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50章 擔當
    把給努爾哈赤的信派人送到白玉樓留檔並往遼東送去之後,高務實也沒落下空閒,先應付了好幾批派人來探聽消息人官員,午餐後小憩片刻,下午便又去了五軍都督府與朱應楨等人議事。

    朝廷官員的日常往往就是這樣,一大堆的事情裏頭挑重要的幾項來主抓。高務實眼下的情況比一般官員當然要複雜一點,不過歸根結底他的本職是戎政侍郎,所以禁衛軍和生產建設兵團這兩塊算是他最基本的工作任務,屬於“萬萬不容有失”的項目。

    今天來五軍都督府本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是五軍都督府方面提出的請求,據說是“倘高宮保不至,五府束手無策矣”的麻煩事。

    行吧,好領導就是要能幫下屬解決他們自身解決不了的大麻煩的,高務實有這個覺悟。

    彰武伯楊炳這位貴爲總督京營戎政的伯爺很沒有架子,親自在中軍都督府大門口將協理京營戎政高務實迎了進去,高務實笑呵呵地客氣了兩句,也就施施然一副主人模樣進了中府大門。

    不熟悉大明特殊體制的人怕是很難理解爲何二把手比一把手還硬氣,到底誰纔是總督,誰纔是協理。

    楊炳顯然沒有這樣的疑惑,他完全清楚自己的地位就是個吉祥物罷了,真正管事哪裏輪得到他別說高務實這個“協理”的實權至少比他大十倍,就算五府的其他幾位都督,如徐文璧、朱應楨、張元功等人,無論哪個站出來說話都比他好使得多。

    要問爲什麼

    嚯,人家是國公爺啊,另外還有兩位也是侯爺,自然都比他一個伯爺說話好使啊這就是個祖宗成就決定子孫地位的時代,你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真要是接受不了,你去考科舉啊你要是有本事和高務實一樣蟾宮折桂獨佔鰲頭,那你倒是也可以改變改變,只是這路子適不適合勳貴那就兩說了,反正沒聽說哪家勳貴家裏出了進士老爺甚至狀元文曲星的。

    楊炳把高務實迎到白虎堂外,朱應楨、張元功幾人已經迎在了門口,見高務實進來,都笑呵呵過來行禮。

    不過這時候高務實就不能讓他們先行禮了,國公畢竟是外姓勳貴的頂端,該有的禮數還是得有,所以高務實搶先擡手一揖:“二位公爺、諸位侯爺、伯爺,務實有事來遲,萬乞海涵。”

    今日定國公徐文璧不在,朱應楨地位最高,因此連忙代表衆人應道:“誒,宮保哪裏話,原是我等有事勞煩宮保,要說萬乞海涵也該是我等來說。再說,宮保近日肯定諸事繁忙,能夠抽空前來,我等已是感激不盡了。”

    咦朱應楨今天說話的風格有點不太對勁啊。他平時可是一副和自己親密無間的模樣,說話行事也自然得很,怎麼今天這樣客氣

    高務實心中一動,不過想想之前他們說有大麻煩事,也就釋然了,總之先聽他們說說是什麼麻煩再看。

    “國公爺客氣了”高務實話鋒一轉:“不過這幾日的確有些忙,咱們也都不是外人,就不要多費閒工夫客套,進去說正事吧。”

    朱應楨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連忙把高務實請進了白虎節堂。

    到了這裏頭,高務實就不能“一副主人模樣”了,朝廷該有的規矩還是得有。於是總督京營戎政的彰武伯楊炳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上首主位,高務實坐在他旁邊一點的次席上,其他四位都督分列兩旁而坐。

    不過彰武伯卻先對高務實解釋了一句:“定國公近來身體欠佳,一直都在京郊的別院養病,是以今日不能前來,他託我向高宮保致歉”

    高務實點了點頭:“定國公的情況我是知道的,前幾天還派人送了幾味藥過去,此事無須多言,只願國公爺早日康復。”

    徐文璧的身體情況一直不太好,要說有什麼大病倒也不是,就是他有些先天哮喘,而且每每換一個新環境就容易引發。

    這個情況中醫怎麼說的高務實沒太注意,不過按他前世的思維來理解,大概就是此人呼吸道比較容易過敏,而一過敏又引發哮喘,導致什麼呼吸困難之類的毛病。這種情況只要將養得好,致死是不至於的,不過就是要儘量避免到處亂跑,最好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隔絕過敏源。

    估計太醫院的太醫和他家延請的名醫應該都和他說過這些注意事項,所以近來他很少到處走動,不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他都會不親自出面,實在不行就派代表。比如今天也有他的代表到場,就是高務實很熟悉的徐希臯他是徐文璧的長孫。不過因爲他既沒有襲爵,也沒有正式職務,因此只能敬陪末席。

    閒話說完,高務實環顧衆勳貴一眼,問道:“行了,有什麼麻煩,說來聽聽吧。”

    嗯,談事直入正題,這很高務實。

    不過在座諸位和高務實都是老熟人了,這個風格他們很熟悉,因此倒也不覺得彆扭。

    幾個人對視一眼,還是由朱應楨作爲代表開口:“是這樣,生產建設兵團本來已經漸漸上了路,但眼下有個麻煩事求真,你知道皇上的壽宮位置已經定下來了吧”

    “知道,怎麼了”高務實有些不明所以。

    皇帝提早修壽宮是正常事,尤其朱翊鈞經歷過他父皇穆宗駕崩之後居然一時沒地方下葬的窘況,所以他的壽宮修得很早,好像是二十歲那年就開始計劃了。現在拖了這麼久纔要開工,已經是因爲連續大戰的原因。現在好容易暫時不打仗了,這事立刻就被朝臣們提上了日程朝臣也覺得像穆宗那樣的情況不太好,當臣子的臉上也掛不住。

    而且說起來,當時穆宗還多虧了他父皇嘉靖帝曾經給自己父親興獻帝在天壽山修過一處壽宮,而最終又沒有把興獻帝的墓從湖北遷過來,因此這壽宮一直空着。後來穆宗駕崩,朝廷沒人敢亂出主意,新修一座壽宮在時間上又來不及,最後還是高拱一錘定音就拿這座壽宮用了。

    於是,孫兒就住進了原本爸爸給爺爺準備的壽宮。

    這隻怕也就高拱敢拍這個板,畢竟在大明這個極講祖制的朝廷裏,可沒幾個重臣敢說要“更法以趨時”。

    朱應楨幹咳一聲,略微有些支支吾吾地道:“這個,按理說,皇上修壽宮這樣的事,京營出些力是理所應當的。不過求真你曾經在生產建設兵團在建立之時說過,今後不能總讓朝廷白白使喚這些人,該發的銀子總是要發的,要不然這生產建設兵團和過去的京營有什麼兩樣”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朱應楨這麼一提,高務實就猜到是什麼事了。肯定是皇帝修壽宮需要用人,而工部方面就直接按照過去的“傳統”下了調令過來,徵調京營的匠人去修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