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異相都市 >第十四章,好友與菩薩
    發達也有着前後之分,不是說所有的外國人都是一樣的待遇。

    大秦也就是才發家沒多少年,相對來說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在心底的序列,也不是說序列,就是提起之後那種不自覺的想要去親近,那種不受控制的好像見了什麼體面的人下意識的打理形象,不自覺的露出親切的笑臉,那種微微的友善,下意識的想留給人好印象的那種感覺的心理排位是比較偏後的,是比較薄弱的。

    在黃種人中泡菜思密達或者立本人才是真龍,本子更勝一籌。

    一個秦人,坑你就算坑秦了。

    有時連黑人都比不過,雖然黑人與非洲一般劃等號,又因爲那地方的混亂,較爲被人看不起。

    但總算一看就是外國人,特點是非常鮮明的。

    還有那狗屁購買力。

    錢的購買力確實更大,但是他們沒有說這個前提是需要遠離‘外國人’生活區,在當地人生活區之中…

    在外國人生活區內,那些做生意的當地人以及公司自然會以你的收入爲標準制定一個高消費特供。

    你當然可以不在這附近消費,可以去周圍的居民所生活的區域那裏,但距離遠不方便不說,品質確實是有些差的,同時還要面臨外面可能有的危險,那些地方的安全性都比較差,都是比較亂的,就好像是大秦幾十年前那樣。

    至於那什麼機會,同樣也因爲此,因爲以上問題,也有着很大的風險,打打殺殺那是常有的事情。

    倒賣,走私,開礦,土方,基建,能源,賭場…這些哪一個都掙錢,都充滿了暴利,哪一個都不好乾,都充滿着暴力,不是神通廣大的過江龍,或者心狠手辣的豪強,幹不了這個,張靈均膽子沒有那麼大,同時實力也沒有那麼強。

    至於開個什麼黑心作坊,什麼工廠之類的,或者冒充外國高端品牌或者冒充本地本土民族品牌…

    沒有資本,就那點工資,平時又愛大手大腳,重要的是承擔不起萬一失敗之後的代價。

    發達地區的人的經驗,優勢確實有,但是也要面臨保守排外,有時候人家根本不和你講道理,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講武力。

    遍地都是黃金,遍地都有人撿…

    總之,沒有什麼地方是淨土。

    來前的那心思,那澎湃的激動的心思,早就已經消失不見,早就已經不知丟到哪裏去了。

    如果不是張靈均工資比以前相對確實多出很多,有一部分特定的消費確實是便宜,還有就是簽了合同,他估計已經卷鋪蓋跑回去了。

    但是沒辦法,已經來了,已經是如此,那就只能慢慢的適應。

    也幸好張靈均在國內的那環境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從小到大也沒有享受過什麼太好的日子,反應適應的還算是正常。

    這也是沒有跑路的一個原因。

    時間就這麼在新一輪的乏味,無趣,麻木,沉淪,中一點點的過去,張靈均在這個新的地方逐漸被塑造成舊的形狀。

    一直到那天,一個朋友找上門來,一個本地人朋友,人與人之間認識有緣就行,張靈均在這個地方待了那麼長時間,自然也認識了一些本地人當地人的朋友。

    這人叫作‘樸實人’,他是在張靈均所在的那外國人住所的附近有着生意,因此而認識的,可能也是做生意的緣故這人非常的熱情,屬於是張靈均認識的第一個本地人朋友,同時關係一直非常不錯。

    他這次來是帶了一個活。

    不是公司的事情。

    而是私活。

    是張靈均以自己的身份,接的與公司無關的私活,掙一些外快。

    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利用自己外國人的身份,利用本地相應的法律不規範,幫一些人做設計。

    這不是之前說的機會與生意。

    就是在大秦國內,這種私活也是做的,這裏最多就是多了一個‘外國設計師’的名頭所帶的加成。

    但在國內也能冒充外國人,最多就是底氣沒有這麼的足。

    非要說這算機會也行…

    與樸實人兄弟認識之後,他已經幫忙介紹了好幾個活了,張靈均對此非常的感謝,關係也是這麼慢慢的親密起來的。

    但這次的活還要更加非同一般…

    這次是幫忙給一個廟設計。

    南越有一個地方叫奠邊,南越多水,唯有奠邊多山,周圍有着十萬大山,被山圍着。

    有山就有仙,山林多就會滋生神祕,就有尋仙修行者,就有信仰孕育,就有廟宇聳立,自古以來名山大川多有神靈居住。

    因此奠邊周圍的十萬大山一直便是宗教濃郁之所。

    十萬大山最爲核心,最高的主峯,雲霧繚繞,天地鍾靈,好似是天地靈臺,被稱爲‘靈臺山’。

    據傳這裏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祂途經此地的時候,曾落足此山修行問道。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就是傳說中的文殊菩薩,佛教雖然以佛作爲最高果位,但是也有點特殊。

    比如被稱爲四大菩薩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雖然只是稱作菩薩,但是在佛教體系以及民間傳說中都擁有着極爲崇高的地位。

    無論是境界,還是神通都比起一般的佛還要更加厲害許多。

    之所以沒有成佛,是因爲不願,只是因爲本願還沒有完成,是因爲本願實在太大。

    地藏菩薩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不忍世間疾苦,普賢菩薩是衆生成佛本身。

    這本願太大。

    這同樣也代表着完成之後的功德便是不可思議。

    如文殊菩薩代表着大智,代表着世間一切智慧。

    這世間一切衆生的根本便是智慧,所謂的‘佛’,真正的含義便是覺者,以無上智慧覺悟了一切的人。

    世尊在那代表着一切智慧的菩提樹下覺悟了一切,然後世間便有了一個‘覺者’,然後世間便有了‘佛’。

    文殊菩薩如若成道,與釋迦摩尼又有什麼區別?

    甚至可以這麼說,世尊就是完成了本願了的文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