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1章 朝歸倭附(四十)朝廷爭議
    朔風吹寒,寒梅照雪。

    京師的隆冬越發冷得厲害了,不過這一日的京師百姓卻紛紛走上街頭,自發地慶祝起來。鞭炮聲聲,鑼鼓齊鳴,京城之中百餘間茶舍今日無一例外宣佈茶水免費,只爲同賀釜山大捷。

    據聞,連大病沒有、微恙不斷而久不大朝的萬曆天子,今日也早早傳下口諭,凡京中皇店一律八折售貨,以示與民同喜之至意。

    皇店如此,京華百貨自然不會無動於衷,同樣開啓八折售賣的大酬賓活動。與皇店不同,京華百貨商品更全,而且貨源一項充裕,這樣的活動能給更多普通百姓帶來實惠。一時間,京師沸騰,萬民同歡。

    以往,民間的歡樂多少也能影響朝廷,但這一次釜山大捷之後,朝廷的態度卻有些曖昧。

    一大早,祝捷賀喜的疏文的確源源不斷地送往內閣和司禮監,但也有不少官員聯袂叩闕,求見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並不太好見着,因爲前些天他才以風疾目眩爲由,罷了本月的全部大朝,眼下按司禮監的話說,就是“皇爺正在靜養,百官有事,可呈內閣擬票報聞”。於是,大批官員只好又聯袂請求拜見諸位閣老。

    與皇帝不同,閣老們沒有理由拒絕面見百官——拒絕一個兩個自然無妨,但拒絕集體求見則是不可想象的。

    於是,內閣那幾乎可以稱得上簡陋的大通房裏便擠滿了來訪的官員,幾位閣老都擺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模樣,詢問來者何意。

    來者雖然衆多,足有七八十人,但來訪的意思倒頗爲一致,即請求內閣奏明陛下:既然已將倭寇趕出朝鮮,則我大明該當罷兵凱旋,止戈息武,休養生息了。

    當然,既然罷兵,高閣老出征前在江南五省加徵的“百三商稅”,是不是也該停了?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內閣諸位閣老明白過來了,只是這話卻不好應下——因爲高務實的報捷疏文中似乎一點沒有收兵回朝之意。

    自從申時行和王錫爵致仕,如今內閣之中敢於明確反對高務實的閣臣已經幾乎絕跡,尤其是在當前朝戰大勝的背景之下,更沒有人想去試探高某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比自己高多少。

    “關於朝戰何時結束,此事高閣老尚未言明,皇上昨日也還未曾提及……”

    作爲當朝首輔,王家屏雖然不想表態,但也不得不表態。

    “我天朝出兵援戰,所爲不過替忠藩伸張正義、收復失地,如今既然大功告成,何以還不罷兵?”衆官員紛紛嚷道。

    王家屏伸手欲讓衆人不要吵鬧,誰知這些官員並不買他的賬,紛紛繼續表達自己的觀點,其中一個聲音最大的道:“此戰本非我天朝之事,今調天下精兵十餘萬赴朝不說,又在江南雙倍徵餉,以致百業俱廢、民不聊生。

    今高南寧以地官之任,而不念百姓之艱,一心只爲彰揚個人功業,說得好聽點叫做好大喜功,說得難聽點……那就是不顧社稷民情,其心可誅!”

    這一下,梁夢龍就忍不住了,他本來馬上就打算辭官致仕,也不怎麼怕得罪人,當下便冷笑道:“爾等所謂‘百業俱廢、民不聊生’究竟是從何得來?我亦有不少昔日同僚好友、學生故吏爲江南人士,怎不聞江南已經到了‘百業俱廢、民不聊生’之境地?”

    人羣中也有人冷笑反駁:“梁閣老,您的同僚好友、學生故吏雖多,可有一人是親耕于田壟,販貨於街巷?”

    呃,這個確實沒有。

    梁夢龍一時語塞,但馬上回應道:“你所說看似有理,實則妄言。高日新所徵之餉,並無一分一文是從‘親耕于田壟,販貨於街巷’者手中收取。其稅款皆徵之於豪商大鋪、場礦商行,且所徵不過百三(3%),這就能‘百業俱廢、民不聊生’了?”

    他說到這兒,周詠也站出來補充道:“梁閣老所言極是,據我所知,高閣老名下各產業凡在江南者,也同樣納此稅款,怎未聽說有這般爲難的?”

    “笑話!”人羣中咋呼道:“他高南寧財雄勢大,富甲天下,此戰又是爲他攫取戰功,區區百三之餉自然不在話下。可尋常商賈之家其得何利,竟當與高南寧相提並論?”

    話端一開就收不住了,雙方從徵稅範圍到徵稅額度,從徵稅是否引起百業俱廢,到國家究竟是否該徵商稅,又開始陷入爭吵。一輪一輪,無休無止。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有人從外匆匆跑來,大喊一聲:“平倭經略、平倭提督、平倭總兵官等文武將官六十四名,聯名上疏奏報:朝鮮王李昖請求朝鮮內附,國書表文已在朝鮮欽差報恩使、領議政李山海奉呈途中!”

    大通房裏瞬間寂靜一片,幾乎落針可聞。不過,這一瞬間的安靜持續僅僅數個呼吸之間,然後立刻一片譁然。

    “朝鮮又要內附?”

    “仗都打贏了,怎麼還要內附?”

    “此事頗爲蹊蹺,莫非其中有詐?”

    “化外之地,我取之何益?”

    “胡說八道!想那朝鮮,三千里河山原已盡喪,皆賴我天朝之力爲其復之,今朝鮮王感我天恩浩蕩,欲內附已證其忠,談何有詐?更何況,如今我精兵良將匯聚朝鮮,朝鮮又焉敢有詐!”

    “正是!”又有人道:“再說,吾皇自繼承大統,復安南,掃蒙元,威震四夷!若今又能以存亡繼絕之恩,而使朝鮮感念而附,豈不正是大威大德之象?此正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這纔是笑話!吾聞朝鮮一國能通漢語者不過兩班名流,其民言語不與中國同。如此之地,我若並之,其何統領?”

    “不錯,而且不僅如此!朝鮮離倭國甚近,今日倭國雖敗退而歸,可誰知其將來不會再生惡念?今我若準朝鮮內附,則將來先受倭國兵鋒者,即我大明是也。爲此偏僻蠻荒之地,而臨倭寇覬覦之險,益之何來?”

    這下好了,剛纔的話題還沒吵出個結果,又來了一個新話題,同樣吵得不可開交。最關鍵的是,這一次居然還是拒絕朝鮮內附佔了上風。

    拒絕朝鮮內附的這一派尤其是還找出來一個先例——有人提到李世民拒絕康居,並以此來類比今日朝鮮內附而大明應該如李世民當年一樣拒絕。

    這局面也就是高務實不在,否則他一定會想到墨西哥提出併入米國而被米國拒絕的事。

    按理說,有人想主動併入你的國家,難道不是件好事嗎,爲什麼要拒絕?中國古代其實也碰到這種事情,最後朝廷給出答桉就跟美國人一樣:不要。

    正如現在反對同意內附的這一派所言,當時就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那時候,中國——也就是大唐,再一次將西域納入了自己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