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02章 不可告人之憂
    另外,有數千冊珍貴圖書被掠奪回日本,很多被收入德川家康修建的圖書館,日本人因此掌握了書中的知識。朝鮮的繪畫、卷軸和宗教用品同樣損失慘重,甚至連石塔和珍木也沒有幸免。

    正是因爲這些掠奪來的物品,後來的日本人才會將豐臣秀吉的大陸侵略戰爭稱爲“陶瓷之戰”或“活字之戰”。

    然而,和成千上萬喪生的日軍士兵(對死亡者數量合理的估計在七萬到八萬之間,其中一部分死在戰場上,更多的人死於艱苦的環境和疾病),以及爲了支撐這場戰爭從日本經濟中抽取的巨大財富和資源相比,文化領域的發展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如果無法攫取大量新土地,如此巨大的代價必定得不償失,而秀吉的軍隊沒能達成上述目標。因此,日本人將秀吉野心勃勃的征服亞洲之戰總結爲另外一個詞“龍頭蛇尾之役”,即開始時雄圖壯志,到頭來兩手空空。

    朝鮮之役結束一年多以後,日本的和平岌岌可危。豐臣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年僅五歲,而豐臣秀吉給他安排的“監護人”前田利家也於次年去世,德川家康再無強大掣肘。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整個日本上空,內戰的兩大陣營開始劃定。

    一方是德川家康,他被認爲是後秀吉時代日本實力最強的大名,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因此實力更勝一籌。

    支持德川的大名大多在東日本,德川自己的領地也在這裏。參加過朝鮮之役的老將,如黑田長政、鍋島直茂、宗義智和對秀吉忠心不二的加藤清正(加藤支持德川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大名僅僅效忠於秀吉本人,因此在他死後迅速改換陣營)。

    另一方是反對德川的大名們的鬆散聯盟,他們主要來自西日本,以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爲首。同德川一樣,石田也宣稱自己只是爲了維護秀吉的遺產,不過實際上他也懷着奪取統治權的個人野心。

    支持他的大名包括以下幾人:朝鮮之役中的重要人物宇喜多秀家,他是壬辰戰爭中侵朝日軍名義上的總大將,也是五家老之一,曾發誓要保護秀賴;五家老中的另一位毛利輝元,他曾經指揮日本水軍同李舜臣交過手;九州的基督教大名小西行長,他在兩次入侵中均是先鋒,參與謀劃了停戰期間的大部分外交騙局;泗川之戰的勝利者島津義弘,他割下了大量鼻子作爲戰利品;小早川秀秋,他是小早川隆景的養子,後者是在1593年的碧蹄館之戰中擊敗明軍的九州大名。年邁的隆景死於1593年,享年六十五歲,沒有子嗣。

    關原合戰以東軍的勝利告終,戰爭結束後,發生了所謂的“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轉封”,反對德川的八十七位大名的領地被沒收,然後被賞賜給幸運選對陣營的大名。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動亂中,豐臣秀吉之子秀賴沒有被廢黜。他保住了大阪城及其周邊六十五萬石的領地,雖然只有他的父親留下來的三分之一,不過仍然是日本領地最大的大名之一。

    德川家康知道,除掉這個孩子的時機還未成熟,日本人還沒有忘記秀吉的權威。現在離太閣之死不過兩年,如果選擇在此時徹底顛覆豐臣家,那些剛剛向德川宣誓效忠的大名勢必會生叛心,同盟必然瓦解,部分大名會選擇站在秀賴一邊。從取得關原合戰的勝利到滅亡豐臣家,德川家康又耐心地等待了十四年。

    與此同時,壬辰戰爭對朝鮮的影響比對日本還要大得多。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朝鮮人因秀吉的侵略直接喪生,其中既有浴血疆場的戰士,也有手無寸鐵的平民。除此之外,戰爭導致大量人口流離失所,很多人死於接踵而至的饑饉和疾疫,再加上那些被掠爲奴隸再也沒能回家的人,朝鮮損失的人口很可能高達兩百萬,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

    日本人在第二次入侵時推行的焦土政策,以及農民棄田外逃的現象,給朝鮮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特別是南方的糧倉慶尚道和全羅道。朝鮮農田的損失率高達五分之四,這不僅意味着食物供給嚴重不足,也意味着政府稅收收入大幅減少,而當時的政府急需稅金重建國家。

    朝鮮從未從這次打擊中完全恢復過來,戰爭結束百年之後,它的耕地數量仍然沒有恢復到戰前水平。戰爭結束兩百五十年後,曾經的王宮景福宮仍然是斷壁殘垣。

    這種衰落又導致了另一個嚴重後果,即當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因爲小冰河期的影響以及努爾哈赤自己作死的排斥漢人政策,後金開始出現嚴重的饑荒,於是後來不得不南下征服朝鮮——朝鮮一觸即潰,被迫上貢,開始了既對大明稱臣,又對後金稱臣的“雙端上貢”,國內水深火熱、一團亂麻。

    整個東北亞的局勢,都被這場戰爭所影響,而且幾乎全部都是消極影響。這顯然不符合高務實的理想——他希望捏合這些力量用於對抗“西風東漸”。

    如何讓壬辰之戰的消極影響儘可能降低,同時利用這場戰爭達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纔是高務實如家長般操心的真正原因所在。

    不過,高務實擔心自己的後手安排得晚了些,這卻有些小看了高逸民,或者說小看了京華在遼東的力量。

    高逸民是能帶兵的人,他判斷出既然前方曹簠大軍剛過,努爾哈赤面對三面合圍又不可能還留下多餘的兵力在外晃盪,那麼這一路追趕無疑就是安全的。

    於是,高逸民在遼陽以高務實的命令帶了三百家丁直奔撫順關而出,追趕曹簠大軍。

    撫順關雖然是邊關,但現在是在大明朝,邊境與後世的規矩可完全不同。簡單的說就是女真人要入關很麻煩,需要很多手續,而明人要出關卻很方便,幾乎暢通無阻——畢竟關外的女真各國名義上都是大明的衛所,沒理由我堂堂明人居然不能去。

    尋常人都能出關,高逸民自然更不必說。三百騎丁在他的帶領下揚雪如塵,沿着渾河河谷一路向東,在楊元尚未趕到之時便抵達了赫圖阿拉城外。

    算算時間,正是明軍三將開會、高務實與劉馨縱論女真局勢之時。

    “報!”曹簠帳外響起傳令親兵的聲音:“大帥,京華高參謀求見。”

    曹簠一愣,問道:“哪位高參謀,可是逸民先生?”

    外頭答道:“是的,大帥。”

    “逸民先生到哪了?”曹簠連忙站了起來,對戚金與麻承勳道:“逸民先生此時前來必有要事,我等且出帳一迎。”戚金、麻承勳欣然起身,雖曹簠一同出帳。

    高逸民只是高務實的家丁,在京華遼東有些地位罷了,本不值得堂堂副總兵親迎,但曹簠剛纔其實已經說明了原因:仗打到現在這個份上,高逸民卻來了,那必然是有要事。而且高逸民絕不會是主動要插手什麼,只能是秉承高務實的命令而來。

    既然是高司徒的信使甚至代表,那又豈能不迎?回頭萬一高逸民給高司徒的彙報中提一句他曹某人傲慢無禮,高司徒會怎麼看?那還了得!

    一出帥帳,曹簠便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笑着道:“曹總戎別來無恙,逸民又來叨擾啦。”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神霸天下2”、“玄遊冥”、“單騎照碧心”、“年久失修nn”、“書友”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