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3章 正國本(卅五)開誠佈公(二合一)
    高務實這番話說得很平靜,宛如講述一段路邊聽來事不關己的小事,但這番話中所蘊含的信息量卻是十分巨大的。

    黃止汀也好,劉馨也罷,甚至就連時刻準備退休的高陌,都不由得仔細思索起高務實的這番話來,細細品究,以期能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高務實的意思看起來很直白,算得上是直抒胸臆的表達。但是,沒有人敢忽視高務實的話中究竟是否還有隱含用意,尤其是在權力這種敏感的問題上。

    畢竟,高務實多年來在權力鬥爭中還從來沒有失過手,他往往都會在明裏暗裏各有佈置。對敵如此,對自己人難道就真的毫無防備?

    大家最先想到的無疑是高務實剛纔最後這句話:“我讓淵兒做虎賁軍司令,這虎賁軍就會變成唯他之命是從的嗎?”

    他能這樣問,顯然他覺得答桉是否定的,也就是說,他認爲即便高淵做了虎賁軍司令,虎賁軍也不可能完全聽命於高淵——或者說,至少在高淵的命令與高務實的命令出現衝突時,虎賁軍一定會選擇遵守高務實的命令。

    爲什麼呢?只是因爲高務實自信於自己威望嗎?三人都不會作如此短淺的揣測。

    威望當然是高務實的殺手鐗之一,這種力量並非任何數值可以衡量的。就以前文提到過的司馬懿父子發動的高平陵之變舉例,後世對於曹爽爲何不反擊有着種種爭論,其實有時候道理雖多,但關鍵的那一點卻偏偏容易被忽視。

    先簡單說下高平陵之變是怎麼回事:魏明帝曹叡駕崩之後,曹爽與司馬懿同爲託孤大臣,共同輔左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此時二人均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又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此時司馬懿已經六十一歲,已經出仕曹家三十一年,三十一年來無論在軍在政,他從來沒有犯過錯誤——是的,不要因爲演義的關係小看司馬懿,能夠在當時諸葛亮北伐下穩定關中局勢之人,曹魏除了司馬懿之外真就找不出第二個來。

    總之,司馬懿西定關中,東伐公孫,三十一年來有大功而無微過,其德高望重在此時的曹魏早已無人可及。

    而曹爽呢?也不要簡單的以成敗論英雄。此人是前大將軍曹真之子,能力手腕可以說是曹家三代中的頂尖翹楚。

    僅從他打小就和頗爲英明的魏明帝曹睿交好,又與曹魏老臣集團關係密切,而且在高平陵之變前的幾年間他能一直壓得司馬懿不斷讓步這幾點看,就能說明此人並不簡單。

    在兩人共同輔政之初,兩人已經開始了交鋒。曹爽的第一步是表示自己尊重司馬懿老前輩,認爲自己不足與司馬懿並尊,因此尊司馬懿爲大司馬,堅持讓司馬懿在官職上高自己一頭。

    但還沒完,這個議題剛被拋出去,曹爽又同時操縱輿論說這個大司馬的職位太不吉利了,前幾任大司馬全部死於任上,因此再給司馬懿提高一位,尊爲太傅。

    由於在當時的政治體系下,太傅的級別實在太高了,從來都是虛職,所以您司馬老前輩就別摻和具體的工作了,這實在有失國家體面。於是,司馬懿被高規格的擠出了尚書檯,也就是丟掉了具體行政事務的決策權。

    不過,此時司馬懿還有軍權在手,依舊統領一半禁軍。此時曹爽怎麼做的呢?他給了司馬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蕭何故事等一系列權利,甚至包括他家婚喪嫁娶由國家掏錢等。

    這還不算晚,又以其世子司馬師爲散騎常侍、子弟三人爲列侯、四人爲騎都尉等。司馬懿又不蠢,自然各種推辭,但是沒用,最終只能讓子弟官不受以示低調,硬生生喫下了這個啞巴虧。

    兩年後,孫權四路伐魏,這給了六十三歲的司馬懿緩一口氣的機會,他主動申請主持對吳作戰,以保證自己“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的權力不被曹爽找茬奪走。結果司馬懿還沒抵達戰場,吳國軍隊一聽他來,直接嚇跑了。

    又過了沒幾年,曹爽已經一步步將中領軍(負責宮城防務)和中護軍(負責宮城之外的京城防務)分別安插了自己的兩位弟弟。至此,京師防務已經盡在曹爽之手。

    錄尚書事,這是行政決策權;京師全部兵權,這是保衛權力的基礎,並且由於全國高級將領的家卷子嗣幾乎都在京城,因此還對全國將領的忠誠保證擁有極大優勢。

    此時,司馬懿在權力中樞的戰爭中實際上已經落敗,他這幾年裏還能幹的事就是出兵平叛、出兵把來犯魏國的敵軍嚇退等等。

    然而,曹爽把持朝政四年之後出現了一個小問題,接替司馬懿鎮守關中的老臣趙儼堅持退休。曹爽無奈,只能把表弟夏侯玄派了過去接任,而夏侯玄本來的職務是什麼?中護軍。

    於是這一次司馬懿果斷出手,把這個位置弄到了自己的兒子司馬師手中。

    問題是,曹爽怎麼會同意的呢?史書無載,但可以合理推測:夏侯玄要去都督關中,而關中是司馬懿的老地盤,關中將領幾乎都是司馬懿多年的屬下,趙儼當時都基本指揮不動,你夏侯玄毛都沒長齊也想他們會給你個好臉?

    而此時曹爽已經在考慮伐蜀,如果事成在表弟夏侯玄手中,那這一功勞肯定首推他曹爽,其次纔是夏侯玄本人。所以,大概率是曹爽與司馬懿因此達成了某種妥協,由司馬懿來給夏侯玄背書,而曹爽一系則將中護軍的位置交給司馬師。

    這個人事變動的妥協,一方面是曹爽自認爲掌握了大權,稍稍讓渡一點也無大礙,他要的已經是對外的滅國之功了;另一方面則是司馬懿已經有了反擊的決心。

    結果,曹爽伐蜀失利,損失慘重,關中怨聲載道。回來後,曹爽並沒有變傻,他警惕起來,將原屬於中護軍統領的禁軍三營之一劃撥給了中領軍。司馬懿表示反對,然而反對無效,司馬懿也沒有辦法。

    這支兵馬其實是當初託孤時屬於司馬懿的嫡系,誰料到了此時竟然也保不住。247年,司馬懿正妻去世,司馬師只能去守孝,這下連中護軍的非嫡系兵權也丟了。

    於是,曹爽趁機發動了對司馬家最後的進攻,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斷絕了她和小皇帝之間見面的機會——郭家和司馬家是盟友,郭太后從父後來可是司馬家的排頭兵,這個說來話長,就不提了。

    至此,司馬懿在朝中最後的力量被阻斷,勞模一生的他被迫“生病”,從此不再過問一切軍政事務。曹爽此刻可謂大獲全勝,從此專擅朝政,同時志得意滿,開始了各種驕奢淫逸的亂搞。

    此時,曹爽最後一次檢查了司馬懿這個老對手,派人去看望老幹部,結果司馬懿展現了影帝級的表演功底,下人喂個粥都能被他抖落半身。曹爽終於放心了,驕奢淫逸再次加倍,而司馬家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