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11章 野心
    三十萬兩在大明萬曆朝顯然是一筆鉅款,滇緬之戰的頭期軍餉都只是這個數。現在高務實居然認爲這筆稅款能有這麼高,吳兌當然很喫驚他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但高務實的答覆很簡單,道:“我大明一半的瑪瑙產出將來都要出自於此,有眼光的豪富之家焉能錯過?雖然這門買賣投資高點,五年也未必能回本,但十年呢?百年呢?這可是一本萬利的長久買賣,而且還旱澇保收。”

    梁夢龍笑道:“日新說得這麼好,若不是怕被彈劾,夢龍都恨不得去分潤一些了。”

    “那就去呀。”高務實笑道:“彈劾什麼?戶部新建邊城、邊牆之所費要從這裏出,那也就意味着去阜新投資便是支持‘實邊’,實乃利國利民之大計。以皇上之英明豈能不知其中道理,任他什麼彈劾也不會奏效的。”

    梁夢龍哈哈一笑,道:“倘若真有這一日,一定請日新你指點一處富礦。”

    高務實也笑道:“好說好說,一定一定。”

    梁夢龍是北直隸真定人,他對於投資阜新這種地方並不排斥,但吳兌是浙江山陰人,對投資如此遠的地區就敬謝不敏了,因此沒有插嘴。

    等這個話題過了,吳兌便問道:“阜新有如此多的瑪瑙,建設新城又有日新這般妙策,想來是大錯不錯了。不過,那丹東又是個什麼情況,難道也有珍寶珠玉?”

    寶石是幾乎沒有的,但丹東本身就是個寶石,它的價值主要在於地理位置,用高務實的話說就是區位優勢。

    丹東的位置在大明遼東與朝鮮的交界處最南端的鴨綠江邊,其北面的鎮江堡名字由來便是鎮守鴨綠江之意,鎮江堡對面就是朝鮮的北部重鎮義州。

    丹東位置之所以重要,與朝鮮的關係很大。不過原本朝鮮入貢都是從義州出發,第一站便落腳於大明的鎮江堡,如果修建丹東城,朝鮮人倘若仍從義州出發,那麼第二站就應該去丹東了。

    可以說,高務實要建立丹東城肯定是看上了與朝鮮的貿易,或者說得更明白些,就是他打算擴大與朝鮮的貿易。

    不過邊境貿易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更大的理由還有兩個。

    一是丹東位於鴨綠江口,而鴨綠江雖然不能全線通航(上游長白山區河道狹窄,水流落差比較大,通航不便,因此後世紅朝乾脆建了一堆的水電站。),但下游是可以通航的,甚至可以通航三千噸的大輪船。換句話說,此時此刻連大海船都能開進鴨綠江下游河段。

    高務實倒沒打算把大海船開進去浪,他主要是認爲這很方便運輸物資——鴨綠江通航河段能抵達寬甸,這就意味着大明可以用水運供應寬甸所需的軍備物資,而不必讓人從遼陽甚至更遠的內地運送物資補給。寬甸物資充足,則建州女真不敢覬覦。

    除此之外,丹東本身也適合建設海港,這處海港雖然因爲現在人口不多,貿易功能暫時還不明顯,但它有一個好處,即在不久後的援朝戰爭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此前曾經說過,朝鮮現在虛弱得很,豐臣秀吉二十萬大軍攻朝之時,朝鮮毫無抵抗之力,只能依靠大明爸爸相救。

    但大明當時其實也打了個呆仗,由於朝鮮本土幾乎丟了個乾淨,大明援軍所需的一切軍需物資幾乎都要靠自己攜帶(後期好點,收復了半個朝鮮之後,朝鮮多少能提供一點軍糧,但仍然不足),於是大明由陸路從遼東源源不斷地往朝鮮運送物資。

    說實話,這個操作就很傻了,因爲一來遼東本身的物資就不豐富,二來這一路的運輸線絕大部分是山地,運輸難度相當大,損耗相當高,所以這種運輸幾乎可以說是典型的虛耗。

    大明清丈田畝之後,兩個最重要的產糧區其實是湖廣和山東(這個不僅和糧食產量有關,還和徵收制度有關)。所以按照高務實的意思,這場仗最省錢的打法肯定是由山東走海路給丹東運糧,然後再視戰況決定從丹東走陸路往朝鮮內陸,亦或者繼續走海路往朝鮮前線沿海地區運送。

    以高務實的估算,這樣的運輸方式至少能降低一半以上的損耗。即便這場仗的其他方面完全與原歷史上打得一模一樣,僅靠運輸方式的改變也能保證李如松打下開城之後不至於因爲物資不足而不敢再進。

    試想一下,如果歷史上的李如松能一路平推日軍下海,後來怎麼會還有援朝第二階段作戰這種事?那可是少打幾年的大事啊。

    另外還有一點現在高務實不會對外人說的,就是丹東的建立其實還有他覬覦朝鮮的原因。朝鮮雖然位列朱元璋定下的不徵之國之一,但高務實向來有辦法“承祖意而不遵祖制”,對於朝鮮他是有想法的。

    沒有朝鮮半島在手,大明要出兵日本其實還挺麻煩,雖然京華的艦隊夠強,但再強也不如從朝鮮發動近距離攻擊。

    就算不提攻打日本,拿下朝鮮也便於大明防備日本。後世日本的侵略路線並不複雜:先朝鮮,再滿蒙,最後全中國。事實上不止“田中奏摺”,豐臣秀吉差不多也是這個思路,總之都是要先拿下朝鮮。

    既然如此,大明自己先拿下朝鮮不好麼?至少也多了一個緩衝地。就好比甲午戰爭時如果清軍能在朝鮮獲勝,顯然整個局勢都會不同。

    至於不徵之國什麼的……其實萬曆援朝戰爭之後,朝廷內部也有官員認爲應該直接吞了朝鮮,只是保守派力量更大,再加上這個過於要臉的大明覺得有些抹不開面子,所以最終沒能成事罷了。

    現在有了高務實這個“不賺就是虧”的傢伙在,怎麼能容忍白打一場?

    人不能沒有理想,國家不能沒有野心。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與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