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皇明朱慈炲 >第二百六十四章 廷試:算術十經
    朱慈炲之言,傳遍不了整個考場,上千人雖安靜等他出題,可也聽不到他之言。

    一旁,宋應星桌上一張白紙,聞聽朱慈炲所說,大筆一揮,以於一張長紙上標下一題。

    :題一,九章四卷啓有一文,開方〔求方冪之一面也〕術曰:置積爲實。借一算,步之,超一等,問考生下句爲何。

    宋應星原封不動的將朱慈炲的話,寫於長紙之上。

    隨後將此題分發一旁官員桌上紙錄,監考官上前取題巡拿放觀,遊於考生當中,最終高掛於甲乙丙丁等……前。

    “題一,限時半柱香,半柱香而過結題”。

    由於朱慈炲要連出五題,那有時間予以考生慢慢思索之理,題目很是明淅,此題出自九章第四卷裏,如此還答不上者,也莫怪朱慈炲不給考生機會。

    好不好答,甚爲好答,只需需知九章第四卷,思量一二即可動筆。

    當朱慈炲第一題出時,整個考場半數考生都呆了,還有如此考題着,甚感兒戲,我等知也。

    考生都經過蒼足間補習算經,若不然內閣出的科題都有算經,也不致於能讓他們通過。

    八成的學子刷刷刷下去,以然將朱慈炲這題下句給答了上來,一之下,就爲回題,字寫於一之下,跡有大師級別也有菜鳥級別之人。

    半柱香而過。

    朱慈炲道:“題二,海島算經有文:今有登山望樓,樓在平地。偃矩山上,令句高六尺。從句端斜望樓足,入下股一丈二尺。又設重矩於上,令其間相去三丈。更從句端斜望樓足,入上股一丈一尺四寸。又立小表於入股之會,復從句端斜望樓岑端,入小表八寸。問樓高几何”。

    “答曰幾丈”,八丈。

    邊上宋應星動筆如有神助,朱慈炲每說一句,他下一筆。

    算術十經,朱慈炲選擇之題皆從中提取。

    古人智慧不容小識,在古時就以測量出海島有多大之論,智慧遠達常人。

    題二,依題一,監考官員手拿長紙廷題巡拿供考生觀看。

    第二題於海島算經當中,考生們只需答兩個字,八丈即可,就看他們看沒看過海島算經中地這一段了,看過的人都曉得,答八丈。

    回答者需於紙上二的下方寫下八丈二字即可,可以說是毫無難度,若未看過此文者,則需思考,看過者直接下筆。

    顧忠明微微一笑,對其而言,此題甚爲簡單,因他家中從商,海島算經,難不住其。

    黃宗羲、左國材等人猶豫一會,下筆二字,八丈。

    很多學子經過思考,有對者毅也有錯者,不一而足,半柱香後,此題結。

    朱慈炲偷偷瞄了一眼衣秀,早些準備的紙條,這題他都不好記於腦海,有些苦澀。

    看完後道:“孫子算經下卷,有文載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減之,即得”。

    “問此題上句,術曰何句”。

    此題需背其書,否則易忘記,非是算術高人,實難答上,下半句爲題,上半句爲答。

    宋應星思索一會之後,將題書寫傳下,一會之後,考場上第三題開始傳開。

    這道題,回答,考生需將上句寫下連通即可,都提示你了,這是孫子算經下卷一處文字,看過此書的人,只要細細回味,就可答出。

    題不難,真心不難,益王都以提示這題出處,答之不上者唯有嘆息。

    學富五車是何概念,一般而言,多有涉及。

    考生們聽題後,皆思索一時,開始下筆回題。

    朱慈炲所出五題,都是取自算術十經當中,廷試數學必答題。

    此場廷試之前,幾次科考,考生們皆有拜讀算術十經,多多少少有一半人會對經典必讀算經耳熟能詳。

    北宮當中,上百官員,能答者多有一些人在,因爲就連他們也被朱慈炲逼迫,來日吏部(政部)考覈,必出算經學題,你不學來日丟官可怪不得他益王朱慈炲。

    一個國家的可悲,外國紛紛在研究我們的各類書籍,而我們卻在丟棄,他們暗中如小偷一般學去之後,蓋上自己的名字,上來就給你整一出,此是我發明地。

    那網上,一外國人,深研我華夏算術十經,並標其頭像,做何感想,我國竟無人深研,因何以,因爲他們以打倒儒學,遷罪儒家算經,只讓國人學習外國人研究完後宣傳的算術,丟棄本國曆史,是這些專家學者最可悲之處,因爲外國人學了古華夏,在將算術傳授給了華夏數學界。

    廷試穩步進行,一柱香燃畢。

    :“題四,五經算術上卷尚書定閏法,帝曰:諮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此題孔聖人曾注云以助世人解答,問孔聖人如何雲”。

    第四題出處,在於孔子,朱慈炲覺得,這些生員們應當都能答的上一二。

    孔聖人都對五經算術做了註解,你一儒生竟不想學算術,也不知算法,你還配爲孔生門徒嗎。

    所涉甚廣,儒生子弟思索後,皆默點頭,這要答不上孔子曾經對五經算術尚書批註,那你這書可白讀了,還自詡什麼儒門子弟。

    這道題,七成生員,皆對答了上來,有些則沒看過,或忘記的,因而答不上題,隨便一筆,答非所答,期望能過此題。

    半柱香後。

    朱慈炲道:“題五《張邱建算經》第三十八問(是華夏數學史上最早的不定方程問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隻;問,雞翁、雞母、雞雛各幾何?一答、二答、三答,書中如何以答”。

    這道題,共有三答,且在張邱健算經中,朱慈炲還特意點出,這是第三十八問,難度不高,真的不高,讓你按書中回答你不會嗎。

    一連五題,朱慈炲所出都不過分,一衆考生一一下筆回答問題。

    一答二答三答書中就有記載,答不上者,朱慈炲也很無奈。

    他曾有言,當官不知雞幾何,書以白讀,枉讀聖賢,可在場一衆考生都興欣下筆,這題目不難,使得下筆之人竟超八成。

    明末時,商業流通,商貿繁榮,南方學子更盛,因家中多多少少有經商,接觸拜讀。

    加之科考之前,就以通知下去,凡要參科必考算經,這些時日以來,考生們邊溫習儒家經典,每人都購買了十本算術經典拜讀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