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
    明之平虜城,即後世寧夏平羅縣,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有古籍載:“苟失平虜,則無寧夏,無寧夏則無平、固。無平、固則關中騷動,漸及內地,患不可量矣。”實爲寧夏北境之門戶,“朔方之天塹”。

    各朝代都在此設有重要軍事機構,派重兵把守。從歷史上來說,平虜境內屢有戰爭發生,漢代抗鮮卑,唐代抗突厥、吐蕃、党項的入侵,宋代党項破威遠,西夏與遼宋的戰爭,成吉思汗滅西夏,直到明代抵禦韃靼,乃至於民國年間西北“三馬拒孫”等戰爭,都在這塊熱土上進行過鏖戰。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此地鐵馬金戈、刀光劍影的場景,幾乎到了紅朝建立之後才得以漸漸遠去。

    平虜城如今的守將名叫蕭如薰,字季馨,延安衛人,出身於武將世家。其祖父蕭漢,官至涼州副總兵、都督僉事。其父蕭文奎,曾任京營副將、都督同知。其兄如蘭,現任陝西副總兵,都督僉事;如蕙,歷史上曾做到寧夏總兵官,都督同知;如芷,歷史上曾做到提督南京教場,都督僉事。

    這樣一個武將世家,門第自然是不差的,至少在延安當地,那是實打實的名家。“名”到什麼程度呢到了夠資格和頂級文官聯姻的地步。

    蕭如薰的妻子楊氏,是前尚書楊兆的女兒,深明大義,支持丈夫死守,每天準備牛肉、美酒犒賞軍士。

    這裏有一點很重要,楊兆這個工部尚書前不久還在任,這纔剛剛引疾乞休,人都還在京師沒走呢,寧夏就出了這檔子事,他當時着急萬分,直到前幾日高務實掛帥西征,他才稍微放心一點,並且連夜拜會了高務實。

    其實楊兆這個人,前文中曾經簡單介紹過。此公本身便是陝西延安人,乃是嘉靖三十五年的金榜,曾任薊遼總督、南京兵部尚書等職。

    其原本不是實學派出身,而更類似於無黨派人士,不過後來陝西、山西兩黨高層聯合,他也與張四維逐漸交好,因此他的南京兵部尚書就是後來張四維在郭樸當政期間給他爭取來的。再往後他曾經丁憂隱退,其工部尚書也是張四維給他起復來的,所以至少算半個實學派是沒有問題的。

    他在工部尚書任內對高務實也算配合,主要是在工部進行大工等方面,全力主張使用京華的各種水泥代替過去常用的夯土、糯米等古老手段進行替代。

    當然,這本身是雙方都有好處的事,因爲夯土雖然便宜,但需要年年維護,算上後續成本則並不划算;而將糯米作爲粘合劑則直接就成本巨大比水泥築城還費錢。畢竟糯米這東西本身也不是主糧,產量並不高,需要高價購入。

    除此之外,楊兆掌控工部之時,也很配合高務實的京營改制。前頭說過,工部以前用工,是經常性無償徵用京營兵卒的,而高務實改制的兩個關鍵點之一,就是生產建設兵團“接活兒”必須收費,當時如果工部堅持不同意,就算皇帝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工部的感受。

    然而楊兆同意了,而且幾乎沒有提什麼條件,反而上疏說京營累改無成,爲人臣者都該爲此盡心竭力,不敢以爲要挾云云。總之結果就是皇帝很高興,不僅下旨褒獎勉慰了一番,還親筆手書宸翰“公忠體國”一副相賜。而高務實也投桃報李,表示生產建設兵團將來永遠以九折的優惠價接受工部的工程,優惠幅度僅次於修皇陵。

    總而言之,雙方關係很和諧,交情頗爲不錯。

    寧夏變亂之後,楊兆聽說寧夏全鎮皆失,惟獨他女兒女婿獨守孤城,又是驕傲又是擔憂。他顧不得自己已經卸任,按理說已經“人走茶涼”,親自上門拜訪高務實,請他一定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女兒女婿救出來,而高務實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因爲這對夫妻,在高務實看來完全有全力相救的必要。

    蕭如薰本身就是西北將門中的翹楚,按理說也是他實學派的武將旁系,算是自己人,沒有理由不救。何況他本人也還年輕,這次表現也足夠亮眼,完全可以當成接下去在西北“軍區”的重點培養對象。

    而楊兆的女兒這一次更是名動天下,要不是有她的支持,平虜城中的軍心士氣也不會那麼高昂,在舉目皆敵的情況下依舊安如磐石。因此高務實不僅答應相救,還親自給楊氏請了聖旨褒獎,並給她要來了一份誥命。

    高務實本人帶着大軍,來得雖然不慢,但畢竟比不得快馬飛報,平虜城內已經得到皇帝褒獎蕭如薰夫婦的消息,只差沒見到聖旨了因爲平虜城還在哱拜叛軍的包圍之下,只有從老遠的靈武馬驛飛鴿傳書才能知道一些消息。

    平虜城中的蕭如薰夫婦也不知道高務實的大軍到了哪裏,不過蕭如薰思來想去,估計高務實也只能從延安、慶陽或者固原三個方向來救他。

    不過這三處都位於寧夏以南,由東到西分佈着,而平虜城則在寧夏以北。換句話說,高務實的大軍要先攻克寧夏,平虜城之圍纔算是不解而解。再換句話說,那就是他只能繼續固守平虜,直到高務實平定哱拜之亂,奪回寧夏城,他才安全了。

    但蕭如薰有些不甘心。

    雖說他一介武將,肯定不敢和實學派的未來黨魁爭功作死,但他總覺得自己還有機會在這次戰爭中獲得更大的戰功和名望,尤其是在收到皇帝已經提拔他爲寧夏副總兵的情況下都已經副總兵了,這總兵不得爭一爭

    要知道,現在新換上的總兵李如松是遼東人,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和習慣,那是遲早得回遼東去的,而他父親李成梁的年紀也不算小了,搞不好沒幾年就要引退,到時候李如松肯定會回去繼任遼東總兵,那這寧夏總兵的人選自己不是很有希望麼想要這希望更大一些,最簡單牢靠的法子就是繼續立功。

    因此蕭如薰積極準備,只等高務實的大軍在寧夏南部發動總攻,他就打算打破包圍、殺出城去,直奔寧夏與高務實會合,爭取不僅做個鐵壁銅牆,還要做個無堅不摧。

    然而讓他萬萬不曾料到的是,這天他忽然接到細作線報,說原本在關外平虜城東遊走、作爲哱拜接應力量的博碩克圖主力忽然全軍向東南撤走,而且走得極爲匆忙。

    這個消息讓蕭如薰陷入了懷疑之中。

    平虜城兵力不算少,有三千兵馬,一共三個千總、六個把總,此外有他自己的家丁約五百餘人,戰鬥力相當了得。不過,他這三千五百人面對的是城外哱拜派來的五千軍隊,領兵將領一開始是劉川白,前兩日好像換成了土文秀。

    這五千軍隊實力不弱,原是寧夏衛的主力,土文秀這次來的時候好像還帶了他自己的家丁,人數不清楚,但總歸是實力再次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