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3章 正國本(卅六)私談
    飯後,其餘人各自去忙,高務實則叫上劉馨,去了她在祕書處的書房。

    高務實老實不客氣地坐了劉馨平時的位置,說道:“此次西征若無意外的話,我打算以省吾爲主將,宣大方面麻家和馬家至少各出一名年輕將領任其副將……但你肯定看得出來,這個安排裏頭還是有些問題的。”

    劉馨白了搶座的高務實一眼,還是乖乖自己搬了另一張椅子在他旁邊坐下,口中則道:“你突然這麼一說,我還真未必能一眼就看出全部的問題。不過,有些明顯的問題倒是能看得出來……比如我哥的劉家軍本部騎兵甚少,要是他做中軍的話,這西征進軍的速度恐怕是快不起來了,而這似乎與你之前的計劃頗有不符。”

    高務實道:“禁衛軍及五大將門家丁軍將成爲第一批的甲種軍,劉家軍自然也要重新整編一番,除了原本就精銳的步兵和車營(炮兵)還將繼續提高技術兵器的比例之外,其騎兵的擴編算是主要着力點之一。”

    劉馨略微有些詫異,問道:“你這是打算將五大將門的家丁軍按照你的意思統一規格,不打算讓他們保持常駐地區的地域獨特性了?”

    高務實當然知道劉馨所謂“常駐地區的地域獨特性”是什麼意思。這話的意思是,如馬家軍以前的特點就是騎兵爲主,步兵非常少,炮兵也不多;李家軍也算騎兵爲主,但這個“主”卻主要是指戰鬥力,單從兵力而言,那他們還是有一定規模的步、炮兵力的;麻家軍的編制就比較全面,兵力上六成是步兵,兩成是騎兵,炮兵和工兵各佔一成。

    麻家軍這個編制全面性不錯,主要是因爲他家投入高務實麾下最久,麻家軍這些年的年輕一輩也比較有爲,因此高務實直接插手關照比較多,使得麻家軍的編制綜合性相對就高。

    劉家軍雖然是高務實在南軍中最主要的扶植對象,但南方到底不像北方,對於專業的騎兵要求沒那麼高。

    再加上劉綎前些年作戰的地區也着實有點撓頭,不是緬北就是貴州,全是崎區險要的山區,所以他麾下的騎兵搞多了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常年只在兩三千左右打晃,甚至不到全軍總兵力的一成。

    戚家軍的情況之前說過,名義上正兒八經的戚家軍最多也就維持在六千人左右,但實際上戚家軍可謂“散是滿天星”,被那些從戚家軍出身的將領你三百我五百的帶到全國各地,充作他們的“隨任家丁”,也就是親兵去了。

    這樣的情況導致一個麻煩,即高務實從政治層面需要戚家軍成爲“六大主力”之一,但軍事層面來看,現在的戚家軍只有六千人的規模,要完成一個“甲種軍”的編制就需要大幅擴軍。

    現在的問題是,高務實的想法是除了禁衛軍屬於特例之外,其他五個甲種軍都將按照南疆警備軍的模式進行鎮級編制(南疆稱師),那就是說光一個鎮的兵力就有12700人。

    警備軍固定編制是這樣的:每鎮滿編12700人,擁有兩個標準步兵協、三個獨立炮兵標、一個獨立騎兵標,以及兩個工兵營。

    當然,這裏不討論還在高務實剛纔口頭上的虎賁軍,否則的話虎賁軍可比現在的大明禁衛軍還強了一大截,編制規模也是極其龐大,完全沒有可比性。

    當然,南疆各大警備軍是以鎮(師)級爲基本單位的,“軍”這一級下轄的鎮級數量並不相同。比如目前定南警備軍下轄了五個鎮,而萬象警備軍則只下轄兩個鎮,實力差距還是很大的。

    而在高務實現在給大明六大主力的編制規劃中,禁衛軍暫時不變,依舊下轄五鎮,且其炮兵、騎兵編制比定南警備軍還要多一些,實際上有將近七萬的規模。不過,禁衛軍作爲大明的中央禁軍,這個編制規模當然是特例,其他五個甲種軍不能照搬。

    其餘五個甲種軍在高務實的編制構想中都是“三鎮軍”,即每軍各下轄三鎮,外加一個軍司令部,一個司令部直屬獨立炮兵協,一個司令部直屬輜重標,一個司令部直屬工兵標,以及一個司令部直屬親衛營。

    按照計劃來看,這樣一個甲種軍的最後編制,大概在總兵力四萬三千人左右。這個總兵力人數其實也是高務實認真想過的,其中的原因不僅有軍事因素,甚至還包括政治層面的因素。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與以往的各種改革一樣,高務實認爲要推進一項改革,其在改革之初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安撫舊有的既得利益者。

    這聽起來很不“革命”,但卻十分現實。具體到甲種軍的改革中,高務實首先就必須想到一件事:這第一批挑出來作爲甲種軍的六支軍隊,其本身至少絕對不能對改革有所不滿。

    禁衛軍不會不滿,因爲高務實單獨把它當做一個特例區別對待了,其超大規模不會縮減,甚至還可能把一些裝備已久的舊裝備更新換代一下。

    麻貴、劉綎他們也不會不滿,因爲甲種軍改革之後他們手底下的兵力還會增加,技術裝備還會進一步得到補充,實力只會更強。

    但是,李如松的態度就很值得重視了,因爲李家原本就是天下第一將門,雖然在朝鮮戰場遭受了一些損失,但在退出戰爭之後的這些日子裏,基本上已經再次補齊了,所以他們李家軍的總兵力已經恢復到四萬左右。

    那麼,倘若高務實規劃的甲種軍規模小於四萬人,則李家和其相關的將領們就難免會懷疑高務實這是在變相的削弱他們。

    即便在當前的情況下,高務實在軍隊中的聲望已經無人可及,即便強行按照低於四萬人的編制來規劃甲種軍,李家也只敢腹誹,斷然不會跳出來公然反對。但是,出現這樣的情況依舊不是好事。

    改革這種事,最怕的就是一開始就碰釘子或者埋下一個隱患,前者過於打擊士氣,後者容易養成膿包。所以這種事最好是先挑容易的來,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至於後續的改革,完全可以一步步加深加強。

    四萬三千人,這個規模下李家軍不會受到損失,反而因爲朝廷將一視同仁而使得他們的技術兵器比例還可以大力補充。

    這一條需要稍稍說明一下,大明各家將門的家丁軍編制不定,而朝廷撥給他們的軍餉多少也要看他們自己的“活動能力”。你家活動能力強,那麼朝廷撥付的軍餉就多,你自己需要補貼進去的銀子就少。反之,那就是朝廷沒給幾個錢,大頭全靠你自己貼,這就很讓人頭大了。

    李家軍能拿到的銀子總量不算少,但他家兵力規模最大,因此還是需要大力往軍隊中貼錢進去。當然,李家在遼東的產業十分豐厚,這一點很早前就交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