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8章 暗手
    道理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高務實與朱應楨都同意劉馨的看法,不過他們二人對此的態度卻不盡相同。

    朱應楨保持之前的態度,笑道:“那就好,那就好,既然是買船運糧,我看這事應該可行。雖說京華的艦船少了載炮會便宜很多,但他既然需要泰山壓頂之勢,供應軍糧的壓力必然不小,估計這筆生意不會太小,怎麼也是個賺錢的機會。”

    但說完這一句,他才忽然想起來賣船本身和他沒關係,因爲京華船廠是高務實“獨資”的,他這句話有點管得太寬。

    所以朱應楨連忙打着哈哈補充道:“當然這還是要日新你自己拿主意,我就是轉達一下消息。”

    高務實笑了笑,照顧他面子地道:“國公哪的話,豐臣秀吉是找海貿同盟商量買船,這可不是務實一人之事。”

    朱應楨又打了個哈哈,似乎當真了,又似乎只是爲了避免冷場的賠笑。劉馨在一邊見了,心裏卻有些感慨。

    高務實當初拉攏這羣勳貴的時候,說實話她並不看好,覺得這麼一羣廢物,拉攏過來沒準反而是累贅,很可能是“我們這邊的意大利人”。

    沒想到高務實還真是個廢物利用方面的人才,生生用一個北洋海貿同盟把他們給圈住了,現在居然成了高務實朝中勢力的一部分——說不定還是很有分量的一部分。

    畢竟,文官雖然不怕勳貴,但那不代表不怕抱團的勳貴。抱團的勳貴連皇帝都不得不給面子,而這羣勳貴偏偏還是高務實這麼一個強大文官派系核心人物捏合起來的,誰要不給面子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現在看來,這羣勳貴雖然打仗沒什麼用,但至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懂分寸、知進退。嗯,看來勳貴集團真的成了某種政治化的集團,而不再是大明初年那種軍功集團,只是他們依舊具備代表軍功集團的一些實力——比如控制五府軍籍百姓。

    不過優點歸優點,劉馨還是覺得朱應楨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涉外軍政方面的敏感度太低了。自己都把問題說得差不多明擺了,他還沒看出來。

    好在朱應楨雖然沒看出來,但高務實顯然看出來了。

    高務實和朱應楨客套完,故作沉吟之色,緩緩道:“北條氏一旦失敗,日本關東再無人膽敢對抗豐臣秀吉,日本一統也就爲時不遠了。此事……劉姑娘,你認爲是好是壞?”

    劉馨道:“顯然弊大於利。”

    高務實微微一笑:“還有利麼?利從何來?”

    劉馨和他說話比和朱應楨說話輕鬆自然得多,當下單手一攤,道:“縱觀古今中外,一個統一、和平、有序的市場,顯然更有利於貿易——除了軍火貿易之外。”

    高務實笑了笑,轉頭問朱應楨:“我們每年給日本賣過去多少武器裝備?”

    “呃,日新是指?”朱應楨看起來略有些尷尬。

    走私火炮的事情高務實不僅知道,而且之前就向朱應楨點明過,朱應楨見高務實只是淡淡地笑着,卻並不解釋,只好輕咳一聲,道:“這個……大炮方面的情況日新你也瞭解,我就不多說了。除此之外,火槍算是大頭,火藥也有一些,再其他的話主要便是鐵錠、青銅錠。

    日本人鍛造手藝還不錯,但他們的冶煉規模不大,似乎也沒多少鐵礦之類的,經過這些年的貿易,他們的冶金產業基本都是靠咱們送去原材料才能開工,原材料也就是鐵錠、青銅錠這些。”

    他說到這裏,見高務實依舊不打算搭茬,又輕咳一聲,尷尬道:“以上這些,每年的貿易額大概……可能有三四十萬兩。”

    高務實知道他這話打了埋伏,京華內務部方面的調查顯示,以上貿易額最少應該在五十萬兩以上,而且由於海貿同盟的產品賣得並不便宜,其中的利潤可能達到三成以上甚至四成。

    不過高務實不是完美主義的理想派,此刻也不打算站在什麼禁售的立場清理舊賬,而是在心裏盤算了一下規模,然後皺眉道:“這麼說來,日本人現在手頭至少有五萬杆京華產的制式火槍了?”

    這個規模真的不小,大明搞了這麼久的改革,全國換裝的部隊也只有二十多萬,而且還並非都是最新款。大明這二十多萬杆京華火槍,從隆慶二式到萬曆一式,再從萬曆一式到萬曆二式,一共三款都有裝備——當然,肯定是越精銳的部隊裝備的火槍款式越新。

    但朱應楨這是總算給了高務實一點“好消息”,他搖頭道:“應該還沒到這個數,據我瞭解,他們手頭的火槍最多四萬杆,主要是一開頭買得比較多,後來逐漸的就少了,購買的貨物也從火槍變成了火藥。”

    哦,原來是這樣,高務實馬上明白了過來。

    別看日本戰國在後世好像挺有名的,但實際上當時的村長……不是,大名們財力都有限,雖然從葡萄牙人到來之後,他們就開始瞭解火槍的威力以及在戰爭中的作用,但限於財力和冶金、製造能力,能夠裝備的部隊很有限。

    這一世由於京華這個BUG的存在,日本國內的大名們也發現了一個“真理”:造不如買!

    於是乎,各大名也好,逐漸掌握朝政的豐臣秀吉也罷,都開始大量購入走私過去的京華制式火槍。但剛纔說過,他們財力有限,不可能裝備太多,而且真裝備那麼多也用不起——火藥也得找京華購買。

    而這裏頭還有個問題,京華火藥的一項重要原料硫磺,本身就是從日本購入。因此日本在某個程度上,實際是拿自己的錢買自己的產品,京華這邊主要只是消耗了一些硝。

    但此時的大明並不太缺硝石(主要還是消耗量對比後世來說太小),四川多地都有硝石礦,湖廣(湖南湖北)、雲南甚至南直隸(後世安徽)等地也都有產。這些產地又大多不是什麼富裕地區,京華很容易就掌控了大量硝石產區。

    再後來,因爲高務實不太願意挖國內的硝石,於是又從土默特購入——後世內蒙古大批地方都產硝石。土默特的蒙古人現在有些像後世的中東和俄羅斯,除了賣資源之外也沒什麼其他的致富項目,何況京華買的這些礦大多隻需要直接裝車就好,土默特只需要出人做事就好。

    因此雙方一拍即合,高務實花不了多少錢就能弄到原料,土默特沒出多大力就能源源不斷拿到銀子——但他們馬上買了其他東西——簡直是最理想的雙贏。

    土默特硝石便宜,日本硫磺更是便宜到爛,京華只出了點炭,結果製成火藥之後賣到日本,價格翻了十倍不止。

    看來技術壟斷的確是賺錢的不二法門,畢竟日本人的火藥技術是以前從中國學過去的,而當時的中國雖然發明了火藥,自己卻走了邪路,老喜歡往裏頭加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嚴重影響火藥性能(比如喜歡加各種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