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三百一十八章 giant slayer(一)
    很多人都幻想過克里奧佩特拉的長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能迷住凱撒。

    就算不如伊麗莎白·泰勒那麼美豔絕倫,還有一雙紫羅蘭色的眼睛,至少也該前凸後翹,類似頭頂着高盧雞的自由女神瑪麗安娜。

    按照波拿巴一向的“口味”,他喜歡的類型應該是美第奇的維納斯那樣金髮、苗條、烈焰紅脣。

    除了個子比他矮一點,喬治安娜沒有哪一條跟上述那些夠得上,而且根據他和威爾士親王的通信,他對她的評價是“膽大妄爲的小矮個”,一點都沒提她是多麼甜蜜、溫柔。

    平時她深居簡出,很有被人懷疑是間諜的自覺。凡是見過“真人”的,也沒有感受到“女巫的魔法”,倒是她那一派的大臣胸前都彆着一個綠寶石做的橄欖枝胸針,據說是根據法軍在意大利時候頒佈的安民告示,一手勝利劍,一手橄欖枝。它現在就像是軍隊裏男人的鬍子、帽子上的帽徽一樣具有政治意義,已經不只是一種飾品了。

    那些捐錢修聖馬丁運河的商戶很多是里昂人,里昂受到了多少偏愛衆人皆知。運費很大程度與保險扯上關係,而保險則與安全有關,比如戰爭、海盜等等,世界和平、海盜少了,保險的費用就會降低,由此一來運費就會降低,運費低了從事運輸的人就少了。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誰願意光幹活不拿錢,並且風險還那麼高,就算沒有海盜和山賊,海上變幻莫測的天氣、一路跋山涉水也讓人很多人望而卻步了。

    還有人魚、巨人這些喫人的妖怪,高風險當然希望高回報,不過東家爲了擴大利潤死命壓榨運費,因爲他們覺得運輸沒有技術含量,是個人就可以幹。

    商品最關鍵是流通,這不僅是實物,還有信息,即便是饑饉的年份,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是欠收的,有的省糧食價格便宜,有的省價格貴,按照自由市場的規律,便宜的貨物會在利益驅使下運到價格高的地方銷售,如此就可以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了。

    理論如此,可是信息不透明也會讓消費者作出錯誤的判斷,手裏捏着大量糧食的糧商還是以高價銷售,利益集團之間的勾結會讓他們一起進退,不會如自由市場經濟那樣因爲競爭關係而降價。

    這算是一項傳統特色,比如內政部長夏普塔爾妻子所在的蒙比利埃金融和紡織業圈子,一個窮小子能娶上富家小姐還是因爲他手裏有專利,結束了土耳其紅布的壟斷。對於歐洲、乃至美國的上層社會,比起相信下層的流言,他們更願意相信小圈子的內部消息。公共知識是不能創造財富,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可是在那個我知道地球是圓的,你不知道的年代,新航線可以創造利潤,滑鐵盧之後內森·羅斯柴爾德在交易所的操作也是基於信息差,他知道誰真的贏了,其他人不知道,看到內森拋售英國國債也跟着拋,等國債價格降下來內森再一掃而光,如果他當時控制不住情緒,大吼一聲“法國贏了”,那麼賺錢的就不是他了。

    這是威森加摩首席法師愛徒的一個特殊技能,不論遇到什麼情況總是會保持一絲清醒的頭腦,哪怕是他們即將去冒着生命危險去探險的時候被丈夫宣佈離婚呢。

    也許權勢滔天、佔領了半個歐洲的法蘭西第一執政沒有權力宣佈她的婚姻無效,可是西弗勒斯可以,要塞都是從內部瓦解更快的。過了那麼多年了,鼻涕精的這個毛病還是沒有改。

    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控制自己心裏的那匹馬,這是很難做到,因此才需要大量的練習,誰的騎術也不是生來就很好的,即便是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

    輕狂是屬於年輕人的,像喬治安娜這樣年紀一把還保持年輕外貌的怪物很少,除非是那種歷經了很多波折的,否則一朝得勢很難不像寶琳那樣不知分寸。

    她是波拿巴向約瑟芬復仇的工具,同時也有希望她生一個孩子的期望,只是寶琳這個裁縫的女兒並沒有生下孩子,並且,她無法如約瑟芬那樣融入上流社會。

    在權衡了利弊得失後,波拿巴不用約瑟芬出面,自己就把這個曾經與他在開羅街頭兜風的克里奧佩特拉處理了。很多女孩受不了那樣的誘惑,想要風光得在衆人的夾道歡迎中走過,就算波拿巴長得不算英俊並且個子很矮呢。

    有時候舉辦婚禮女孩把自己當成主角,卻把丈夫給忘了,攝影師、畫家會觀察新婚夫婦的表情,很多時候丈夫的臉色其實很不耐煩,他根本就沒有投入這個角色中去,就像在完成一個任務。

    有的男孩則表現得緊張,生怕自己把婚禮搞砸了,一遍又一遍得看等會兒要發的誓和在婚宴上的發言,等整個流程走完他渾身都是汗,哦,終於結束了!

    誓言可以說得很動聽,但這些能說動聽“場面話”的人背地裏卻在傷害着那些相信那些話會成真的人,女人都不信男人發誓有用了。

    起誓有什用呢?還是結婚契約有用,它是受法律保護的,新民法不允許離婚,德斯塔爾夫人這樣的女性爲此吵鬧不休,對約瑟芬這樣的人來說卻是一種保障。只要不離婚,不論波拿巴在外面有多少女人,那些女人有多風光,永遠都是一閃而過的流星,很快就會消失的,除非她死了。

    殺死妻子的多半都是丈夫,如果波拿巴是當場捉姦,約瑟芬和她的小情人就算被殺了也是合法的,問題是波拿巴聽說那個消息的時候人在埃及,他如果當時選擇離婚,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

    可是他原諒了約瑟芬,看在兩個孩子的份上,歐仁和奧坦斯付出太多了。

    法軍在帕維亞乾的事經過謠言渲染已經失真了,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但除了初期的混亂以外,因爲嚴苛的軍紀波拿巴槍斃了好幾個鬧事的法國人,對意大利人的傷害有限,主要是錢方面的問題。

    在埃及乾的纔是慘無人道,殺俘這件事很不光彩,這也是英國報紙攻擊他的地方。

    不過和葉卡捷琳娜女王所做的相比,波拿巴所做的是糧食緊缺時的舉措,不算無奈,而是無法妥協的選擇。

    糧食減產5%就餓死5%的人,以法國當時的人口基數大概要餓死120萬人,這樣糧價就不會無限制得漲上去,因爲人人都能喫飽。

    這麼做當然不人道,大家都節省一點,處於半飽的狀態,那麼就能都度過難關了。可是餓肚子的滋味哪有那麼好受,這種餓和節食減肥自我飢餓不同,而是外因,飢餓的人是憤怒的人,那是人的又一項原罪。

    沒有財產的不平等,社會就不能存在,而沒有宗教,就不能保持財產的不平等。當一個人餓得要死,身旁卻有另一個人飽得要吐的時候,他是不能忍受這種差別的,除非有一個權威對他說:上帝的意志就是這樣,這個世界上必須有窮人也有富人;但是,在來生和在永生中,貧富之分將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