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
    只是,這次所謂高務實的意志也不是他的意志,這只是個妥協產物,唯一聊以的是這次的妥協是申時行退讓更多,高務實好歹還略佔便宜。

    不過這次吏部推舉還是挺有意思的,高務實擺明了不給面子,或者說他真的貫徹了自己和申時行對話時表達的意思:這次的面子裏子我都要拿

    因此吏部推薦的三個人選,幾乎都和高務實有關。

    這三個人選分別是王家屏、陳經邦、于慎行。

    王家屏,山西人,不管他自己怎麼看,在外界眼裏山西人就是自然而然的晉黨;

    陳經邦雖然是福建人,但他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金榜二甲第七名,而那年的主考官是高拱,也就是說高拱是陳經邦的座師。當初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陳經邦才成爲朱翊鈞太子時期的第一批講官。換句話說,他既是高務實的老師,又是高務實師兄某種程度有種代師授藝的感覺。

    至於于慎行,他是高務實鄉試的宗師,高務實的解元就是他點的。另外他們還有一個淵源:于慎行其實是張居正的學生。

    當初張居正倒臺之後,門生們由於地位大多都不高,倒沒有怎麼被高拱打壓,而且其中爬得的梁夢龍現在還成了高務實的盟友,直接加入了實學派,因此于慎行的背景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來,三個人選裏頭除了真正打算推去的王家屏之外,後面兩人都是高務實和朱翊鈞過去的老師當然,王家屏後來也是做過講師的,只是並非第一批罷了。

    這個推薦送到皇帝手裏的時候,並非表示現在就讓皇帝拿主意,這只是第一次過目,之後如果皇帝同意,就會讓內閣與“大九卿”廷推。

    朱翊鈞對這三個人選基本都還滿意,因爲三人都是做過他講師的人,他對他們還算了解。

    只是朱翊鈞有些奇怪,因爲按照一般情況來看,陳經邦和于慎行現在即便要簡拔,似乎也就在尚書一級打止了,直接推閣老好像還差了點資歷。

    他想了想,覺得吏部實際的意思就應該是主推王家屏,否則不會把他排在首位。

    朱翊鈞其實也不清楚王家屏並非真正意義的晉黨,他只是琢磨王家屏既然是山西人,那麼把他補進內閣倒也算是不錯,某種程度來說相當於頂了張四維留下的缺。

    於是皇帝很快通知內閣,就以吏部報的三位臣工作爲廷推的舉薦對象舉行會推,看看大家都是什麼意見。

    有明一朝有“大九卿”和“小九卿”之分。其中“大九卿”就是六部尚書加左都御史,再加大理寺卿和通政使;“小九卿”則是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和尚寶司卿。

    有資格廷推閣臣的是內閣大學士和大九卿,因此高務實也沒有資格參加,他只能老老實實等會推的結果雖然這基本不可能出現意外。

    參與這次會推的,便是內閣大學士申時行、許國、張學顏、吳兌四位閣老,再加吏部尚書楊巍,戶部尚書沈鯉,禮部尚書徐學謨,兵部尚書梁夢龍,刑部尚書舒化,工部尚書楊兆,左都御史趙錦,大理寺卿李世達,通政使張孟男,一共十三人。

    其餘人前文都已有述,惟獨大理寺卿李世達沒有提到過,這裏補述一句:這位老兄是陝西涇陽人,和魏學曾是同鄉補述完畢。

    廷推雖然是在內閣值房的大通房舉行,離六部比較遠內閣在宮裏,六部在宮外,不過高務實得到消息一貫很快,在內閣廷推結果出來不到半個時辰之後,高務實就知道了結果。

    絲毫沒有意外的,王家屏得到了與會大佬們的一致讚譽,被“公推”爲新任閣臣的最佳人選。

    這其實真的不會有什麼意外,看看與會衆人的派系就知道,幾乎不是實學派就是心學派,兩派實際的掌權者既然達成了君子協議,這次會議還能有什麼變數

    廷推結果由申時行、許國兩人共同送去文華殿給提早在那等着的朱翊鈞,朱翊鈞對此結果也一點不意外,只是朝申時行和許國問道:“朕覺得廷推的結果可以,不過王家屏現在還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如要入閣,總得先調六部,二位先生以爲該如何調任”

    這話朱翊鈞雖然說是“入閣要先調六部”,其實這只是個統稱,實際翰林史官入閣之前,先調的去處一般只有兩個,要麼吏部,要麼禮部,這和張學顏、吳兌入閣的路線是不同的。

    申時行早有準備,聞言立刻回答道:“可先外任吏部左侍郎。”

    其實吏部左侍郎現在並沒有空缺,不過入閣前的這個加官有特殊性,偶爾並不需要實任。

    朱翊鈞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直接便道:“那就請申先生代朕擬旨,王家屏升任吏部左侍郎,加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陸森啊”、“書友20190223180428135”的月票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