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
    如果說王翦的例子,重點在於始皇帝的雅量,那麼郭子儀的例子,則是站在臣子這一面來說給朱翊鈞知曉的。

    郭子儀四十歲時任朔方節度使,手握十萬精兵。安史之亂爆發後,任“副宰相”兼兵部尚書。收復長安後,加司徒官銜,封代國公。公元758年,進位中書令,成爲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儀又因功進封汾陽郡王。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爲“尚父”,再加太尉官銜。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諡號“忠武”(武臣極諡,等同文正)。並且後世史書贊曰:“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武則天當權時期,爲了消除反對者,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了親信。武則天這些親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進而大唐帝國使得對外戰爭一敗再敗,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鑑於邊防壓力劇增,武則天在科舉制度的基礎上,設立了武科,用以選拔人才,來充實軍隊,穩定邊防。

    郭子儀傳奇而又輝煌的一生,就起始於武則天時期的武舉第一名(當時武舉不稱狀元)。

    郭子儀出生於華州鄭縣的一個士大夫家庭,因爲家道中落,所以郭子儀沒有參加文科,而是參加了武科。成爲“武狀元”後,郭子儀以左衛長史的身份前往單于都護府任職。經過多年的磨礪,郭子儀積功成爲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之後,因爲上司嫉妒,郭子儀被閒置,一直未得重用。閒置的生活養成了郭子儀寵辱不驚、恢弘大度的性格。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郭子儀在天德軍使、九原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帝國外重內輕、承平日久的問題完全爆發出來。因爲安祿山身兼河東節度使、控制了河東道北部,對北都太原構成嚴重威脅。大唐帝國中樞慌忙之中想起了被閒置多年的郭子儀,於是任命他爲朔方節度使,全力解除安祿山對太原的威脅。

    郭子儀沒有辜負朝廷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收復河東失地後,便開始着手收復河北失地。安祿山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比較穩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這些胡人全力支持安祿山,使得郭子儀收復河北的計劃困難重重。

    此時,顏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祿山,一時間河北十七個郡縣響應,形勢大好。面對如此大好形勢,郭子儀抓住機會,深入河北,重創安史叛軍,一時間威震天下。

    就在郭子儀威震天下、即將剿滅叛軍的時候,唐肅宗聽信讒言,強令郭子儀停止進攻。郭子儀停止進攻後,安史叛軍立刻抓住機會進行喘息,形勢開始逆轉。偏偏唐肅宗還派出太監前期監軍,用以牽制郭子儀。

    此外,肅宗還任由太監胡亂指揮,造成唐軍重大損失。在這種惡劣的形式下,郭子儀忍辱負重,先是慘淡經營,進而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接着與李光弼通力合作,最終徹底擊敗安史叛軍,恢復了大唐天下。

    安史之亂平定後,鑑於郭子儀功勞太大,對皇權構成威脅,唐代宗採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郭子儀對此毫無怨言,並坦然接受。郭子儀平淡的表現打消了唐代宗對他的戒心。

    因此,當吐蕃與回紇聯手入侵時,唐代宗再度派郭子儀領兵出征。吐蕃與回紇勢大,唐軍諸將不敢前進。郭子儀卻毫無懼色,單騎入回紇大營,憑藉自己的威望,促使回紇退兵。回紇退兵後,吐蕃大懼,也一同退兵。就這樣,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解除了外患。

    以上這些是高務實作爲侍讀爲太子朱翊鈞正經講史所言,除此之外,他還特意說過幾個後人熟悉的小故事(注: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想必大家都知道)。

    總而言之就是就是這麼回事:唐肅宗覺得郭子儀威望太高了,要收回兵權,老郭乖乖地聽話交出兵權;

    唐肅宗把局面搞亂了,需要老郭出來拾垃圾了,老郭乖乖出來;

    老部下王元振等人懷念他,不喜歡新長官,鬧騰作亂,唐肅宗讓老郭去收拾,老郭一點不護短,格殺勿論;

    關中空虛,吐蕃長驅直入奪取長安,唐代宗再次召喚。被朝廷束之高閣不用的老郭又被號召,自掏腰包僱了二十個騎兵赴國難;

    老部下僕固懷恩被逼反,唐代宗再次召喚,老郭又出來幫皇帝洗地……

    這就是個任勞任怨忠誠點滿的超級老黃牛啊,當皇帝遇到這樣的臣子,那簡直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好嗎?

    李世民、李治手下都沒這樣的老黃牛!

    李靖早年曾經準備把李淵、李世民父子反隋的計劃給隋煬帝告密;李績曾經是李唐的敵人,晚年跟武則天混;蘇定方前半輩子就是跟李唐做對的死敵;薛萬徹兄弟幾個,都是李建成的死黨;契苾何力可不像郭子儀那樣,能爲了皇帝開心就對誰都格殺勿論的;連裴行儉都能爲了阿史那伏念被殺,而跟李治鬧矛盾裝病。

    所以說,哪個皇帝手底下有個郭子儀一樣的臣子,都得燒高香慶賀啊!

    問題是,高務實舉這個例子是爲什麼?

    當時還在做太子的朱翊鈞沒想那麼多,現在卻越發理解了,因爲他發現高務實現在的所作所爲,不就是郭子儀再世嗎?

    別的都不必說,就說當初獨佔鰲頭的“二百年來真魁首”,可不就是因爲幫他這個皇帝背黑鍋而連降三級去了廣西?

    但是高務實一句怨言都沒有,說走就走,兩年後帶回來一個安南內附。

    而接下來這幾年更不必說,高務實簡直就是個救火員,哪裏有難去哪裏,從來不推辭,從來不失敗。但凡是他朱翊鈞交待的任務,高務實包管辦得妥妥當當,甚至比皇帝期望的還好。

    這不是郭子儀再世?不,他比郭子儀幹得還好啊,郭子儀好歹只是打仗,高務實還能理政啊!比如說京營這檔子破事,要不是有他高務實,誰幹得下來?只有高務實!他甚至風平浪靜地就辦成了!

    這種臣子,我怕他功高蓋主?

    笑話!朕只怕用得不到位、捧得不夠高啊!

    要不是爲了尊重務實自己的選擇,朕今天這個爵怎麼可能不封!

    不過,朱翊鈞確實是打定主意尊重高務實自己的決定了,因此,既然王家屏找出來這麼一條好理由,他當然也不會不用。

    “王先生老成謀國,朕雖然用人不疑,有功必賞,但爲不使天下生疑,這一次便暫且將求真這一功壓一壓吧。想必以求真之雅量,也不會因之生怨。”朱翊鈞淡淡地道:“此次之功本是求真所立,如今壓下爵賞,諸位先生與楊卿以爲朕該如何行賞,纔不會讓天下人笑朕是非不分、容人無量?”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gdafaj”、“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