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0章 北洋遠征(二)
    京華北洋艦隊“登州”號,是由京華北方造船廠建造的一艘一級巡洋艦。該級戰艦擁有2400料(1200噸排水量)的大塊頭,爲兩層甲板炮標準戰艦。

    全艦配備各類火炮52門,其中位於艦艏和艦艉的兩門主炮爲當時京華最大的一號重炮,另配有14門二號重炮、36門三號中炮,全艦定員346人。此次遠征,四艘巡洋艦和兩艘高速偵察艦是全艦隊僅有的不裝載陸師部隊的戰艦。

    由於該級戰艦的一號艦是劃撥給南洋艦隊的“萊州”號,故京華內部也將同級戰艦稱之爲“萊州級巡洋艦”。

    具體到北洋艦隊之中,兩艘“萊州級”一級巡洋艦“登州”號、“金州”號,就是僅次於身爲三級戰列艦的旗艦“劉仁軌”號的最強大戰艦。

    高振炘以兩艘堪稱絕對主力的萊州級巡洋艦去挑釁西班牙大珍寶船艦隊,單從雙方的噸位上而言,還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因爲西班牙艦隊的大珍寶船噸位可不比這兩艘萊州級巡洋艦小。

    不過,高振炘對這兩艘戰艦的實力很有信心,該級戰艦是採用高務實口中的“中西合璧”設計理念建造,是一艘典型的三桅帆船戰艦。所謂三桅帆船,就是設置三根桅杆,首桅、主桅與尾桅。首桅與主桅掛載橫帆,尾桅則掛載斜掛大三角帆。

    橫帆是一種簡單而古老的帆具,將帆系在橫桁上,再以其中心懸於桅杆,形狀爲長方形。此外,雖然橫桁可繞桅杆大幅度轉動,卻仍只有相同的一面受風。

    三角帆是後來出現的縱帆之雛形,在桅頂斜懸掛一根長桁,上端遠高過桅頂,下端接近甲板,如此可使繫於其上的帆二面受風。

    此種設計最大的優點是速度與靈活兼固;橫帆易於製造且受風面積大,而斜掛大三角帆則有助於適應風向,不必如從前一般,必須等待最合適的微風出現才能航行,增加了船隻的靈活度。

    船帆面積的擴大,意味着船體尺寸可隨之增加,速度的提升與裝載容量的增加,使得這種帆型出現之後船艦的航程與性能急遽上升(此設計在歐洲已經出現)。

    但萊州級如果只是這樣做肯定不至於讓高振炘有如此信心,實際上歐洲人此時使用的全帆乃是軟帆,而京華則一貫使用中式硬帆。

    軟帆的優點是喫風大,所以面積可以更大,在風力較大、風向合適的時候,速度和負載有很大的優勢。甚至相同的桅杆軟帆是另一個部分的部分,可以較大幅度的去調整帆,有利於避免礁石岩石,另外因爲軟帆可以全收,在面臨風暴時也相對比較安全。

    但軟帆也有不少缺點,比如說操作複雜,人員龐大,掛帆時間長。此時西方大船的帆由方帆、拉丁帆和斜桁帆組成。

    這就導致操作中有許多模塊化、十分複雜的程序,比如滑輪只能用來調整繩索,不能直接升起帆等等。

    在後世一些風帆時代的航海或海戰影片中,西方船隻上之所以有那麼多船員,主要就是因爲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單純爲航行服務而非戰鬥,因此不得不提高人員配備,以免遇到需要戰鬥的時候戰鬥人員不足。

    中式硬帆的主要優點則是受風效率高,它們可以繞桅杆轉動,因此可以做到所謂的“八面迎風”,靈活性和適應性很強。

    另外還有一點經常被忽略或者誤會的地方,就是硬帆其實比軟帆更輕,而且因爲有支持骨,所以對帆面本身的質量要求很低。

    在實際航行中,就算破了很多洞也沒有太大的關係,這船依然能走,而不是如軟帆一樣,經常因爲一個破洞被風扯大而導致嚴重破損,必須趕緊更換才能維持行進。

    這樣一對比就知道,以同樣重量、同樣面積的帆來說,硬帆的優勢更大,成本還低很多。但是請注意,軟帆的船一般帆面積會做得非常大,而桅杆又高,於是也能抵消這個優勢。

    然而帆大杆高這個優勢又帶來了桅杆容易折斷之類的麻煩,因此西式帆船的桅杆上都有加強纜以穩定桅杆。但是這又使得風帆無法繞桅杆轉動,所以西洋的橫帆在側風下的效率很低,於是他們便用衍帆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上後來西式帆船又發展出的翼帆,以此進一步加快了航速,不過這玩意目前還沒出現,高務實暫時不必理會。

    總的來說,在歷史上,西洋帆船用帆的總面積戰勝了中國帆船的單位面積效率,一艘850噸左右的西洋帆船的總帆面積可以達到6個籃球場那麼大,而戰列艦的帆面積可以超過10英畝。

    高務實記得最後一次帆船藍飄帶的獲得者平均速度已經可以達到16節左右,而一戰時期的燒煤的蒸汽軍艦也不過就是這個水平而已。

    在京華以前,中國帆船還有個問題就是炮位和防禦力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的起因則是同一個原因造成的,就是後世讓很多中國人自豪的隔水艙設計。

    這個問題其實是這麼回事:如果整個船沒有隔水艙的話,你只需要一個口子就能把貨物吊入艙裏,再通過移動貨物的位置,把艙位裝滿就行了。

    但是如果有隔水艙,你就需要在每個艙都開口才能把整條船裝滿,於是你的甲板上就會有好幾個口子,下層的主甲板也是,再下層還是,於是你就會損失相當多的炮位。

    中國帆船由於有隔艙的隔板來支撐結構,所以建造的時候要麼不使用肋材,要麼使用的很少。而西洋帆船由於沒有隔艙來支撐結構,因此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軍艦,幾乎一根連着一根。

    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禦效果,比如拿破崙時代的18磅艦炮的實心炮彈,在300碼的距離外甚至不能對46英寸厚的肋材造成決定性損傷,抵近射擊也無法貫穿。

    要知道,當時每個英國戰列艦的炮位左右兩邊各有一根肋材,因此真實的海戰中被擊沉的軍艦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多數都是俘獲。

    美國在獨立戰爭之後,就利用北美大陸豐富優質的木材資源,精心打造了一批橡木戰艦,這批戰艦在與其後英國企圖重新奪回北美殖民地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次戰爭的海戰中,英國戰船在中遠距離發射的炮彈常常被美軍艦船的船體彈開,使得英國皇家海軍引以爲傲的炮擊技術無法發揮優勢,英國船員爲之驚呼爲“鐵船”。

    而美國軍艦仗着船體結實而大量裝備短重炮,與英軍大打近程炮戰,結果英軍反而被美軍強大的近程火力打的傷亡慘重,從而使得年輕的美國海軍贏得了海上的勝利。

    [注:當然美國陸軍就沒這麼好運,被從加拿大過來的英軍打得連首都華盛頓都丟了,結果讓英國佬把總統府都燒了。好在總統府是石制建築,只是被燒得烏黑,後來美國人只好把總統府刷白……這就是美國白宮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