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36章 兵來將擋
    徐文璧或許是身體確實堅持不住,只和高務實談了這件事,之後便離開了尚書府,回府休息去了。

    朱應楨等人卻留了下來,先與高務實閒聊了幾句近來生產建設兵團的經營情況。

    高務實的這次京營改革很有些意思,其最大的特點早已說過,就是禁衛軍這支真正的作戰部隊與生產建設兵團這個“後勤部”分割開來。

    禁衛軍那邊沒什麼好說,皇帝擁有最高統兵權、指揮權以及全部人員的任免權,但平時將這些權力“下放”到兵部戎政侍郎手裏,由戎政侍郎代行大部分權力,尤其是統兵權。而真正的指揮權倒還是保留在禁衛軍司令手中,只不過禁衛軍司令只能指揮,卻無調兵之權——調兵權就是統兵權。

    與此同時,這支軍隊忠誠的另一個重要保障,就是後勤分離給了生產建設兵團。

    所謂後勤,不僅僅是軍糧供給,其他如營房也好,行軍帳篷也罷,包括衣甲、被服等其他各項物資,都歸生產建設兵團提供。而且,如軍糧等主要消耗物,平時禁衛軍只能領半個月所需,超額不允。這和高務實控制京華南疆各警備軍的手法類似。

    以上這些算是軍需,此外還有軍械。禁衛軍的軍械倉庫採取了“仿虎符制”,即倉庫鑰匙一分爲二,禁衛軍與生產建設兵團的庫管人員各持一半,只有兩片鑰匙都開鎖,倉庫才能順利開啓。

    而禁衛軍平時的訓練,兵器發放也是有規定的,其中五分之四爲冷兵器,五分之一爲火器。火器爲什麼較少呢?就是爲了防止生變,但這樣一來就不符合高務實加大火器比例的要求,所以禁衛軍的火器訓練採用輪訓制——東西就是這麼多,大家輪流來訓練,換人不換槍。

    當然,不換槍只是個說法,其實還是要換着打的,只不過這一批打過了,就要和生產建設兵團做交接,換來另一批使用。

    這其中當然還有很多細節,比如禁衛軍方面每次接收軍械都要仔細檢查,要不然到時候訓練損毀是要記賬的;生產建設兵團方面也一樣,每一支槍都得仔細檢查,否則一旦沒有當麪點清,下一次給禁衛軍的時候人家發現不對自然不收,那這賬就記到生產建設兵團頭上了。

    由於雙方現在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係,那麼平時當然都會爲了自己的利益盯緊對方,如此一來也就達到了高務實的期望,形成了他希望的“互相監督”。

    利益的驅動力在這個時代顯然百倍於所謂的“責任”、“榮譽”,高務實寧可讓他們因爲利益而互相監督,也不指望他們能認識到什麼國家責任、民族大義。

    生產建設兵團方面是由勳貴掌握的,而勳貴本身是皇權的延伸,五軍都督府的任何任免當然也都由皇帝決定,所以皇帝對他們來說,是真正的權力源泉。

    皇帝給了他們權力,他們回報以忠誠,同時還回報以金錢——即提供給禁衛軍的那些。

    然而高務實當時作爲“協理京營戎政”,當然不能把自己給忘了,所以戎政侍郎就是代表皇帝監督生產建設兵團的。

    “監督”這個詞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大明來說。

    巡撫監督一地官員,漸漸成了一地封疆;東廠提督監督錦衣衛,漸漸成了錦衣衛的上司。

    戎政侍郎監督生產建設兵團,當然也就實際上成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把手”。如此,再加上戎政侍郎對於禁衛軍司令有代皇帝行使的各項大權,所以京營的兩個部分實際上都掌握在戎政侍郎手裏。

    但戎政侍郎本身只是個文官,他的職務是皇帝任免的,而與其他聖旨一樣,這種任免需要內閣、六科的附署,於是文官集團也掌握了重要權力。

    爲什麼京營改制這麼大的事,在文官集團內部遭到的反對聲音很小?原因就在這裏了——文官集團是受益方,通過這次改制,文官集團徹底凌駕在了武臣包括勳貴集團的頭上。

    但這就有兩點很奇怪了:一是高務實本身並不贊同“文視武如狗”的模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

    二是勳貴及武臣集團爲什麼沒有反對。

    第一個問題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有兩點原因:其一,高務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知道現在不能讓文官集團認爲他是個“反骨仔”,他必須堅持表現出自己始終在爲文官集團謀利,官場的道路才能走得下去。

    其二,戎政侍郎雖然有這麼大的權力,但事實上還是因人而異的。換句話說,他高務實在任,戎政侍郎就能完全凌駕于禁衛軍與生產建設兵團的頭上,說東就是東,說西就是西。可一旦換了人,那位戎裝侍郎還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就很難說了。

    理由何在?一是聖眷不同,二是對勳貴們的控制力不同。聖眷完全無需解釋,對勳貴的控制力其實也不必過多解釋:北洋海貿同盟是一方面,生產建設兵團的很多買賣和京華牽扯不斷則是另一方面。

    這是高務實對生產建設兵團的影響,他對禁衛軍其實也有影響——禁衛軍的軍官們從戚繼光這位司令開始算,其下一直到營級,哪一個不是高務實挑的人?

    下一任戎政侍郎就算再厲害,還能直接無視高務實的存在,把禁衛軍從上到下全給擼了,然後換成他的人不成?

    不換人,高務實的影響力就一定還在,因爲他又不是致仕回鄉了,他高司農的前途好得很,禁衛軍的人也不傻。

    整體來說,高務實的京營改革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後門”,那就是按照他現在的做法,生產建設兵團本身在財務上實現了基本獨立,而且這個獨立是自外於朝廷財政體系的。

    高務實也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利益:當時他需要生產建設兵團財務獨立,不受戶部的影響——因爲受戶部影響也就是受內閣影響,而內閣首輔畢竟是申時行。

    不過,高務實也沒料到自己居然來做戶部尚書了,因此有些事又得變化一點。比如說這個財政權,現在就有必要收回到戶部手上了。

    這事本來還挺麻煩,但現在反而因禍得福——勳貴們主動求上門了。

    因爲擔心皇上被石星這個十有八九成了反骨仔的傢伙矇蔽,勳貴們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主動跑來告知他們瞭解的情況,同時希望高務實搭救他們一把。

    機會來了。

    高務實聽完朱應楨等人唉聲嘆氣的擔憂,一臉鄭重地道:“你們的擔憂是有道理的,陵工這件事非比其他,但凡是大明臣子,誰都不敢在這件事上推三阻四。”

    朱應楨與張元功等人對視一眼,小心翼翼地道:“可是求真,這制度可是你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