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
    其實現在質疑這個任命的官員倒也不是懷疑或者擔心高務實會造反,因爲那其實並不可能——文官的統兵權是直接來自於皇帝的臨時任命,並不代表他對這些軍隊有所經營。

    換句話說,就是他手底下的這些軍隊只是因爲“奉皇命”所以聽他的臨時指揮,平時並不歸他管,這個就顯然不滿足造反的必要條件。

    造反需要的是長期把持一支軍隊,把這支軍隊養到只認這個統帥,而根本不認皇帝的程度——所以朝廷壓制的一貫都是總兵,而不是什麼巡撫、總督亦或者經略之類的文官。

    畢竟,這年頭的總兵基本上都是靠家丁打仗,而家丁是不認皇帝聖旨的,他們只聽家主的吩咐。李成梁等就不說了,即便戚繼光號稱不養家丁,但實際上整個戚家軍都相當於是他的家丁,差別只是他沒有拿戚家軍士兵的賣身契罷了,從威望上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也是去年戚繼光進京任禁衛軍司令的時候明明只帶了那麼點人,也老老實實停在京師之外早請示晚彙報,詢問自己什麼時候可以進京的原因。

    因爲文官的軍權來自於皇帝,自己沒有“嫡系部隊”,所以不必防備他造反,而武將都是有嫡系部隊的,這就不得不防。

    大明朝廷對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深刻認識的。

    現在對高務實的質疑,雖然是由於他直轄的軍隊過於龐大和精銳而起,但矛盾的焦點不是他會不會造反,而是他現在責任太過重大——手底下的軍力已經達到全大明的七成以上,而且全是“九邊精銳”,再加上“拱衛神京”的禁衛軍,這些全都是能戰之軍,遠不是南京各衛所的那些望風而逃之輩可比。

    二十多歲的年紀,掌握如此大的力量,一舉一動都事關天下安危,這萬一要是出了事,他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質疑這一點的官員尤其奇怪的一點在於,高務實雖然身份地位很是特殊,實學派官員肯定不介意他執掌這樣的大權,可是……心學派呢?

    爲什麼內閣也同意了,六科也同意了?

    明明首輔申時行就是心學派的人,六科之中的心學派官員也不在少數啊?

    爲什麼?

    因爲申時行認爲局面並不失控。

    他和張誠此前一番交談後,申時行深思熟慮許久,已經定下了對高務實的應對之策。

    申時行其實心裏是很認可高務實的能力的,他並不懷疑高務實幹不好這個七鎮經略,也不擔心他捅出什麼大簍子來——甚至他還早就猜測過,皇帝原先心中對於尚未發生的“察哈爾決戰”之主帥人選,恐怕早就定了是高務實。

    既然如此,他現在提前掛上經略的頭銜其實根本無所謂。

    再加上,皇帝的這道旨意能夠下達,本身也是和內閣商議過的,甚至朱翊鈞還親自把申時行請到乾清宮西暖閣密議了一番,告訴他高務實這次的所謂“經略”,主旨不過是震懾圖們和博碩克圖等輩,並不是真的現在就打算動兵。

    當時申時行的表現是“大鬆了一口氣”。

    但朱翊鈞所不知道的是,其實申時行這個表情只是做給他看的,實際上申元輔並不擔心高務實這次就真正出兵,也不擔心高務實喫敗仗。甚至誅心一點說,申元輔還巴不得他早點喫個敗仗,乃至於敗得慘些也不要緊。

    在和張誠一番懇談之後,申時行已經意識到,高務實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永遠都能幫皇帝解決麻煩”,其他方面,比如什麼出身、與皇帝的同窗發小關係等等,那都只是錦上添花。

    高務實能解決財政麻煩,這一點申時行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那是隻能幹瞪眼的,畢竟高某人在這件事上的能力全天下沒人敢說不服。

    但他的另一項能力卻並沒有“金剛不壞身”,這項能力就是所謂的“帥才”。

    按照張誠的分析,高務實打仗“其實不怎麼樣”,可以說極少親自指揮作戰,都是靠着手底下的武將“太能打”,所以這才贏了。

    比如說,他徵安南,靠的是黃芷汀、岑凌所部狼兵勇悍無匹;戰漠南,靠的是蒙古第一悍將恰臺吉所向披靡;定遼南,則靠的是馬芳暗中指點。

    總而言之一句話,張誠認爲高務實的所謂帥才其實是名不副實的,有這樣的部下可以指揮,換誰去誰行。

    申時行的看法雖然沒有張誠那麼絕對,但也大致認可張誠的分析,而且他還發現高務實打仗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就是太花錢了。

    而眼下的局面則是朝廷根本沒錢,所以一旦高務實真的出兵,不管是和圖們還是和博碩克圖打了起來,高務實恐怕都很難順利的獲得勝利。

    申時行也不是沒有考慮戰敗的後果,他畢竟是當朝首輔,不可能完全不考慮這一點,但他認爲問題不會太大。

    不管他心裏願不願意承認,大明從高拱回朝算起,到現在十幾年過去,局面真的已經改善了很多。九邊當年的兵力虛誇得厲害,最危險的時候差不多能缺額一半,現在卻已經補充得七七八八,如果只說高務實此次經略的這七鎮,總體滿編率可能高達八九成,而且優良火器的列裝和換裝也因爲軍工私營而進展順利。

    這七鎮的真實實力,按照申時行心中的估算,至少兩倍於十幾年前。即便高務實出兵吃了個敗仗,甚至是大敗仗,哪怕一次損失十萬大軍,大明也是扛得住的,至少不會被韃子打進關內,搞出第二次庚戍之變。

    既然如此,他申時行有什麼好擔心的呢?讓高務實去弄,自己只需要相機看看要不要提前執行“那個計劃”就行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