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6章 神權陰謀
    高務實對這些既不信也不在意,只是問道:“有什麼要求?”

    高陌道:“此位須斷盡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五下分結盡,乃得阿那含。這‘五下分結’是: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欲界的修道所斷惑,至此已經斷盡。

    總之,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所有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將會離開欲界,上升色界或無色界,在那邊入涅盤,不再復還欲界。”

    高務實和劉馨對於這一大堆的“界”根本鬧不明白,高務實沉吟不語,而劉馨乾脆問道:“這一條和上一條能不能一併算?”

    高陌苦笑道:“老朽所知都是從內務部的彙報所得,研究得也不算深,能不能算作一起,恐怕也不是老朽說了算的。”

    高務實摸了摸下巴,擺手道:“那就暫且跳過,說一說那個阿羅漢果。”

    高陌點了點頭,道:“阿羅漢果,意爲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這‘阿羅漢’在梵語中應該是念作‘阿拉漢’,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此處之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證入涅槃,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爲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也就是說,如來的果位,也是阿羅漢。”

    劉馨咋舌道:“厲害了。”

    高務實則問道:“這個阿羅漢果又有什麼要求?”

    “得阿羅漢果,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乃是解脫道中最高果位,即得道者、聖者的意思。此乃南傳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情慾、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的一種稱呼。”

    高務實擺手道:“既是最高果位,那他們肯定是聖者,這我知道,我是問如果要證阿羅漢果,前提是需要做些什麼?”

    “老爺,關於阿羅漢果,老奴這裏的確看到過一些說法,但大多玄乎得很,恐怕老爺和劉小姐都不太有興趣聽。”高陌苦笑道:“若要簡單些說,大概就是‘不可定義’。”

    “不可定義?”高務實有一種想翻白眼的衝動。

    高陌想了想,道:“按照上座部的說法,得證阿羅漢果,不一定會馬上進入‘無餘依涅槃’,在那之前的‘阿羅漢’依然會在塵世生活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阿羅漢們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無法簡單地給出定義說阿羅漢一定會如何如何。”

    高務實皺眉道:“什麼意思?”

    “譬如在我們大明或以前的歷朝歷代,對於聖人、聖者,一般都會認爲他們樂於助人,但證阿羅漢果者卻並不一定是這樣。

    按照上座部的說法,證得阿羅漢果以後,是否要積極地幫助別人,決定於阿羅漢自己的意願。大多數阿羅漢都很積極地幫助別人,如沙利補答,也就是舍利弗尊者、馬哈摩嘎喇那,也就是大目犍連尊者。

    但是也有些阿羅漢是獨自住在森林裏,沒有積極地幫助別人,如安雅袞丹雅,也就是憍陳如尊者。”

    劉馨忍不住笑道:“哈,我懂了,原來阿羅漢的特點居然是隨心所欲。”

    高務實卻輕哼一聲,撇撇嘴道:“我看,應該是上座部沒法解釋釋迦摩尼的親傳弟子們爲何行事各有不同,於是乾脆便用‘不可定義’來定義阿羅漢了。”

    劉馨道:“那敢情好啊!你看,只要你能被他們承認‘得證阿羅漢果’,那麼從今往後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反正都是對的——因爲只要一句阿羅漢‘不可定義’,就什麼都解釋過去了,這理由簡直無敵啊。有這條理由加持,怕是連羅馬教宗都只能羨慕你!”

    高務實順着劉馨的話一想,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了,一邊笑一邊搖頭,道:“看來你說的沒錯,神權這種東西,有時候真是無敵,完全不講道理。”

    那是自然,一個人不管幹什麼都是對的,可不是太不講道理了?

    其實高務實和劉馨這樣的評價也不算錯,神佛本無相,隨緣幻化相。所以在上座部佛法中,的確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描述去定義阿羅漢是什麼樣子,一定會做什麼,一定不會做什麼。

    無論做什麼,還是沒有做什麼,在阿羅漢心裏,總之都沒有執着的念頭和妄想。如

    果要描述,那麼一切行爲都要用否定再否定的句式。比如對於斷除五上分結中的無色界貪來說就是:不禪定?不執着於禪定,也不執着於不禪定。

    上座部認爲,阿羅漢的行爲是世人難以理解和揣摩的。他沒有純粹的動機,一定要幹什麼或者幹成什麼?他也沒有純粹的厭惡,一定不要什麼。

    他隨時可以對任何事情提起興趣,又隨時可能放下。有自己時刻都在變化的想法,又有“如如不動”的精神。

    你說他慈悲,他放下了衆生,沒有衆生相;你說他不慈悲,他卻也偶爾講一講佛法,度一度世人。

    他一定會做好事、做善事嗎?不會的,因爲他的心裏沒有好壞善惡。他可能不犯戒,但也不執着於持戒。他可能沉迷於聲色犬馬,卻始終心如明鏡。他沒有什麼煩惱,卻享受着世間的美好。他沒有什麼眷戀,卻依然會樂此不疲的做着每一件事。他不會在意別人說什麼,卻也未必不會跟別人擡槓或吵架。

    太多太多了,說也說不完,總之阿羅漢的一切,就是那麼自然而然。這種狀態讓高務實和劉馨兩個“凡夫俗子”來形容,可不就是隨心所欲麼?

    此時劉馨有些得意,斜睨着高務實道:“現在肯承認我的想法不錯了?《三國志》雲: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你若能讓各國僧團聯名爲你的阿羅漢果背書,今後這南疆就真的是任你展布了。”

    高務實笑了笑,看起來算是默認了。不過他行事更注重細節,想了想又道:“這上座部的果位既然分了四個等級,他們又不承認禪宗的頓悟,想必應該是不能越級獲得的。那麼我想,我若真要以取得果位的手段來獲得神權加持,恐怕也不能僅靠一次‘結集’,最好也分作四步……”

    “老爺睿見,老奴也是這般看法。”高陌很少見的主動插話,道:“老奴以爲,不妨分作這樣四步:

    第一步,老爺以京華東家的身份在南疆廣泛佈施各國僧團;第二步,依舊以此身份捐贈各國每國至少一座大型寺廟;第三步,命各國僧團清點經書並由京華出資印刷,廣爲流傳;第四步,召集各國僧團高僧並從錫蘭延請名僧,於定南城結集,校正並統一對《巴利三藏》做出最權威的註解。

    在做這第四步之時,老爺甚至可以考慮承諾會將《巴利三藏》乃至於上座部佛教推廣至南洋、東洋甚至我大明中原。如此一來,對於上座部諸僧團而言必是功德無量,換個‘阿羅漢果’想必不成問題。”

    高務實皺眉道:“推廣至南洋還好說,中原如何推廣?莫非還要先譯爲漢語?”

    “有何不可?”高陌笑道:“咱們只要譯了,拿到中原來分發一下即可,至於大明百姓信與不信,那卻與老爺何干?須知昔年玄奘法師取回來那麼多經書,中原因此形成了唯識宗,但如今中原大行其道者卻是以禪宗爲最盛呀。”

    這個解釋高務實覺得還行,點了點頭,卻又苦笑道:“北洋遠征艦隊給我掙了一筆意外之財,可現在看來,這筆錢也落不到我口袋裏,卻居然要拿去修寺廟了。”

    他搖着頭對劉馨道:“不瞞你說,我真是從沒想到過有一天我會佈施僧團、捐建寺廟、譯印佛經、號召結集。唉,想我當年去廟裏,甚至從來都不上香,只是光看風景的——因爲我覺得那些地方的香真是賣得太貴了。”

    劉馨一開始還聽得挺認真,甚至打算出言安慰一下,結果聽到最後一句,實在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只有高陌聽得一頭霧水,暗道:我怎麼不記得老爺去過寺廟?難道他說的是在土默特的時候?那也不應該啊,老爺在土默特是降三世明王,他不找別人要香火錢都不錯了,誰還敢找他要?

    ----------

    感謝書友“dj000214”、“A夜煙客A”、“曹面子”、“doni”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