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477章 一道和尚烹製出來的絕頂美味——扒燒整豬頭!【求訂閱】
    銀杏園的這波投資不大,畢竟園區小,大量投入不合適,而且遊玩只是附帶的,餐飲纔是大頭。

    這種適合全家一日遊和週末遊的地方,不管好不好玩,最終能留住遊客的,還得是地道的餐飲。

    至於遊玩什麼的,那些都是吸引人的手段。

    假如以後效益好,銀杏園可以進行二次擴建,比如擴建到一千畝大,再增加一些小動物等等,都是可以的。

    目前還是小投資爲主,現在是現金爲王的時代,寧肯把錢放在銀行裏貶值,也不能亂投資,否則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店裏,林旭把墩墩放在服務檯上,幫小傢伙撓了撓下巴:

    “下午再給你喫頓鵝肝,這幾天就不能吃了啊,喫太多高油脂的食材對你身體不好,明天開始喫牛蛙和雞腿肉,調劑一下。”

    “喵嗚~~~~”

    墩墩用圓滾滾的大腦袋蹭蹭林旭,隨即到一旁跟舒雲玩兒去了。

    林旭來到樓上,看到了車仔準備好的豬頭。

    豬頭挺大,將近二十斤了,兩隻大耳朵看起來就挺下酒。

    整個豬頭已經做了初步的處理,看起來挺乾淨,但還得重新收拾。

    林旭燒了一鍋水,燒開後將豬頭放進去燙了幾分鐘,隨即又拿出來,用冷水沖洗降溫。

    之所以這麼做,是爲了讓豬皮收縮,這樣裏面的毛茬就會向外凸出,也就比較好收拾了。

    “我去,看着乾乾淨淨的,這一煮,咋跟幾天沒刮鬍子一樣啊,毛茬全出來了。”

    旁邊幫忙的朱勇摸了摸豬頭的皮膚,發現滿是扎手的毛茬。

    魏乾笑着說道:

    “這是正常的,現在的豬毛都是刮的,毛根沒揪出來,這麼一燙自然就有毛茬了,要是老家燒松香的手法,直接把毛茬粘出來,絕對乾乾淨淨。”

    所謂的松香就是松樹上分泌的膠,燒軟後敷在豬皮上,冷卻了再揭下來,就會把豬毛連毛根直接帶出來。

    這跟蜜蠟脫毛的原理一模一樣。

    過去農村一些屠宰場爲了省錢,還會用瀝青脫毛,不過現在被叫停了,全都改成了刮毛。

    林旭拿着噴槍,對着豬頭的的皮膚燎了起來。

    用燒的方式把毛茬和毛囊中的髒東西燒掉,這樣豬皮喫起來口感會更好。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因爲豬頭的表面非常複雜,一些刮不到的地方,例如耳朵裏面、眼窩等部位,還有不少長毛,所以要把豬頭徹底燎一遍。

    只有這樣,做出來的豬頭纔會美味好喫。

    老丈人之前在揚州花錢預定豬頭,估計廚師懶省事兒沒有做燎皮這一步,再加上烹製手法毛糙,所以一家人才喫得很不爽。

    林旭燎了一會兒,換朱勇接替。

    他好奇的問道:

    “我看網上有人說扒燒整豬頭是和尚發明的,用的還是尿盆,這喫着不膈應得慌嗎?”

    不遠處的莊一舟說道:

    “我們江蘇老家確實有這個說法,但具體是真是假,那就不太清楚了。”

    關於這件事,林旭倒是很清楚,因爲任崇墨和田清瀾送的那套《御膳録》有詳細記載。

    過去淮揚地區的鹽商們不怎麼喫豬頭,只有祭拜神靈先祖時,纔會擺上牛頭、豬頭、羊頭,謂之三牲。

    祭拜完畢,豬頭是會被扔掉的。

    當時罵人豬頭三,就是因爲三牲中,豬頭的地位最低,是賤貨的意思。

    舉辦祭拜的場地,往往是在寺廟中進行。

    富豪們祭拜完畢走了,豬頭也隨手扔掉,寺裏的和尚覺得丟了太可惜,加上過去的窮人喜歡在廟門口盤踞着討要喫喝,他們便把豬頭收拾一下,用瓦盆加冰糖小火煨到酥爛,分給窮人們喫。

    這就是和尚做豬頭的由來。

    之所以用瓦盆,是因爲和尚要戒葷腥,不能用自己的鍋具烹製,加上豬頭個頭大,一般的盛器也放不下,所以才用了乾淨的瓦盆。

    瓦盆是過去寺廟中經常用到的盛器,洗手洗臉洗衣服甚至撒尿,都是用瓦盆。

    這些瓦盆是分開的,並不是同一個。

    但喫豬頭肉的人卻不管,只覺得和尚們用瓦盆燒出來的豬頭肉格外香,格外美味,尿盆豬頭就這麼傳了出來。

    前一段林旭上網查資料,看到一些所謂的學者,煞有介事的分析着和尚用尿盆煮豬頭好喫的祕訣。

    甚至還用和尚不喫葷腥、尿盆沒有尿騷味兒來強行解釋。

    看得林旭很想找個滿是尿漬的瓦盆給那位學者燉一鍋肉,看他能不能喫得下。

    原本就是一樁慈悲爲懷的善事,但在以訛傳訛之下,卻成了尿盆燒肉,而更多的人,則是好奇和尚們喫沒喫那些豬頭。

    吃了的話,那不就犯戒了?

    你想着人家有沒有犯戒,人家想的是盆裏燉的豬頭能讓幾個窮人填飽肚子……人生的方向不同,境界不同,做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林旭其實挺喜歡這個故事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法海寺還把瓦盆燒豬頭當成招待香客的大菜。

    這種行爲,要擱現在絕對會被被人罵到狗血淋頭。

    但人家卻不以爲意,香客想喫,那就做給他們喫,就這麼簡單。

    朱勇魏乾和莊一舟幾人聽完林旭的講述,覺得這才合情合理。

    扒燒整豬頭能登大雅之堂,能成爲淮揚三頭宴之首,絕對不可能讓菜中摻入尿騷味兒的,否則那些文人和鹽商們也太不講究了。

    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曾慕名去法海寺喫豬頭,喫完還特意問了做法,並寫進了《隨園食單》中,也沒見尿盆的說法。

    可見以訛傳訛的有多厲害。

    整個豬頭全都燒黑,接下來放進熱水中浸泡一會兒。

    大概十來分鐘後,撈出來,開始用小刀在豬頭上面刮,將豬頭裏裏外外全都刮洗乾淨,至於眼窩、耳洞等四角,也全都清理了一遍。

    正忙着,謝保民和戴建利走了進來。

    今天老戴原本是去二號樓喝茶的,一聽說林旭要做扒燒整豬頭,就直接上車跟了過來。

    這可是淮揚菜中的一道大菜啊,得看看林兄弟的做法。

    “嚯,收拾得夠乾淨啊。”

    戴建利看着盆裏白淨的豬頭讚歎一聲。

    就憑這細緻的態度,做出來的豬頭就不會太差。

    林旭笑着說道:

    “剛收拾妥當,等會兒還得再用溫水沖洗一下,徹底洗淨豬頭上的污垢,然後才能進行脫骨處理。”

    謝保民看了兩眼:

    “再洗一遍就可以脫骨了,別洗太久,否則豬皮泡軟的話,一碰就爛。”

    林旭又洗了一遍,把豬頭從盆裏拿出來,開始脫骨處理。

    先把豬頭下巴朝上放在案板上,從下巴的地方下刀,先將下頜到脖子之間的皮肉分開,顯露出骨頭。

    然後貼着骨頭開始剔肉,一點點將豬肉上的肉剔下來,讓骨頭暴露出來。

    剛開始很難,因爲整個下頜的筋比較多,肉和骨頭緊緊貼着,得用小刀一點點的剔,而且在剔的過程中,還不能傷到豬皮,否則賣相就毀了。

    將下頜脫出來,就稍稍容易一些了,因爲拿掉下頜骨,整個顱腔就會顯露出來,到時候再脫骨就變得輕鬆一些。

    只要小心把顱骨脫出來就行。

    戴建利拿着剔掉的下頜骨看了看,衝魏乾他們說道:

    “都看着點,掌握脫骨的發力技巧,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豬頭的整體結構,知道有多少塊骨頭和每塊骨頭的分佈位置,只有這樣,才能給豬頭脫骨。”

    這需要多加練習,只有積累夠足量的經驗,做起來纔會得心應手。

    林旭之所以這麼嫺熟,是因爲之前系統獎勵壓豬頭肉的完美級技法中,有豬頭的整個結構。

    所以他現在做起來纔沒有無處下手的那種慌張感。

    下頜脫骨後,要先將複雜的豬鼻拱部位給清出來,然後再收拾顱骨。

    賣相上佳的扒燒整豬頭,整個豬臉會呈現出笑臉,要達到這個效果,豬鼻拱就得完整,一點不能破壞。

    這個部位剔除好,接下來就是面部了。

    這也是整個豬頭最難的地方,因爲這裏的皮比較薄,有些地方甚至緊貼着骨頭,加上眼窩等部位筋膜比較多,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豬皮破皮。

    好在林旭對豬頭的構造比較瞭解,加上刀工過關,總算有驚無險的將這個部位給脫了出來。

    做完這些,整個豬頭最難的部位已經過去。

    他又將整個豬頭顱骨脫出來,耳朵一併清理出來,整個脫骨過程就告一段落。

    看着一個豬頭從三維變成平面,大家一邊感嘆這道菜的難度,一邊又對接下來的烹製充滿了期待。

    做法這麼難,喫起來肯定別有一番滋味吧?

    林旭把豬耳朵裏收拾一下,又將整個豬頭放進了清水中浸泡,先浸泡一下去除血水,順便讓脫骨褶皺的部位在水中重新舒展起來。

    只有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扒燒!

    ————————

    本章5000字,求月票兄弟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