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 >148、常何到底是誰的人
    兩人又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會之後,老九徑自離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麗質一邊低吟,一邊從藏身的樹後走了出來,“短短十字,卻有尺幅千里之勢,莫非又是那個李太白的傑作?”

    “非也非也。”羅太歲見是李麗質,咧嘴笑道:“作者,王之渙也。”接着又隨口問道:“什麼時候來的?”

    王之渙?

    王之渙又是何人?

    李麗質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識回了一句:“就在你說寂寞空虛冷的時候……”說到這裏她頓了一下,秀眉輕蹙道“這又是什麼意思?”

    她年紀尚小,又是姑娘家家,自然不懂羅太歲那些騷話。

    羅太歲聞言微汗,嘿然笑道:“就字面意思。”然後努力終結話題,“剛纔我和朋友說些私話,登不得大雅之堂,你聽聽就算了,不必當真。”

    “不會啊。”李麗質小臉上寫滿了“認真”二字,“此人得你指點,必將受益終生。”

    所謂“品酒師”的設想可謂新穎,理論上也是完全可行的,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就看那個叫老九的有多大的能力和決心了。

    羅大頭的不愧是羅大頭,足智多謀且有求必應,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羅太歲眨眨眼睛,着實沒想到她對自己的評論竟然如此之高。

    看來過去這段時間,自己一通高談闊論把這丫頭唬得不輕啊。

    “對了!方纔我聽你說到一個叫馬周的人……”李麗質突然想起來自己此行的目的,“這人真有這麼厲害?”

    羅太歲有意逗她,笑道:“可能比我說的還要厲害一點點。”說着還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出一段空隙。

    李麗質試探道:“既有如此賢才,何不向朝廷舉薦?”

    羅太歲不疑有他,實話實說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的貴人不是我。”

    李麗質眸子一動。

    千里馬應該是指馬周,貴人即伯樂,那麼馬周的貴人是……

    常何!

    李麗質第一時間在腦子裏跳出這個念頭。

    神了!

    這羅大頭簡直料事如神!

    怪不得敢自稱“羅半仙”。

    “莫非這長安城裏還有比你眼光更加獨到之人?”李麗質故作好奇。

    她明知道是常何,卻也只能假作不知。

    只聽得羅太歲道:“此人就是我剛纔說的常何,馬周目前寄居在他府上。”

    “真化府統軍常何?”

    這下李麗質可不能假作不知了,秀眉輕蹙表示不解:“我聽說這個常何才能並不出衆,要說他眼光有多麼高明……未免言過其實了吧。”

    最主要的是,再高也不可能有你高啊!

    “這你有所不知。”羅太歲搖搖頭道:“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遠見和判斷力,連太上皇都十分欣賞。”

    “皇……”李麗質因爲驚訝差點在稱呼上露了餡,幸好及時改口,“太上皇還誇過他?”隨後白了羅太歲一眼,“你又知道了。”

    羅太歲哈哈一笑,表示對於這個白眼非常受用,道:“常何早年先投瓦崗,後隨李密,兩次歸順大唐,行事極有法度,不可不謂之‘明達變通’。”

    李麗質頓時聽不懂了,質疑道:“這應該叫作圓滑吧,而且反覆無常,毫無忠義可言。”

    羅太歲擺擺手道:“所謂‘變通’並不觸及原則和底線,和圓滑還是有區別的。”

    但李麗質明顯不以爲然,小嘴一噘道:“有坊間傳聞常何原是息隱王舊部,卻於兵變之際改弦易轍,投靠了當今聖上,如此趨炎附勢,實在是不知道其底線何在。”

    羅太歲立即報以一個“你還是太年輕了”的眼神。

    “武德二年柏壁之戰,常何就隨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調往河東道作戰,受當時還是秦王的天子節制,只是未受矚目。

    及至武德三年,當今天子征討王世充、竇建德,一戰擒雙王,此役常何因功開始進入天子的視線,頗受賞識。

    之後,常何成爲陝東道大行臺所屬官員,正式效命於天子麾下,那也不過是武德四年的事。”

    要知道當時的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正是李世民。

    “由此可見,常何早已是天子部將,何來改弦易轍之說?”羅太歲反問。

    “可是……”李麗質秀眉輕蹙道:“息隱王討平河北,斬殺劉黑闥等餘孽之時,常何就在其帳下聽令,這總不會是假的吧?”

    羅太歲搖頭失笑道:“息隱王討河北之時,陝東道大行臺、山東道以及河北、河南諸州皆受其節制。

    常何身爲陝東道大行臺官員,在這種特殊時期聽命於息隱王,很奇怪嗎?”

    “那……那……”

    李麗質不禁語塞,與此同時心中還有些小懊惱,沒事和這個羅大頭擡槓幹嘛?

    硬槓誰能槓得過他?

    不過,有一點她倒是十分好奇。

    “你和常何似乎很熟?”李麗質終於問了出來。

    不是知交好友,怎會如此瞭若指掌?

    不料羅太歲很是乾脆的搖了搖頭道:“素未謀面。”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這麼多的?”李麗質奇道。

    既然不是知交好友,除了史官,誰會特意去關心一個人的生平事蹟?更何況常何又不是什麼大人物。

    羅太歲咧嘴嘿嘿笑道:“所謂大丈夫所見略同。馬周入京,別人不投,偏偏投在常何門下,足可見其非同於常人之處。”

    頓了頓後又道:“這也是我注意到常何的原因所在。”

    李麗質輕咬着粉嫩的嘴脣,作思索狀:“不妨說來細聽。”

    “依我所見,馬周選擇投靠常何原因有三。”

    羅太歲抱膝危坐,娓娓道來:“馬周入京前曾在浚儀有過停留,而浚儀縣正是常何出生之地,馬周想必是在此地聽聞了不少常何的事蹟,故而前往長安投奔,此其一也。

    長安天子腳下,達官顯貴固然衆多,卻難以結交。而常何位低權重,所任之府就在京師,其人交遊廣闊,又是武夫,馬周投靠他必受依仗,此其二也。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

    說到這裏他短暫的停頓一下,然後道:“馬周顯然是洞悉到常何在玄武門兵變前後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最終決定投在常何門下。”

    又是玄武門兵變……

    今日令人驚訝的事情太多,李麗質覺得自己快要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