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十二章 永恆之城
    在午餐時間之前,歐洲專列緩緩地駛進了巴黎里昂車站。

    



    巴黎是一個大城市,光火車站就有七座,9世紀的時候它就已經作爲法蘭克的首都了。

    



    但是那時的巴黎是個自然形成的城市,和西歐絕大多數的城市一樣,中世紀的人認爲洗澡是不道德的,而且街道、廣場到處都能看見糞便,缺乏排水系統,居民把垃圾直接倒在街道上。

    



    那麼糟糕的衛生條件不只是瘟疫爆發的溫牀,並且讓整座城市臭氣熏天,法國北部和南部的氣候差距很大,北方常年陰雨綿綿,被雨水沖刷過後,那些垃圾將整個城市弄得臭烘烘,貴族們不想辦法解決城市的衛生問題,反而別出心裁得想出用香水的喜好,於是法國巴黎成了香水之都。

    



    拿破崙巴拿馬喜歡復古,或者說是希望相仿古羅馬帝國的模式建立統一的歐洲,他對巴黎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造。早在路易十四期間巴黎就開始大興土木,香榭麗舍大街、盧森堡宮、公主廣場、協和廣場等,這些紀念建築被擴寬的主幹道鏈接起來,成了一個區的建築藝術中心。

    



    拿破崙一世執政建成了星型廣場和凱旋門,並對城市街道的寬度進行了統一規定。拿破崙三世又對巴黎進行了一次大規劃,除了改善交通和居住情況,發展商業街道之外,他還企圖把可供炮隊和馬隊經過的大路修通到城市各個角落。

    



    在巴黎的地圖上有個貫穿全城的大十字和兩條環路,它們構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由此開始,巴黎才從一個污水橫流的中世紀城市變成現在的“花都”。

    



    法國的巫師主要集中在南法地區,即便法國並不大,依舊存在巨大的南北差異,北法地區愛喫黃油,南法愛喫橄欖油,南方的法國人過着懶散熱情的地中海式生活,而北法地區則是保守得多,這或許是因爲受到了鄰居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影響。

    



    菲利普來自里昂,那就是個南方城市,里昂火車站臺上的巴黎人就沒有菲利普的那種嬉皮笑臉的歡快勁,而且這裏的人走路說話都比外省人快,但是即便這樣,巴黎的節奏依舊比倫敦慢。

    



    英國是紅茶文化,法國和意大利則是咖啡文化,在火車停靠的時候餐車也在補貨,一袋又一袋袋咖啡豆在蒸氣中被運上了車。

    



    另外還有從土耳其到巴黎來的旅客在這裏下車,波莫娜想,也許這世上少有人會跟她有一樣的觀點,巴黎和君士坦丁堡都因爲火山製造的嚴寒而發生了劇變。

    



    公元536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想要將分裂的羅馬帝國重新統一起來,他也像設計巴黎一樣設計着君士坦丁堡。

    



    元老院、圖書館、賽車場、公共浴室,現在聞名遐邇的土耳其浴其實和羅馬浴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1453年,愛好清潔的***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浴室就開始真正流行起來了。

    



    從現代留下的古羅馬遺蹟可以看出來,兩千年前的羅馬人對水的應用非常發達,浴場對水的消耗相當龐大,羅馬人運用工程技術完成了供水藝術。

    



    安逸的生活容易讓人的精神腐朽,羅馬人最終墮落了,終日熱衷宴會的貴族成了寄生蟲,平民和奴隸開始反抗,再加上外族入侵,偉大的羅馬最終變成了如今的殘垣斷壁,昔日統一的帝國也分崩離析了。

    



    重新統一歐洲是每個“奧古斯都”的夢想,查士丁尼是個勤勉的皇帝,他編寫的很多法典至今仍然對歐洲法律存在重要影響,可是他的帝國夢卻在爆發的瘟疫以及火山灰中被埋葬了。

    



    角鬥被認爲是野蠻的,昔日的鬥獸場變成了賽車場,代表海洋的藍黨和代表綠地的綠黨經常在這裏爆發衝突。

    



    在532年的賽車會上,兩黨下層對官吏的橫暴和苛稅不滿,向皇帝要求罷免特里博尼安和卡帕多西亞的約翰兩個暴吏,遭到拒絕後爆發了更加聲勢浩大的“尼卡暴動”,以自由爲名的人們用大火焚燬了許多公共建築,包括聖索非亞大教堂和元老院。

    



    查士丁尼面對暴亂的民衆差點乘船逃走,是狄奧多拉勸他留下的。

    



    後來爲了鎮壓暴動,查士丁尼將貝利薩留從前線找了回來,這些精銳和蠻族僱傭軍一起,在賽車場的門給堵了,屠殺了四萬普通平民。

    



    不論是組建軍隊、修建城市都需要錢,這些錢不會憑空刮來,都需要稅收,而抗議稅收正是平民不斷反抗、暴動的原因。

    



    一千多年後,因爲天氣原因和火山灰造成的氣候問題糧食減產,路易十四打仗和建設城市花的錢,以及路易十五奢侈的揮霍,到了路易十六這裏積弊難返,平民面臨饑荒,貴族依舊奢侈享受,嚴重的社會不平等讓平民憤怒,卻不至於升起推翻國王和貴族的程度。

    



    但是美國的獨立戰爭就像火星一樣點燃了潛藏在法國社會的火藥桶,大革命最終還是爆發了。

    



    宗教和法律都失去了約束作用,原有的社會秩序全面崩壞,不論是城裏的貴婦人還是鄉下的農婦都朝不保夕。

    



    1791年路易十六出逃的之前,還是有不少人支持君主立憲的。如果路易十六能堅持留在巴黎支持憲法,法國可能會和英國一樣沿着君主立憲逐漸實現民主。

    



    但是1791年4月18日的復活節,他卻跑到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與拒絕向憲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他以自己的行動表明了自己拒絕支持憲法。

    



    制憲會議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但教士信仰的是上帝,全國一半的神職人員拒絕宣誓。

    



    路易十六和那些教士們度過復活節後,在回宮的路上被大羣市民包圍,這堅定了路易十六出逃的決心,王后瑪麗偷偷得將珠寶、服裝、化妝品運出巴黎。

    



    如果瑪麗能少花點時間在聚會和茶點上,多讀點歷史,她就應該明白這個時候逃跑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她應該和狄奧多拉一樣,支持路易十六留在巴黎。

    



    但是在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妝後逐一通過祕密的通道溜出皇宮,他們一路向東北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