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97章 狂瀾既倒(下)
    天下傳言,鐵嶺李氏自李成梁之後,乃有“九虎將”之說。九虎將者,成梁五子、四從子也。

    這個說法如果讓高務實評價,肯定會嗤之以鼻,因爲之前曾差點被他“辦”了的李如桂也赫然位列九虎將之一。如此人物若也堪稱“虎將”,那虎將未免太丟份了些。

    高務實還是比較認可後世的主流說法,也即史載中所云:“成梁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風,其次稱如梅。”

    李家軍傳至第二代,只有李如松毫無疑問可以稱得上虎將,如果非要再加,那也只能找出一個李如梅來了。至於其他人……呵呵。

    李如梅的一大特點是善射,外人也常以小李廣稱之。不過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李如梅的刀法也堪稱遼東一絕,李如松曾私下稱讚“不在愚兄下”。

    這話或許有自謙的意思在裏頭,但考慮到李如松爲人處事的風格一貫直來直去,倒更有可能是句實話。

    額亦都的這一箭證明了李如梅的確刀法了得。要知道,以刀撥開飛射而來的箭矢可不像武俠裏那麼輕易,從力學的角度而言,它不僅需要時機把握得足夠準確,還需要一個巧勁,否則就會斬斷箭身,而箭矢及前半截箭身依舊會保持飛行軌跡,射中目標。

    見李如梅一刀撥開飛射而來的女真重箭,額亦都也不禁微微變了臉色,再想起對方剛纔一箭差點要了自己的性命,知道此人實屬勁敵,於是不再與李如梅糾纏武藝。

    額亦都一聲令下,紅巴牙喇部一分爲二,一部分上前攔住李如梅、李寧所將之兵,一部分則以優勢兵力猛攻李平胡。

    李平胡本人雖勇悍,但此時麾下只有不到百人,哪裏是近三倍兵力的巴牙喇親兵對手?他雖然連殺七人,但麾下士卒頃刻間損失近半,已不能支。

    李成梁見勢不妙,不得已召回李如梅,打算兵行險着,乾脆揚起自己遼東總兵官的大旗使走散的家丁士兵聚集。萬沒料到此時身後的貝勒府忽然揚起了另一支白巴牙喇的旗幟,卻是安費揚古已經攻克貝勒府,從後方殺了過來。

    李如梅、李寧腹背受敵,哪裏還抵擋得住,只能護着李成梁南奔。

    但這個舉動無疑害了李平胡,額亦都將追擊李成梁的大功讓給安費揚古,自己合紅巴牙喇親兵之力圍攻李平胡。李平胡身被七箭,勉強走脫,繞行趕上李成梁時,還沒來得及參見便昏了過去。

    李成梁又悲又急,也不敢停下腳步,只能命人架着李平胡一起逃走。此時剛趕到南城門不遠,卻聽得城門口喊殺聲四起,定睛一看,城門已開,建州兵洶涌而入,城門口的明軍已然潰散。

    李成梁倒抽一口涼氣,一時間萬念俱灰,抽出腰間短刀打算自刎。李如梅眼尖,連忙奪了他的刀,道:“爹爹萬不可如此,倘爹爹身歿,此間我軍無一能活也。”

    李成梁悲聲道:“我不死,爾等便能活耶?”李如梅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但就在此時,不遠處忽然響起一聲巨響,宛如城牆倒塌之聲,李成梁父子親信等都是一愣。李如柏趕緊上前查看,很快帶了一將前來,卻是秦得倚。

    秦得倚見到李成梁卻是大喜,慌忙上前說明情況。原來他今夜值守東南門之間的城牆,下半夜忽然發現努爾哈赤城外之兵有所異動。

    他當時倒也沒料到對方敢反,只是以爲努爾哈赤人在城中,壓制不住城外部下的反對聲浪,懷疑這些人是要攻城。由於敵情不明,也不是很能斷定,因此只先調集了炮營部分大炮和一批火藥過來以防萬一。

    後來的情況不必說了,他見努爾哈赤已反,又見東南城門都有建州兵猛攻,己方正節節敗退,估計大有可能不保。東南兩處城門既然保不住,敵軍入城便已註定,此時死守已經不可能,唯有趕緊找到足夠的馬匹撤出去纔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爲此,他一邊命人收集逃散的戰馬,一邊安排火藥炸城。李成梁他們方纔聽到的就是城牆被他炸塌的聲音。

    秦得倚炸塌了城牆,但一時又不敢走,因爲李成梁沒到,他走脫了估計也免不了一死。但恰好李成梁偏偏來了,所以秦得倚才大喜過望。

    李成梁自己卻猶豫起來,城中這八千精銳有四千是他本人或者說李家直系的家丁,其餘則是如李平胡、李寧、秦得倚、孫守廉等“李家軍嫡系將領”所部,在外人眼中都是四萬“李家軍”中的一員。

    這樣一支嫡系精銳力量,難道現在就如此輕易放棄了?

    然而李成梁也猶豫不了多久,因爲安費揚古與額亦都已經緊隨其後的殺奔過來,而且這一次還不止帶來了紅白兩牛錄巴牙喇,剛剛入城的約兩千建州兵也在他們指揮下向李成梁等人包夾而來。

    李成梁慨嘆一聲,下令照秦得倚的意思從塌牆處撤離——說是撤離,其實就是逃跑。幸好秦得倚這時候已經收羅了五百多匹戰馬,紅白兩支巴牙喇戰鬥力雖強,到底跑不過奔馬,李成梁父子及親信險險走脫。

    出得城外,李成梁回頭一看,老淚縱橫。八千鐵騎,逃出來的只有四百多人,自己素來倚爲中軍護衛的李平胡身受重傷,雖然看來沒有致命傷,但沒有一年半載時間肯定難以完全康復了。

    李成梁大敗的消息不知爲何傳得極快,曹簠那邊次日就探知清楚,而他正和戚金商議該如何進行下一步打算,兵部的加急軍令忽然到了:命曹簠接替李成梁,代管此次征討建州之一應軍務。

    曹簠也不知這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又是個持重之人,在李成梁敗得莫名其妙卻又沒有準確內情得知的情況下,只能要求麻承勳與他千萬保持聯絡,兩部決定在馬爾墩寨先行會師。這實際上改變了李成梁所謂四路大軍合圍赫圖阿拉的作戰意圖,不過……李成梁自己都敗了,現在軍務由曹簠接手,改了也就改了。

    曹簠這邊還在爲了弄明白事情原由以及接下去的打法糾結,京師之中的動向居然反比遼東更快——高務實並未出手,但卻有人搶先彈劾了李成梁。

    先是都察院山東道御史韓先友彈劾李成梁殺良冒功舊事,劾章曰:

    “臣駐遼陽久,問詢李成梁往事,則曩所聞巷論,如謂首功多僞增云云皆不誣。乃更有甚者:彼遼人也,廬舍間消長,錙銖無不知,凡富室有子,輒以選士徵之,入賄乃已,其賄以產爲差,率半沒焉。壯丁健馬,鹹籍幕府,即裨將無放留。

    大約括萬戶之脂膏入一家,萃百城之精銳歸一姓,以故亦能戰;而發軍時,其家衆或人挾一首以出,遼人謂之懷挾。比歸,虜首累累,不知得自何所,堪痛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