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54章 言出法隨(上)
    皇帝中午至翊坤宮,前後不足一個時辰,下午回到乾清宮之後便讓司禮監擬旨,傳給高務實,一番溫言勉慰,命他出而視事。

    高務實自然是一如既往地婉拒了,於是第二道聖旨隨後又至,高務實則繼續婉拒。

    到了第三道聖旨下來之時,便依照以前的規矩,是由司禮監權掌印太監陳矩與東廠提督張誠二人聯袂而來,這一次下的不是尋常的聖旨詔書,而是制誥,亦稱誥命、誥封。

    明制,一至五品官及其妻之冊封,授之誥命;六至九品官員及其妻之冊封,授之敕命。

    此封誥命信息量很大,皇帝直接無視了高務實尚在閉門不出的事實,直接下了血本,共有如下幾條。

    其一,將高務實的文散官官階由資善大夫升爲資政大夫。

    大明的散官制度與唐宋時不同,表現爲按官授階,因此散官的地位與作用有些下降。其與官品相配,明散官也分爲九品十八級,從九品至正五品及正、從一品每級又有初授、升授兩等,從四品至正二品則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

    散官的授予辦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司時賜予初授散官;初考稱職時,賜升授散官;再考功績顯著者,賜加授散官。倘若是考覈平常者,則不賜升授或加授散官。

    除給散官外,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官一品至六品,經再考,可參照散宮同時授予勳級。因此,散官與勳級既是附加性官銜,又可視爲考覈制度的補充,但與實職和俸祿並無關係。

    高務實是去年才履新的戶部尚書,任職迄今不及一年,正常來講肯定不到升授文散官官階之時,因此這是典型的破格。

    其二,將高務實的勳階由治政上卿升至柱國。

    勳階,這個剛纔上面已經說了,本身不算什麼大事,但一般也不會濫給,因此如果提前賜給,則是不小的榮譽。

    治政上卿乃是正二品的勳階,高務實現在就位居這一檔,但柱國卻是從一品的勳階,在整個勳階體系內僅次於上柱國(注:不同時期稱呼不同,有時也把上柱國分爲“左柱國”、“右柱國”,意義基本一樣)。

    能獲得治政上卿勳階的官員是有嚴格限制的,一共只有如下人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襲封衍聖公、真人。

    而柱國的標準顯然就要再提一檔,爲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雖然高務實之前就已經是太子太師了,但當時考慮到高務實的年齡、資歷,因此把勳階壓後了一些,這一次皇帝算是給他補齊了。

    其三,或許是爲了配合前兩條加恩,皇帝在制誥之中又將黃芷汀從三品淑人直接升授爲一品夫人。這個升授很顯然是直接跳過了高務實當前的實際官職戶部尚書,而按照太子太師來算,也是典型的加恩升授。

    其四,如果說上述三條都是名頭大於實際,那麼這一條就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且無比震撼了:

    於暹羅國定南城設定南都護府,定製正一品衙門,其所司爲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翼衛中國。

    太子太師高務實遙領正一品定南都護;一品夫人黃芷汀卸任安南都統使司副都統使,升任從一品定南副都護,權知都護事。定南都護府衙門屬官品級以正副都護等而下之,各官品銜、任職等事由都護府一年內擬定,報朕覈准。

    定南都護府管轄安南、暹羅、勃固、緬甸、南掌、柬埔寨等“雲、桂之南各邊地”。都護府轄區准許設定通商關市,准許開設官、私各港,一應陸海關稅由戶部及都護府一年內協商擬定,報朕覈准。

    定南都護府兵制以其“非同中原”之故,准許都護府自定,然其兵種、員額、器械等事需報兵部知曉,定製三年一報,“朕與兵部不予遙制”。

    都護府所屬軍伍,軍餉軍械等需皆由都護府自行籌措。各軍須遵從朝廷徵調,朝廷若有徵調,以南兵調用之制,計其糧餉、功賞、撫卹之給,而餘者不論矣。

    ……

    林林總總,事關定南都護府的篇幅佔了這道誥命的絕大部分,別說前來傳旨的陳矩和張誠驚得宣詔的聲音都變了調,就連高務實自己都聽呆了。

    什麼情況?皇帝這是正式承認京華對南疆的實際統治了嗎?這不可能啊,這麼大的事,內閣難道沒有反對?

    唸完誥命的陳矩催高務實接旨催了三次,高務實才滿心懷疑地接到手上看了看。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更加懷疑了:這道誥命說是說誥命,但落款處只有皇帝之寶,卻沒有內閣附署。

    所謂“不經鳳閣鸞臺,何名爲敕”,同樣的道理,在此時的大明朝,沒有內閣的附署,又何以稱之爲“誥”?

    換句話說,這道誥命看起來震撼,但從當下的制度上來講,它其實並不具備法律效力。

    高務實於是立刻將誥命奉還,對陳矩道:“皇上親之信之於臣,臣感念不盡,然制誥之命需內閣附署,此誥既無閣署,此臣不可遵領聖意之其一。

    定南之設都護府,事關重大,及達天下。臣未聞皇上與諸臣商議,恐難服衆,此臣不可遵領聖意之其二。

    即便須設此衙此官,然定南都護職責重大,其職何當遙領?臣蒙皇上信重,乃爲中樞之臣,更掌天下財務,原已德薄才淺,分身乏術,又如何能遙管天南之務?是故,臣德不配位、纔不當職,此臣不可遵領聖意之其三。

    請二公以此三不可轉述皇上,傳下情於天聽。更望皇上慎之重之,切切收回成命,則臣不甚感念之極。”

    張誠肯定是非常樂意按高務實所言去做的,但陳矩卻頗有些爲難,躊躇道:“大司徒曾主筆《會典》,當知旨詔可拒,而誥命不可拒……”

    “此事本部堂自然知曉,然此誥未經內閣,尚不足稱誥。”高務實堅決道:“本部堂不敢領旨,請陳公送還。”

    “那……好吧。”陳矩嘆了口氣,又道:“不過,茲事體大,可否勞請大司徒以手本答覆,以示鄭重?”

    高務實沉聲道:“好,請二公稍候,本部堂立刻擬疏。”

    陳矩、張誠自然只能答應。高務實也不去書房,直接吩咐下人擡來書案,備齊筆墨紙硯,當場寫就一道辭疏,拒領誥命。

    兩位大璫得了手本,絲毫不敢耽擱,立刻辭別高務實而去。

    皇帝發誥命是不能僅僅通知當事官員本人的,內閣、六部、都察院等此時也都收到了消息,當場就驚掉不知多少個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