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滿唐華彩 >第192章 官袍
    滿唐華彩正文卷第192章官袍唐高宗李治的第四子乃蕭淑妃所生,是許王李素節,四十三歲就坐罪縊殺了。李素節有十三個兒子被殺了九個,剩下的四人中,第十一子李璀襲封許王。

    李璀襲爵之後猶不滿足,幫忙讓兄弟過繼給高宗皇帝其它的子系,搶叔伯家幼子的爵位,因此,他一度爲中宗皇帝所貶。

    天道循環,如今李璀垂垂老矣,大限不遠,兩個兒子卻還年幼,聖人有意從他侄子中選一人來繼承他的爵位。

    這等情況下,昨日,祕書丞蔣將明帶着一個校書郎拜訪,給他出了個能彰顯聖人文治之功的主意,他當即欣喜若狂,答應上書。

    唯一的問題在於他這個祕書監是虛領,還得要與祕書少監陳希烈知會一聲,共同署名纔好。

    故而今日李璀不顧老邁之軀,親自到了未曾來過的祕書省衙門,先是好言安撫了各個下屬,並遣人去請陳希烈前來議事。

    在等待之時,他也說不了別的,說的又是武后對待李氏宗室的殘暴故事。

    “老夫九個兄弟遇害,三伯澤王的七個兒子流放顯州,一個都沒能倖免啊,誰知澤王還有一個兒子存活下來了…….”

    祕書省衆官員都不愛聽這些陳年舊事,耐着性子聽到會食之時。

    終於,李瓘的隨從匆匆趕回,卻是稟報道:“李監,不好了!”

    “何事驚慌?”李瓘見過武周朝的大場面,猶鎮定自若。

    記住網址

    “左相…….左相出了右相府,當即往宮城搶先上書了!

    “他敢?!”李瓘拿着柺杖怒敲地磚,站起身來,擲地有聲道:“放心,老夫必到御前促成大事!

    “好!

    這種結果卻是薛白未曾預料到的,依他原本的計劃,只是以李璀嚇唬陳希烈,讓兩人一同在奏書上署名。

    如今看來,陳希烈比想象中更加立功心切,一點面子都不留給李瓘。

    沒關係,讓這些鬣狗去爭吧。

    “許王走了,事成!

    隨着李瓘的背影遠去,晁衡當即激動地怪叫起來。

    “不愧是狀元郎!真是太有辦法了啊!

    薛白沒有忘記對工匠、楷書手們的承諾,第一件事便是趕到縫書院,道:“諸君安心,聖人寬厚恢宏,諸君以文辭美事爲聖人彰煌煌功業,必有重賞。”

    “漲月俸?”

    “漲。”

    “來更多人聽我們指派?”

    “當然。”

    “哎,狀元郎莫聽他瞎說……我等誓重振蘭臺,使書香傳世!”

    “對對,重振蘭臺,書香傳世!”

    薛白笑了笑,心知逼着官長們上書還只是第一步。

    他轉身出了祕書省,往將作監而去。

    將作監位於皇城最西北,是皇城所有衙署中佔地屬一屬二大的。

    一個個院落當中,工匠們正在忙碌地造着不同的器物。在這個開放的大唐,他們的技藝得以充分地發揮。

    “見過國舅。”

    “李少監可在”

    “國舅這邊請。”

    楊銛身披紫袍,身後領着一衆官員,威風凜凜地穿過儀門,步入中堂中廳,毫不客氣地在居中的主位上坐下,自有一番爲相者的氣勢。

    不一會兒,將作少監李岫匆匆趕來,有個不易察覺的皺眉動作,行禮道:“見過國舅,不知國舅前來,有何貴幹?”

    楊銛還未開口,忍不住仰頭笑了笑。

    老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右相各司其職,奏摺庶務交由右相,老夫才幹平平,只能做些粗笨之事。造紙、刊書,如此而已。

    “國舅太謙遜了。”

    “說到刊書,此前老夫與今科狀元獻上‘活字印刷術’,聖人命將作監雕版,可有成效啊?”

    “回國舅,工匠以木雕、泥坯試過,木雕易變形難以排版,泥坯則易碎,此法並不實用。”

    “實用於否,看在何處。”楊銛道,“若在祕書省有一套銅版活字,便能有大用處。”

    李岫稍稍一愣,試探道:“不知國舅此言何意?”

    楊銛笑而不語,站在他身後的元載遂準備說話,卻被他擺手止住了。

    稍等了一會,有小吏過來稟道:“李監,祕書省校書郎薛白求見。”

    李岫笑着,搖頭道:“國舅與薛白跑來逼迫我,倒不如問問我阿爺答不答應?”

    “你聽了狀元郎如何說不遲。”

    “也好。”

    李岫看向堂外,見薛白還沒有換上官袍,由此便可見其做事到底有多雷厲風行。

    兩人不久前還因私事有過爭執,此時見面卻只談公事。

    “十郎請看,這是祕書省的上書,很快將有三個舉措。”

    “你們好大膽,不問我阿爺……..”

    “祕書少監是左相,十郎認爲他會瞞着右相嗎?”

    李岫稍稍皺眉,目光看向那些舉措,明白了薛白的意思。

    順聖意而爲,李林甫不會反對,那麼只要當他是默認此事的,大家直接辦事情,反而會輕鬆很多。

    “左相已上書了?”

    “是,許王也同時入宮了。”

    李岫皺眉道:“你們希望我如何?”

    “配合,分潤好處。”

    薛白道:“這些舉措,最先收益的是右相、左相、國舅,之後是天下的名儒,國子監的子弟,十郎該看得出來,它對各方皆有利。你若鼎力支持,一則得聖人歡心,二則傳美名於諸學者,三則可挽回相府聲譽…….十郎試想,祕書省是天下最不缺識字工匠之處,若能有一套銅版活字刊行邸報,世人對右相是毀是譽?”

    說到這第三點,李岫眉頭一動。

    他知道薛白在做什麼,但這些舉措確是最先對他有利的。

    “你們要將作監配合鑄銅版活字?

    “不止,更多的工匠、更多的竹紙、更多的筆墨……還有更多的錢財,不是將作監能拿出的小錢,而是該由右相親自劃撥給祕書省,以禮聘上千名儒,僱傭上百吏員,激勵工匠、楷書手,並使邸報發行的錢糧用度。”

    “你們癡心妄想!”

    李岫倏地站起,道:“這花費,抵得上再設一個將作監了!我阿爺怎可能把如此多的錢糧撥給你們?”

    薛白道:“聖人若答應修巨編,多少是願意裁減些宮中用度,我也願將宣陽坊的宅院捐出來。”

    “你.....”

    李岫不知說什麼纔好,道:“你捐不捐,與我何干?”

    “簡單,請十郎說服右相即可。

    “我說服阿爺?你們不如直接說服阿爺,讓將作監配合便是。”

    薛白如沒聽到一般,道:“利弊已述清楚,請十郎考慮。”

    說罷,他看向楊銛。

    楊銛朗笑一聲,站起身來,徑直而去。

    若問他在此事中有何功勞?其實,在中書省改了注擬之後,楊銛就已經對聖人說了他的諫言,稱之所以把薛白送到祕書省任校書郎他是有所考慮的。

    ——“臣近來普及竹紙,不由想到聖人治理出如此盛世,當編纂一部大成的類沒有正式上奏,楊銛也就不算越權了,但在聖人心裏,這功勞依舊記在他頭上。”

    而此事竟是薛白出的主意,自有辦法給他帶來更多的人才與聲望。

    事實上,在陳希烈上書之前,楊黨就已經篤定了聖人的心意。

    李岫不是薛白幾句話就能說服的,猶坐在那裏,心道:“楊黨未免太狂了些,聖人都還未必批允,便敢來以勢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