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1章 朝歸倭附(圓五)見識見識
    以趙志皋爲首的心學派目前迫於形勢,只能賭高務實會“自恃功高”,繼而張狂跋扈起來,用後世的流行術語來說就是“飄了”。

    高務實不是沒有“飄了”的地方,例如他對日本在當前局勢下可能做出的反應,某種程度上就有點飄——他認爲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日本精英現在都是秋後的螞蚱,對於他的步步緊逼只能步步退讓,最終交出一切權力,任由他來宰割。

    這樣的“飄”是一種建立在絕對實力基礎上的自信,是他認爲日本在豐臣秀吉死後已經不可能再擰成一股繩,他多的是辦法能夠拉一派、穩一派、打一派,繼而完成他那修訂過幾次的“日本計劃”。

    不過之所以說還是有點飄,則是因爲他畢竟沒有親自去和日本那些重要人士見過面,對於日本的瞭解、理解主要源自於前世的史書、文學、影視乃至於遊戲作品,即便其中大部分情況的確是基於歷史原貌的,但仍免不了有些臉譜化的膚淺。

    這就導致他以往最拿手的“料人如神”多多少少會出現偏差,例如他現在就不清楚德川家康實際上一直在想辦法團結內部,希望保持日本戰後的穩定,不讓他有機可乘,特別是不讓他有直接出兵干預的衝動。

    當然,德川家康也同樣有失算的地方,那就是他不知道高務實也在做兩手打算。即朝廷願意直接出兵的計劃和朝廷不肯直接出兵的計劃,在這兩個不同的計劃下,高務實要做的事情其實也不相同。

    總之,在京華可以毫無顧忌施展力量的範疇內,高務實多多少少是有點飄的。但趙志皋他們卻不知道,其實在國內政治問題上,高務實不僅從來不飄,甚至小心謹慎到令人難以置信。

    高務實前世就是個歷史愛好者。有道是“讀史使人明智”,讀過的史書越多,就越能深刻的理解一個人在君權政治下應該如何做一個“好臣子”。

    高務實對此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已經有足夠的桉列教他如何做好一個“臣子”了,尤其是對於他如今這種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會“功高震主”的情況,亦或者說勢力太大而可能威脅君主的情況,也都不是沒有先列可循。

    他認爲大致上可以分作四種模式:蕭何模式,范蠡模式,郭子儀模式,趙匡胤模式。

    蕭何模式的特點就是認清身份,老闆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老闆不希望我做什麼,我就堅決不做什麼。越權的事不做,分內的事善做。另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自己不喜歡但老闆喜歡的,乖乖按照老闆的意思做。

    當年劉邦坐穩了皇位,就怕當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反他。就算不反他,沒準也得反他兒子。而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韓信,劉邦是想殺又不忍心殺,猶猶豫豫下不了手。

    這時候,要說狠毒,還得是呂后。呂后看出了劉邦的心思,心想你不殺,那就老孃來動手。於是殺韓信,夷三族,而且還是先斬後奏——但這事就是蕭何幫着給辦的。

    本來蕭何也不願意,但是當時劉邦年邁,蕭何恐怕也擔心他腦子可能不那麼清楚了,現在呂后權勢熏天,蕭何不得不屈服。

    作爲後人,或許可以說蕭何膽小出賣兄弟,但是從大局着眼,蕭何也沒有錯。韓信的確“國士無雙”,但卻鋒芒畢露,只要劉邦一死,面對孤兒寡婦,誰能擔保他將來不反?他一反,不是又天下大亂?

    作爲丞相和劉邦手下的老人,在蕭何眼中,當臣子的再怎麼有能耐,天下也還是姓劉。蕭何就是認清了自己打工者的身份,一切從大局出發,才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范蠡模式的特點則是見好就收,另謀出路。

    此君在後世被視爲儒商鼻祖,號稱“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可謂是打工界的全能型人才,連司馬遷都不得不承認他三次跨界跳槽都成功了。

    多虧了范蠡,越王勾踐才能成功滅吳,一雪會稽之恥。而當越王政權鞏固後,范蠡則決心隱退,他還勸好友文種一同隱退,說出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句千古名言。

    可惜文種不相信越王會殺他,誰知果不其然,文種當了丞相不久,越王就給他送去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文種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而隱退的范蠡,則隱姓埋名,搞起了個人致富,成爲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後世稱其爲“商聖”。

    其實范蠡的這個模式,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高務實的選擇。如果說有什麼區別,那大概就是范蠡發家致富是在退隱之後,而高務實則是將政商兩條路合在一起來走,但卻左腳踏一條,右腳踏一條。

    當然,不管怎麼說,他最終的目的還是打算如范蠡一樣退隱的。不過從今天的情況來看,要達成這一目的似乎還存在某種變數,只是不知道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是臨時生變,還是出現了某種根本性的變化。

    蕭何、范蠡這兩種模式,其實與高務實的實際情況多少還是有些差別,這個差別就在於兵權,亦或者說對軍隊的影響。

    無論是蕭何還是范蠡,他們對軍隊的影響力都比較有限,更別說有什麼嫡系軍隊、嫡系將領。高務實則不然,他在兵權或者說對軍隊的影響力方面其實應該類比第三種模式,也就是郭子儀模式。

    郭子儀的事本書前文曾經說過,這裏不在複述。總之,高務實眼下在軍中的威望可謂一時無兩,宣大將門幾乎全是其嫡系,薊遼、三邊(陝西)之中的嫡系恐怕也在半數,甚至在南軍之中也有劉綎這樣的中流砥柱。

    哪怕就是戚家軍,因爲高務實和戚繼光的關係,使得他對戚家軍“開枝散葉”之後的許多將領也有着相當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西南地區衆多土司因爲高務實的正室夫人黃止汀是土司出身,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將高務實視爲他們在朝廷中樞最大的靠山。

    在此次援朝之戰中,高務實能輕易駕馭四川等地徵調的土司兵馬,卻沒鬧出以往常見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側面左證這一關係。

    如此算來,高務實在九邊各鎮將門中的“門下走狗小的某某”怕不是數以百計,而他們直接控制或能間接影響的軍隊,搞不好要佔九邊的三分之二以上。

    那是多少人?那是至少六十萬大軍。

    如果再加上劉綎的劉家軍對四川的影響,以及西南各省土司公認高務實爲他們的利益保護者,最後加上江南南軍唯二能打的戚家軍(還有一支是俞家軍)也和他頗爲曖昧,這南方半壁也就去了個七七八八。

    雖然說即便有這樣的威望和影響力,在大明朝的特殊國情下,也並不代表他高務實振臂一呼就能讓這些人毫不猶豫地跟着他扯旗造反,但……對於皇權而言,說一句“尾大不掉”似乎也的確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