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3章 正國本(卌五)部衙會議
    東暖閣發生這些事的幾乎同時,戶部衙門裏則是一片穆肅。大議事堂中不僅有以高務實爲首的戶部堂上官及一干郎中、員外郎、提舉、大使等,甚至還有吏部、兵部、工部的諸位堂上官等。

    吏部天官的儀仗平日裏在街道上都是不與閣老相遇的,原因就是天官的獨特性,見官大一級,如果與閣老們發生爭道就很尷尬了。

    然而,在今天的戶部大議事堂中,這種現象不復存在,吏部尚書陳於陛端坐在高務實的西側首位,東側則是兵部尚書宋應昌。至於工部尚書石星,他坐在陳於陛的下首一側,面色頗爲嚴肅。

    六部各司其職,按理說今天這種情況是不應該存在的,哪有戶部召集吏部、兵部、工部議事的道理?即便真發生了這種狀況,鑑於天官在場,怎麼着也不該是地官坐主位。

    但是很顯然,高務實不僅是地官戶部尚書,他還是內閣大學士。甚至大家還都心知肚明另一件事:他這位文華殿大學士很快就要換個頭銜,改爲中極殿大學士了。

    “今日破例招諸位同僚前來戶部所爲何事,想必大家都已經知曉了。”高務實面色沉肅,眉宇間憂色頗深:“一天之內,朝廷連收三分報災急疏:

    】

    第一疏:浙江撫、按上報,金、衢、寧、紹、臺五府於去歲冬遭遇罕見白災(雪災、冰災),受災之重達數百萬民。僅目前已知的,各府城、縣城之中所損毀房屋即達九千餘間,城郊、鄉間更是無力統計,尚不知情況如何,但想來只會比城中更糟。

    因此,浙江撫按上疏議留應解南京糧、銀及減徵折色以舒民困,南京戶部不敢自專,已將該疏轉呈我部,同時上疏朝廷,請朝廷決定並安排救災賑災事項。該部表示南京方面已經做好準備,全力配合朝廷各項決議。”

    頓了一頓,高務實另外拿起一道奏疏看了一眼,道:“第二疏:南京句容等十五縣亦遭白災,南京戶部報議,欲以災重者改徵折色有差,輕者仍徵本色,其米豆芝麻等項乃爲祀陵廟之用,不得改折。同時仍請朝廷安排救災。

    第三疏:遼東三萬、遼海、鐵嶺等衛同日地震,遼東巡撫張泰徵彼時正在開原勾清(注:可以理解爲清點軍隊員額、軍械、糧餉等),地震來時差點被垮塌的庫房活埋。震後清點,損失慘重,無分軍營、民居,開原約有三成宅邸被毀,兩衛損失四百餘兵丁(注:三萬衛、遼海衛都在開原),城中居民傷亡更是超過兩千之數,餘者輕傷等不計。

    遼東巡撫議免開原、鐵嶺兩地應解北京糧、銀及減徵折色,議免三衛今年班軍輪戍,議免兩地今年徭役。另請朝廷決定並安排救災賑災事項等。”

    高務實說完,長長嘆了口氣,把手中奏疏一放,環顧衆人道:“諸位有何見解,皆請道來。”

    衆人互相對視,最後都把目光先集中在吏部尚書陳於陛臉上。

    陳於陛澹澹地道:“吏部並非賑災等事主管,本部堂今日所以在此,不過是給各位作個提醒——待會兒議定之事辦得如何,將是今年吏部考察重點。”

    衆人聽得此言,頓時神情一肅,個個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官場向來論資排輩,發言順序往往得從座次來看。高務實是會議主持者,他讓大家發言,大家自然不敢反過來讓他先表態,因此第二個看吏部尚書陳於陛。陳於陛說完,按照六部排名及當前座次,衆人自然就朝兵部尚書宋應昌望去。

    “前兩疏與兵部無涉,本部堂不便多言,如此便就第三疏說一說吧。”宋應昌稍稍沉吟,道:“三萬、遼海、鐵嶺三衛在此前援朝之戰中頗有功勞,半數以上衛軍參與保衛糧道、運輸糧餉,其在作戰中也損失了數百人,實稱爲王事盡心竭力。

    三衛所戍之地爲開原、鐵嶺,原是遼東重鎮,臨近葉赫、哈達、建州,爲我遼東至關重要之地,因而職責深重。

    如今朝鮮內附,女真移鎮,開原鐵嶺兩地東、北皆有大量空地。原本兵部正在制定接管計劃,但目前來看恐怕要暫緩施行,而以救災賑災爲急務。

    愚意兩衛兵丁今年班軍輪戍可免,各自救災即可。至於當地民間,還請閣老調配,愚意可命遼東總兵、副總兵調集各地各衛協理。”

    工部尚書石星在今日與會人員之中最爲尷尬,他原本可以說是實學派的人,後來因故被心學派拉攏,轉投了申時行、王錫爵這對搭檔麾下,結果沒得意多久,申時行與王錫爵同時被迫致仕,石星的日子就開始難過起來。

    不過,隨着趙志皋與沉一貫的上位,由於石星至少資歷夠老,而且還執掌一部,屬於心學派丟不得的勢力,因此又獲力保,繼續坐穩了工部尚書的位置。

    只是不論如何,他在實學派這邊算是上了黑名單,被視爲叛徒,都不肯正眼瞧他。這還不算最難的,最難的是如今戶部擴權嚴重,工部的辦公經費都要戶部批准,原先本由工部單獨掌握的“建設資金”也被戶部監管起來,做什麼都不得自主,讓他這尚書做得十分無趣。

    今天這會議他也不想來,可惜六部衙門離得極近,工部與戶部的衙門正門更是近到斜對街的狀態,因此戶部派人來請時他壓根找不到託詞,只好捏着鼻子來了。

    現在宋應昌說完,就該輪到他,他無法可想,只好道:“工部自是可以調動遼東一應匠戶參與重建,開原、鐵嶺徭役也不是不能免掉。

    只是這樣一來,萬一今年遼東要動大工,這徭役人數就恐怕不足。而且,此番調動匠戶重建兩地雖可動用徭役,但即便動用徭役,卻也仍然是要花不少銀子的……這就不是我工部說了算的,還得看高閣老如何決定。”

    高務實環顧一眼衆人,道:“遼東原比中原各省地廣人稀,服徭役者人數也少,參與重建所需耗費有限……雅齋兄,若預定兩萬徭役,三個月之期,戶部應需支付幾何?”

    雅齋是戶部右侍郎胡執禮的號,胡執禮聽完稍稍計算便道:“徭役本無薪酬,所費乃口糧等項,每人每日不過五六文錢。按六文錢計,日耗銅錢十二萬文,即一百二十兩白銀。以一百二十日計,則費一萬四千四百兩銀。”

    一萬四千四百兩銀子,聽起來很少,但這個“很少”其實頗有誤解。真實情況是高務實當年出任廣西巡按時,廣西全省一年都只能交七八萬兩銀子,反而朝廷花在廣西的銀子一年卻要接近二十萬兩。

    當然,如今的廣西託了當時高務實給它搞“計劃經濟”的福,發展很是迅速,早已是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的廣西,木材、香料、製糖和造船業成了四大支柱,另外還有一個欽州港在手,每年已經可以向朝廷上繳各種稅款六十多萬兩。可以說,廣西不僅擺脫了當年財政黑窟窿的尷尬,甚至還能擠進全國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