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45章 天下文膽
    高務實的這道奏疏着實把幾位閣老驚呆了,在議事堂中面面相窺了好一會兒,才聽得申時行輕咳一聲,道:“諸公以爲,這道奏疏我內閣應當怎樣擬票”

    許國遲疑了一下,沒吭聲,張學顏見了不禁暗暗皺眉,然後道:“這樣的疏文,內閣怎好擅擬,肯定是要交由皇宸斷的。不過,調理天下是內閣之臣責,若是一遇大事便全無己見,卻也不妥,總要拿出個態度。”

    申時行好容易碰個敢搭腔的,哪裏肯放過,立刻便問道:“心齋公所言極是,這樣事關天下大局之疏文,內閣不能不拿出一個態度來不知心齋公如何看待高求真此疏”

    他本以爲張學顏只是用“內閣總要有個態度”來逼自己這個首輔先表態,所以才抓住時機趕緊反將一軍,卻不料張學顏居然並不怕表態。

    只見張學顏忽然朝兵部方向拱了拱手,道:“高求真雖是士林晚輩,但自今日起,我必不敢稱尊於他當面。”

    申時行愣了一愣,還沒弄明白張學顏忽然這麼捧高務實一句是何用意,便見張學顏沉聲凝神,緩緩道:“不愧六首狀元,果然天下文膽。”

    申時行聽得一驚,六首狀元也就罷了,那本來就是高務實的榮譽,可這天下文膽這話是能隨便定論的嗎

    文膽一詞,本來有好幾個意思,用處、用法也不盡相同,可一旦冠以“天下”這個前綴,那通常來說就只有兩種情況了:一是士林領袖,一是朝廷首輔。

    請問高務實是其中哪一個

    申時行的臉雖然依舊掛着笑容,但這笑容卻怎麼看怎麼僵硬。

    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出言反對,因爲他也知道,以高務實的身份地位說出這些話來,那真是勇氣可嘉。

    高務實在這篇疏文裏到底說了些什麼,以至於申時行也會這樣想

    這篇疏文,高務實一開篇便舉例論述了一件事:祖制並非不可違,時移世易之下,沒有什麼祖制是一定不能違背的,什麼事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定論。而且列祖列宗也並非無條件遵守祖制,甚至太祖高皇帝本人在確定了“祖訓”之後,自己也曾經多次進行相關調整。

    既然太祖自己也調整,後來的成祖等“列聖”也都按照當時的國情做出過多項調整,那麼現在我們爲什麼就不能調整呢

    說明了祖制也可以進行調整的理由之後,高務實就開始“開方抓藥”了。他的“調整”辦法一共有五條。

    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封爵問題。高務實提出應該嚴格限制封爵人數,如親王嫡長子照例襲親王,而嫡庶次子就最多隻許封其中四個,一共五位可以封爵。郡王嫡長子照例襲郡王,而嫡庶次子最多隻許封其中兩個,一共三位可以封爵。鎮、輔、奉國將軍有嫡子的,許封其二,無嫡子的就只許以庶子一人請封。至於鎮、輔、奉國中尉,那就不好意思,不論嫡庶都只許封一子。

    不過封爵作爲最關鍵的問題,到這裏還沒說完,高務實繼續提出要求。

    以的這些宗親之外的宗親,因爲不得冊封,安排如下:其中有志讀書的,就與民間俊秀子弟一體入學。而其中應舉登名科甲者,該授官的就授官,但是有個要求,就是隻能在外任官換句話說就是不能爲京官,不能至中樞。

    其他讀書不行而選擇種田或者務工的宗室,聽其自便就行,朝廷不必多管。如果考慮到其中一些宗室可能並沒有謀生手段,那麼不妨考慮由朝廷給他一筆“初始資金”。

    比如親王之子不得封者,到了十六歲,朝廷賜給冠帶,再另外給銀六百兩;郡王之子不得封者,年至二十,賜給冠帶,給銀四百兩;將軍中尉之子不得封者,有志入學,賜給衣巾,與各子俱給銀二百兩。如此一來,不管是讀書當官還是去做其他謀生,都不怕沒有照拂,出了差錯。

    而如果其中還有一些完全不成器的高務實表示,天下各家都有不肖之子,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換句話說:朝廷不養廢物,你愛死哪去就死哪去,老子這裏沒給你們這些廢物做考慮。

    在此之後,他順便把另外兩個相關的問題解決了:一是宗室不能出城。高務實認爲宗室出城並不礙事,而且“祖訓”之中其實沒有這一條,至於後來爲什麼形成這種說法,高務實不管其實那是靖難之後的事,而且只是潛規則,所以高務實這裏乾脆不承認。

    另一條就是他和朱翊鈞之前談到過的“刑不宗室”,這裏高務實給出了意見:沒有冊封的宗室通通轉入法司管轄,與民無異。順便他還論述出這樣做是“大公至正之道”。

    封爵問題解決完,第二件事便是繼嗣問題。這個比較簡單,高務實不同意各種兄終弟及的繼承,他認爲只有親王這個級別可以兄終弟及這是考慮到親王算是“一國”,不好動不動就給人來個“國除”。當然,如果兄終弟及都沒人繼承,甚至親侄兒都沒有,那就是絕嗣了,該“國除”的還是“國除”。

    第三條就很厲害了,高務實直接廢除了宗室封爵的“低保”原先的宗室,到了最低級別的奉國中尉以後就不會再降了,因爲那就是宗室的最低級別。奉國中尉生了兒子,也還是奉國中尉,孫子也一樣,總之推之無窮。

    宗室人口爆炸其實主要就是因此而來,所以高務實這次就要求奉國中尉以下不得再封,其所生長子給銀一百兩作爲資本,後來再生的朝廷就不管了。而且這個政策只管五代人,五代之後朝廷完全不管。

    按照高務實的觀點:給你五代長子各一百兩,你要是還敗落了,那是你這一家子實在太無能,反正我朝廷已經仁至義盡,你該餓死就餓死算了吧。

    第四條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封爵既然處理了,那麼各郡主、縣主和其家人的相關待遇,當然也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基本都是與封爵調整相對的,不必細說。

    第五條則是嚴肅法紀相關的提議,高務實要求徹查冒妾子女、擅婚子女、革爵子女等等,反正就是身份不合格的所謂宗室,全部都要查出來、剔除掉。

    當然,考慮到這其中最多的是“擅婚子女”,所以高務實還是很仁慈的先給他們發放一定的口糧,然後士農工商讓他們自己選條路走。

    以這些處理辦法,高務實其實搞起來還挺熟悉,因爲他前世深入接觸過類似的事國企破產買斷。

    當時他是在縣委祕書任接觸這些的,曾經跟着自己領導參加了很近百次會議,跑遍了全縣二十多個要破產的企業,跟企業的人或商議或扯皮,總而言之就是經驗豐富。

    高務實覺得眼下大明的宗室問題就和當年的那些虧損國企差不多,光靠救是救不過來的了,該搞破產買斷的就必須狠下心來搞,不搞就只能大家一起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