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1章 朝歸倭附(圓九)兩年危險期
    而皇帝即便“口含天憲,言出法隨”,卻也拗不過文武百官手中實際掌握的行政執行力,以及全天下黎民百姓的巨大輿論力量,最終不得不依照祖法辦事。

    大明在國本問題上爲什麼會形成如此強大的制約力?這恐怕是一種“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元朝因爲皇位繼承人沒有固定的國法加以明確,導致各方勢力紛紛擁立不同的皇位繼承人,造成了激烈的內部鬥爭,從而大大加速了元朝的衰亡。

    在這樣的教訓之下,有明一代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認定皇位的繼承必須有一個標準的制度,這一制度還必須得到明確、堅定的執行。

    疆域遼闊、驍勇善戰的蒙元王朝統治中原不足百年就土崩瓦解,統治階級內部的皇權之爭無疑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元代滅亡血淋淋的教訓在前,自然使明太祖朱元章深刻認識到實現皇權平穩過渡、避免骨肉相殘、維持基本政治秩序的重要性。

    於是,太祖皇帝在定國之初就明文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須兄終弟及,有皇子則須立嫡母所在,庶母所在雖長不得立”。

    儘管太祖制定的祖訓規制有許多在明代中後期都淪爲一紙空文,眼下這個時空裏因爲高務實的關係,被實際無視掉的祖制更不知凡幾,但是這條皇位繼承準則卻爲金科玉律,始終得到嚴格執行。

    既然這條祖制根本避不開、繞不過,那爲什麼連劉平這樣的人,在提到這件事的時候都如此慎而重之、小心翼翼呢?自然是與當今萬曆朝的特殊情況有關。

    皇后這個嫡子生得實在是太晚了!

    現在是萬曆二十六年年底,馬上就要過年了,即將進入萬曆二十七年。萬曆天子朱翊鈞登基已近三十載,其大婚於萬曆五年,至今已過去了約二十二年之久。

    二十二年啊!王皇后大婚時年僅十四歲,如今已三十六歲,在明朝這個時代完完全全是高齡產婦。這皇太子問題作爲國本,居然能拖到現在,本身就已經足夠離奇。

    當然話說回來,原歷史上皇長子朱常洛被正式冊立爲皇太子時,已經是萬曆二十九年,比現在還更晚了兩年呢。

    雖然原歷史上朱翊鈞就如此能拖,但因爲朝臣們並不知道“原歷史”,所以如今一般人都認爲這件事之所以會拖這麼久,除了皇帝本人的意願之外,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高務實的態度。

    是的,正是因爲高務實自始至終堅持認定必須等皇后娘娘誕下嫡子才能立嗣,事情焉能拖到如今?

    而高務實一直以來堅持的說法則是:“倘先立太子而後皇后有嫡,試問太子廢與不廢?若廢,太子原無過錯,皇上於心何忍?而諸臣陷皇上父子於人倫之慘,其罪豈不當誅!

    若不廢,則太祖定嗣之法便成空文,今後皇統之屬不再有定,天下宗王人人可得競逐,此取亂之道也!”

    高務實這番話要說有沒有道理,那肯定是有的,但反對者們當然要提出的觀點來反駁,於是便反問道:“國本遲遲不定,乃使天下動盪,而皇后娘娘究竟何日產子孰人能料?”

    說是皇后何時產子誰知道,其實話裏話外的意思自然是“誰知道皇后娘娘到底最後能不能生下兒子?”要是在左等右等之後,最終皇后也沒生下兒子,那這太子難道就始終不立了?

    誠然,“事實皇長子”也可以繼承皇位,但大明有另外一個傳統,就是太子“出閣讀書”的教育體系與其他皇子們的教育體系不是一碼事。

    呃,這可以理解爲“太子出閣讀書”好比後世米帝的精英階層孩子們的精英教育,而皇子們的教育體系則是米帝普通家庭孩子們的“快樂教育”。

    前者是真正需要認真刻苦的,不僅書本知識又多又深,而且各種七七八八的技能都需要專門學習;後者簡單的說就是老師隨便教,學生隨便學,反正考試簡單得讓大洋對岸的中國學子們認爲侮辱智商,一句話總結:混就完事了。

    朝臣們當然是按照儒家傳統,認爲將來的皇帝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才能好好治理國家,而其他皇子們……反正將來都是“養豬”,讀不讀書也沒差,甚至不讀書反而簡單好管理。因此,爭國本這件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皇長子年紀漸長,再苦等皇后產下嫡子就要耽誤皇長子的讀書時間了。

    這裏還有個不可說的問題,那就是大明朝的皇帝壽年有點問題,長壽的實在不算多。天知道皇上您哪天就龍馭賓天了,到時候留下個大字不識幾個的皇長子繼位,這天下不得亂套嗎?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事終究還是拖到了現在。而問題在於,高務實這個“拖派”在這麼長的時間裏沒有投入什麼成本,可是其他派系的其他人……他們已經投入了太多,甚至很多人已經明確站隊過了好幾次。

    這就很要命了,因爲在皇子繼位問題上,你今天既然站了隊,不可能明天又表示說我昨天那是喝多了,站隊不是我的本意。

    這種事往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今天站了皇長子,這輩子基本上就只能站死在這個圈裏,幾乎不可能反悔跳入另一個圈裏去。

    然而如今皇后的嫡子真的出生了,皇長子眼看繼位無望,如果不想讓前期投資變成沉沒成本,可行的辦法是什麼?顯然不是繼續論戰,強行論證出一個皇長子應該繼位的結論,因爲那根本不可能成功。

    唯一能夠改變當前這般被動局面的情況在此時只有一個:皇后嫡子早夭。至於具體這孩子是如何早夭的……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這是非常極端的一種可能性,而且按照一般情況而言,外廷的文臣並不能將手伸到皇宮大內之中。即便是高務實,對於皇宮之內也只能說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平時看來不小,但也未必能影響到宮中的安全局勢。

    既然以高務實與內廷的關係之親密,尤其是在陳矩等大璫都是他多年經營的人脈情況下,也不足以在宮中幹出“某些大事”。那麼理論上外廷的文臣們,尤其是以往明確站隊皇長子的心學派文臣們,又怎麼可能做得到“讓皇后嫡子早夭”這種事呢?

    可是事情的確沒有這麼簡單,因爲同樣要面對“皇后嫡子”這一威脅的人並不只是心學派的外廷文臣,至少還有……鄭皇貴妃和其子朱常洵。

    朱常洵其實本來還有一位同母兄長朱常漵和一位同母弟朱常治,但前者剛剛出生很快就夭折,後者同樣早夭,死時不足週歲,所以朱常洵作爲朱翊鈞的第三子、鄭貴妃的親生次子,實際上已經是鄭貴妃的獨子了。

    皇長子朱常洛出生於萬曆十年,朱常洵則出生於萬曆十四年。前者如今虛歲十八,後者虛歲十四。按照規定來說,大明朝男子十六歲成年,故朱常洛現在其實已經算是成年皇子,而朱常洵則還差一點。

    其實,原歷史上朱翊鈞在萬曆二十九年冊立朱常洛爲太子,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正是在於這一年朱常洵成年——朱常洛成年不外封藩國沒問題,因爲他是皇長子,可是朱常洵成年卻不封王,外廷就死活不肯答應了。

    劉平的話雖然問得沒頭沒尾,但高務實哪裏不知道其中的幾個關鍵點?當下首要的問題是一定要確保皇后嫡子平安活下來,其次則是必須趁早將皇長子封王並且送出京師,讓他之國。

    但是即便做成了這兩件事也還不算完,因爲按照此前的先例來看,太子的冊立通常不會太早——主要還是怕夭折。大明朝如今歷經十三帝,從成爲太子的年紀來看,最早的是武宗正德帝,當時年僅兩歲。

    不過正德帝這件事其實有點特例的意思,因爲其父孝宗皇帝畢生只愛張皇后一人,連妃嬪都不曾納過一人。張皇后只生了兩個兒子,其中次子還早夭,於是皇帝覺得反正也沒有別的太子人選,不如早立早安心。

    朱翊鈞的情況與孝宗皇帝當然不同,他雖然最寵鄭皇貴妃,但對皇后的地位卻也從未出現過動搖之態,這就意味着皇后嫡子既然出生,太子之位也就事實上定了。

    唯一,不對,唯二的兩個問題是,要確定太子度過最容易夭折的危險期,以及要讓此前最受寵的三子朱常洵之國。

    這兩件事目前來看,在時間上還正好能湊得上:朱翊鈞可以按照武宗被立儲的時間爲先例,在皇嫡子兩歲之後考慮冊立太子,而兩年之後恰好朱常洵成年,可以冊封王位並使其之國。

    因此,高務實知道眼下最關鍵的時間段便是從今往後的這兩年,劉平想問的恐怕也正是:“這兩年怎麼辦?”

    讓皇嫡子早夭這件事,心學派的人想必是做不到的,然則鄭貴妃可未必做不到。

    “茲事體大,你一會兒想辦法與陳掌印聯繫上,請他找個時間與你一同到我府上一晤。”

    高務實的面色比劉平還要嚴肅,又叮囑道:“千萬切記,你們不在宮裏的時候,一定要將皇后娘娘和皇嫡子身邊的人都安排得穩穩當當,必須確保每一個人都是絕對可信之人,絲毫疏漏都不能有。”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anor00”、“kiki凱”、“書友20220616172751099”、“流光劍雨”、“初次登錄”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210814005313245”的14張月票支持,謝謝!

    ps:還債1k,還欠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