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03章內閣,新七卿
    多虧了這些年首輔一直是實學派的人,皇帝也傾向於實學這邊,要不然麻煩大了。

    高務實很清楚眼下的麻煩:這次大舅丁憂,雖說搶在頭前臨時做了些補救措施,使得內閣中的實學派閣臣人數佔優,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因爲根本一項劣勢並不能因此得到緩解。

    那就是首輔。

    首輔不再是實學派的人了,而是換成了申時行。

    別看大家都是閣臣,其實首輔、次輔和羣輔的重要性相差可是相當懸殊的。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高務實在後世可能記得某外國的首相是誰,但這位首相的內閣同僚們都有誰,他就多半一個都不記得了。

    爲什麼因爲總會有一個人“負總責”啊這在中國歷史中就是所謂的“總揆”,也就是宰相的代稱。而首輔,就是沒有宰相之名的宰相,是天子以下唯一“負總責”的那個人。

    不是每一個首輔都如李春芳,更不是每一個次輔都如當年的高拱。高拱在隆慶朝之所以能以次輔之身,行首輔之實,一來是他聖眷無雙,二來是李春芳個性太軟。

    然而在當前的局面下,申時行的個性可不同於李春芳,申時行實際上是外柔內剛,而且他是個有手段的人,幾乎就是昔日徐階的翻版。

    至於說聖眷方面,這局面就更糟了,因爲許國的聖眷恐怕還不如申時行當初朱翊鈞做太子的時候,高拱和朱希忠是文武兩個“知太子經筵事”的大臣,而實際上充當“班主任”角色的“同知太子經筵事”則正是申時行。

    按照這個角度來看,真正能和申時行在聖眷上扳一扳手腕的人,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他高務實。其他人,哪怕是當時就充當過太子講師的那一票老翰林們都要往後再靠靠,其中也包括許國在內。

    這就有點尷尬了,因爲高務實雖然在聖眷上不虛申時行,可他畢竟不是閣臣,沒法和申時行在同一個戰場上交鋒我內閣之中商議閣務,你高某人難道能進來我是請你出席了,還是請你列席了

    所以,身份上的差距使得高務實其實“夠不着”內閣中可能出現的爭鋒,他頂多只能事前事後去找皇帝,如果皇帝願意出手“降維打擊”那當然一切好說,但皇帝萬一要是覺得不方便出手呢

    更何況,聖眷本就是一種多半以感情來維繫的東西,如果高務實動不動就去找皇帝解決,皇帝會不會遲早有一天覺得厭煩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事。

    同樣,這也正是高務實長期以來一直執着於幫皇帝解決麻煩,而不是給皇帝帶來麻煩的主要原因。

    聖眷是要長期堅持維繫的,如若不然,再強大的聖眷也終究會衰減,直至消失殆盡。

    維繫聖眷,首要的一點自然是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高務實現在的本職工作是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這個工作要簡單也簡單,要難也難。

    如果要簡單點,高務實可以找勳貴們想點辦法,精挑細選湊出一支人馬來好好操演一段時間。也不必要求他們真能上陣打仗,只要把陣型練得整齊些,可以搞出一場看似威武雄壯的大閱來,這事就能忽悠過去。

    到時候請朱翊鈞親自參加大閱,反正皇帝又不懂帶兵,看着受閱部隊好像整整齊齊、精神煥發的樣子,自然就該龍顏大悅了。

    然而這樣的工作效果顯然不能讓高務實自己滿意我要這羣樣子貨有屁用這麼幹無非就是把皇宮裏面的大漢將軍們擴大擴大規模罷了,該是廢物照樣是廢物

    是,京營一般來說反正也不需要出戰,外戰基本上都歸邊軍包打了。

    可現在的局面和原歷史上的萬曆朝不同啊一旦大明這邊湊夠了錢糧物資,隨時都有可能針對左翼蒙古發動最後一擊。而偏偏皇帝又很信任他,要是到時候忽然來一句:既然京營已經洗刷一新,這次作戰便以京營爲主力吧。

    那時候他高務實豈不是要坐蠟,該上哪哭去

    所以,這京營戎政的問題,不能只當裱糊匠,那不頂用,一不小心下場雨就露餡了。只能老老實實當泥瓦匠,牆爛了砌牆,瓦沒了鋪瓦。

    至於這房子的根基是不是也有問題那不是他一個兵部侍郎搞得定的,不走到更高的位置,這種事夢裏想一想就算了,連口都沒必要開。

    京營戎政既然要整理,不提兵制這個根基問題當然很難,但再難也得搞,還得搞出點模樣來纔行。可是,該從哪裏着手呢

    這半個月下來,高務實雖然光看檔案不表態,但並不是沒有思考,他在分析完各種兵部現有的資料之後,覺得以他現在的權力,能夠抓到的“最根本”問題就是人。

    人,就是兵員,就是在冊軍戶和兵丁。

    現在京營這一塊到底有多少軍戶,其中又有多少在冊兵丁,而實際上能夠到位的士兵究竟有多少人,這是最基礎的,必須搞清楚,否則任何措施都是鏡中花、水中月,看似美好,卻根本不能成爲現實。

    高務實叫來一名員外郎,道:“你去知會一下五軍都督府的諸位都督,就說本宮保明日要去都督府拜會,請諸位都督們務必到衙。”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dj000214”、“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