大名,您年事已高,竟還趕至災區,實在令人感佩,只是擔憂老太醫安全。”

    楊濟時答道:“醫者不避災險,老夫確已老邁,仍可力所能及之事有限,但老夫今日所帶之弟子已將老夫鍼灸之法盡數學會,可當大用。”

    張一元歡喜道:“早有所聞楊太醫精於鍼灸,講究脈證合參,審證求因,針藥調攝之法極爲出衆,所謂名師出高徒,想來貴門弟子定也如此。”

    高務實又對張守仁說道:“張先生也能到此,本閣部實感榮幸,張先生精通藥理,所研製的‘十八羅漢’尤適用於勞力傷寒,腸胃疾患,早已名揚海內。如次有二位相助,災民有救,河南有救,本閣部代河南全省上下謝過二位高義。”

    張守仁連忙讓開一些,拱手道:“不敢當,不敢當,大災之後疫情必發,各地難免有所慌亂,審選良醫之事我也願助一臂之力。”高務實更是歡喜,再次拜謝。

    而一體堂宅仁醫會也表示道:“醫會集海內名醫數百人,聞河南大災,特來救治災民,願爲高公效犬馬之勞。”

    高務實答道:“一體堂宅仁醫會自建立以來便對醫術醫德有嚴格要求,廣集各省名醫,享譽海內,此番能來相助,災民可再無憂慮也。”

    隨後又有北直隸、山西一帶的富商受京師勳貴委託往河南捐獻鉅款並運送藥財,讓高務實感覺自己這些年帶着他們做生意發財的確也有點勸善的意義,對此高務實與張一元皆一一拜謝。

    萬事俱備,高務實及張一元便利用已重建後的惠民藥局及慈善藥局救助災民,根據藥方配置藥材,發往各地。

    與此同時,又委託張守仁、楊濟時及一體堂宅仁醫會等善選良醫並各自帶領,大縣選派二十餘人,小縣選派十餘人,凡遇染病之人便對症施藥,有數萬餘災民救治良好。

    值此,高務實再度上疏,請求朝廷於災後允許河南休養生息。

    ----------

    感謝書友“曹面子”、“初次登陸”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曹面子”、“KeyNg”、“snakedman”、“精神病院吳院長”、“書友20170107012220447”、“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