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0章 劍指東瀛(卅八)變故突生
    原歷史上的北人黨掌握政局是以壬辰倭亂中強調主戰論的名分和鄭仁弘等在慶尚道發動義兵而帶頭救國爲基礎,從而主導了戰後政局。但是,北人之間也因政治上的分歧而產生對立。

    萬曆二十七年洪汝諄被薦舉爲大司憲以後,當時擔任吏曹正郎的南以恭加以反對,北人黨遂分裂爲大北和小北。

    當時,李山海、洪汝諄領導的朋黨是大北,其陣營包括奇自獻、李爾瞻、鄭仁弘、許筠、韓纘男、李溟、李惺、白大珩、具義剛、洪湜、柳夢寅等人。而南以恭、金藎國領導的則是小北,包括柳永慶、柳希奮、李慶全、李維孝、李茸元、成俊耉等人。

    大北和小北分裂後,大部分北人都驅逐小北,又在宣祖末年通過扶植光海君而掌握政權。但當時領議政李山海和兵曹判書洪汝諄之間又產生裂痕,遂分化爲以李山海爲中心的“骨北”和以洪汝諄、李爾瞻爲中心的“肉北”。其後又誕生了反對永昌大君和仁穆大妃廢位的“中北”。

    “中北”以柳夢寅爲首,包括奇自獻、鄭昌衍、李慶全、李溟、樸承宗等。另一方面,小北因爲支持永昌大君,在光海君登極後失勢。小北領袖南以恭和柳永慶也產生裂痕而分黨,前者爲中心的朋黨叫“清小北”或“南黨”,後者爲中心的朋黨叫“濁小北”或“柳黨”。

    總之後來北人黨分裂的問題在原歷史上導致了很多變數,不過暫時來說還不必細論。因爲,當前的李山海勉勉強強還能維持北人黨的表面團結,而對於高務實而言,這就已經夠了,至於說將來……

    將來只要內附成功,管你什麼北人南人西人,什麼大北小北骨北肉北,都不過是一小撮地方勢力,放在整個大明這樣巨大的體系之下根本無足輕重。更何況高務實還不打算把他們都留在朝鮮半島呢。

    總而言之,朝鮮當前的局勢便因爲李山海突然取代柳成龍成爲領議政而發生了巨大轉向。李山海不是千手觀音,當然不可能一個人獨攬大權,必然需要大量幫手。

    因此,在麻貴南下漢陽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被明軍嚴密保護的朝鮮朝廷開始頻繁更易官員,大批原先被閒置甚至流放的官員被重新啓用,重新或者陡然被提拔至各個關鍵職位之上。

    這些職務不僅有中樞要職,也有地方要職,不僅有文官職務,也有武官職務,甚至還有一些職務暫時無法正是履新——比如一些職務位於尚未收復的淪陷區,如今也有不少已然被提前批發了烏紗帽。

    這當然會引起西人黨和南人黨的強烈不滿。不過,西人黨目前沒什麼說話的份,畢竟他們原先的話語權主要來自於其在朝廷中樞的地位,而目前朝鮮中樞要說什麼話,那首先得看明軍是什麼態度,連朝鮮王李昖自己也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可是,南人黨的情況就略有不同了。之前說過,南人黨除了中樞的文官力量之外,還掌握着一些軍方的力量。雖然朝鮮軍在戰爭中表現拉胯,可是無論再怎麼拉胯,軍隊就是軍隊,總是一種擁有正規名義的武裝力量,在某些時刻是可以拿來作爲政治籌碼的。

    南人黨手中目前掌握的武力說多不說,說少也不算少,但其中真正拿得出手的,並非他們掌握的大概三到四萬朝鮮陸師,而是李舜臣手裏的朝鮮水師。

    朝鮮水師此前在漆川梁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等到李舜臣在柳成龍千辛萬苦地營救下重新出山,發現剩餘的水師殘部已經不足以與日本水軍一戰,只能零敲碎打搞了一個鳴梁海戰。

    這場仗李舜臣沒什麼損失,但朝鮮水師的全部家當也已經只剩十二艘戰船,可以說只要日本水軍不再大意,李舜臣連與之周旋都屬於刀尖上跳舞,而只要失敗一次,朝鮮水師就得變成歷史名詞。

    於是,李舜臣只好退到古今島,嚴防死守的同時又遷來幾萬戶流民在島上屯田,開始重新打造戰船、恢復實力。到了李山海取代柳成龍成爲領議政時,李舜臣這邊也新建了九艘戰船,把朝鮮水師的戰船規模恢復到二十一艘。

    二十一艘戰船,拿來和明軍的平倭艦隊相比自然有點慘不忍睹,但對於朝鮮而言則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因爲李舜臣在從全羅道撤退水軍的時候,把沿海各地能蒐羅到的火炮全都搬走了——那其中八成是壬辰之戰時明軍“清庫存”送給朝鮮的,屬於比明軍不足比日軍有餘的水平。

    三四萬陸師,加上李舜臣的水軍,南人黨認爲這股力量只要用得好,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甚至如果能搞出一些巧妙的計策,沒準還能創造出某種“定鼎之功”。

    南人黨認爲,當前朝中局勢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主要是李山海慫恿明軍高層所導致——沒錯,他們互相之間的確都是用的這套說辭。

    爲什麼要這樣說?因爲如果不這樣說,那就意味着必須承認這一切都是大明主動去做的,那他們還掙扎什麼?完蛋了啊!

    朝鮮搞了兩百年的“事大主義”(即基於強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的策略),把天朝、天兵的強大吹得宛如在世神祇,而現在這場戰爭的實情也證明天朝、天兵的確比朝鮮強大百倍。

    在這種情況下,南人黨如果直言不諱承認大明就是要徹底控制朝鮮,那還玩個屁?所以不能承認這一點,只能堅持說這些事都是李山海搞出來的,是李山海爲了一己之私欺騙和慫恿明軍高層搞出來的。

    在南人黨口中,整件事就是李山海借明軍之手控制朝廷,然後把軍事指揮權徹底交付明軍,讓朝鮮在這場戰爭中徹底邊緣化。李山海這樣做顯然是隻顧自己的權欲,枉顧朝鮮的利益,因此作爲正直大臣,南人黨必須團結一致——清君側!

    不過,清君側這事兒雖然說起來足夠義正言辭了,但畢竟操作上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麻煩就在於麻貴留了三萬明軍“保護朝鮮王室”。

    這可是三萬天兵啊!

    當初壬辰年的時候,日軍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軍團一共也就四萬人,卻打得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的朝鮮軍一路敗退到了鴨綠江邊。結果後來天大明出兵四五萬人,輕輕鬆鬆就打回了漢陽,而李如松提督那幾千人明明是衝得太快陷入包圍,結果卻硬生生頂住了近十倍日軍的猛攻,最後還能順利撤退。

    所以日軍勝於朝軍,明軍勝於日軍,那麼換算一下,指望三四萬朝鮮軍擊敗明軍而“清君側”顯然絕無可能,就算李舜臣的水師能上岸也做不到。

    更何況南人黨也找不到理由去攻擊明軍啊!人家本來就是宗主國,現在又是來幫朝鮮作戰抗擊倭寇的,南人黨率軍攻擊明軍那不是妥妥的把自己玩成逆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