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76章 伐元(五十)權力
    高務實沒有親自下場,反而靜靜地聽他們互相爭論。直到最後李如松已經臉色鐵青,其餘幾位遊擊則依舊報團取暖一般結成聯合陣營,始終不依不饒,這才淡淡地道:“飯後修整延長至一個時辰,然後繼續追擊,誰反對?”

    他環顧了一眼,先是無人應聲,緊接着葉邦榮起身抱拳道:“末將領命。”他一動,其他七名遊擊也立刻起身,異口同聲道:“末將領命。”

    高務實眼皮都沒擡,但八位遊擊的目光卻齊刷刷朝李如松望去。李如松雖然性子高傲,但此時也頓感如坐鍼氈,打量了一下正低着頭在看堪輿圖的高務實一眼,也站了起來,抱拳道:“末將領命。”

    “嗯。”高務實依舊沒擡頭,反而擺了擺手,道:“你等先下去再次覈對首級,並把首級都處理好,以便本部堂爲你等請功。”

    “諾!”

    “遵命。”

    衆將領命,魚貫而退。等到最後一人退出帥帳,一直在一旁列席旁聽的京華祕書們才互相對視一眼,開始評論起來。

    這一次最先開口的是高務實的堂侄、情報祕書高杞,他沉吟着道:“五叔,李仰城此人着實有些桀驁不馴,是否需要考慮敲打敲打?”

    此時已無外人,高務實也不看地圖了,把頭往太師椅靠背上一靠,閉着眼睛沒說話。

    高務實此番帶着的祕書一共這麼幾位:商貿祕書曹恪,軍務祕書阮福源,財務祕書高務忠,情報祕書高杞,見習祕書高務正、高務若,合計爲六人。

    這其中,曹恪和阮福源都是高務實的門生,兩人一個是曹淦之子,一個是阮潢之子;高務忠是高務實的胞弟,從成年之前就跟隨在高國彥身邊學習財務;高杞是高務實的堂侄,乃堂兄高務本的次子;高務正、高務若二人則是高務實的庶弟,在京華祕書處沒有明確的執掌,因此統稱見習祕書。

    高杞作爲情報祕書,往常多跟隨高陌學習,而高陌這個掌握內務部的六房老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確保京華體系內部的忠誠與廉潔,而且由於出身關係,他對於等級關係看得十分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杞作爲一個年輕人自然深受影響,於是對於李如松的態度也就頗有不滿。其實這裏他有一點沒太注意到,那就是其餘八員將領之所以對高務實的命令毫無保留的接受,是因爲遊擊將軍和蒙元經略之間的地位差距實在太大。

    而總兵官呢,相對而言差距就小了不少——當然,李如松可能還是全大明總兵之中最自傲的那一個,這也是個影響他態度的關鍵因素。

    不過,即便高杞注意到這些,他可能也不會很在意。你一鎮總兵看似了不起,那也得看場合、看對象,你在遼東自家地盤跋扈點也就算了,現在有你跋扈的嗎?君不見麻總戎、曹總戎他們也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哪一個在我五叔面前不是恭恭敬敬?就連戚司令這樣名震天下的大帥,聽到我五叔的軍令也不會有半分遲疑,憑你……也配?

    但此時高務實沒有迴應,這就免不得讓衆祕書揣摩其用意了。

    高務實的胞弟、財務祕書高務忠想了想,道:“大兄,方纔我和李如柏在帳外偶遇,閒聊了幾句。李如柏提到他兄長這次前前後後已經許諾出將近十萬兩銀子的重賞,再加上額外的一些開銷,迄今爲止李家軍爲了此戰恐怕要多花近二十萬兩。”

    高務實這次有了點反應,但依舊沒有睜眼,只是道:“有話直說。”

    “是,大兄。”高務忠道:“小弟以爲,李家軍的底子雖然挺厚,但據內務部的情報顯示,其家中產業至少六成在於遼東各地的田產,商業和製造方面佔比不會超過四成。考慮到李家軍僅嫡系精銳家丁就有約四萬人,固然朝廷會負責其中大半開銷,但剩餘部分依舊十分燒錢……

    故小弟以爲,在李如松這樣大手大腳的花銷之下,鐵嶺李氏的財務壓力恐怕不小。這可能也是李如松急着想要拿到更多戰功的其中一個原因,畢竟戰功多了,纔有可能把這二十萬打賞賺回來,或者說至少賺回來一部分,以避免將來發不出賞賜,失了軍心。”

    高務忠這番話沒有太明顯的傾向性,某種程度上而言甚至有些像在爲李如松的急躁找理由。不過仔細想想,他的用意似乎也不能如此簡單理解,畢竟也可以理解成他在暗示李家軍目前正有可供利用的財務危機。

    一聽這話,果然商務祕書曹恪就開口了,道:“老師,鐵嶺李氏這幾年財力有些喫緊,這一點學生深知。”

    高務實依舊閉着眼睛,只是簡單的“哦”了一聲,語氣中帶着反問的意味。

    曹恪立刻道:“是這樣的,鐵嶺李氏原本悄然掌握着邊境幾處馬市,大多是和他們李家的一些部將合謀,李家在其中所佔收益一般在四成到五成。他們涉及的買賣也很多,從糧食到農具,從布帛到絲綢,從人蔘到毛皮,甚至……從鹽鐵到火藥。”

    高務實這次總算睜開了眼睛,瞥了他一眼,問道:“後來呢?”

    “後來麼,大部分生意被京華商社或者說海貿同盟給搶走了。比如鹽巴,自從遼南鹽場建成並逐漸擴張,幾年時間裏已經幾乎壟斷了遼東鹽業,周邊如朝鮮、建州、海西、嫩科爾沁乃至更遠的野人(女真)、北山等,都轉而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遼南鹽場的鹽巴。

    農具這一塊也沒得說,開平的鐵器自打進入遼東市場,遼東本地的那些小鐵匠鋪就幾乎沒了活路。質量好的價格太高、價格低的質量又不像話,很快就有不少關門歇業,嚴重影響了鐵嶺李氏的進貨渠道。

    後來咱們在遼東新建了煤礦和鐵廠,把這些破產鐵匠吸納了大半,相當於從源頭上卡死了李家的進貨渠道,李家的農具甚至其他鐵器貿易都幾乎只能停掉。到了現在,據學生了解,李家已經只剩廣寧一地的兩個鐵匠鋪,維持自家一些甲冑和兵器的養護維修都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糧食這一塊算是李家目前還勉強支撐的核心產業,但即便如此,局勢也不容樂觀。這主要是因爲受到了玉米的衝擊,遼東不少窮苦人家開始轉喫玉米,女真人也是——畢竟便宜嘛。

    另外,耐旱水稻的推廣速度雖然不及原先的預期,但那主要是培養出來的品種仍然不夠穩定所造成的。我們派人對此進行了嚴格的跟進,許多有經驗的老農都表示,這種事可能要十幾二十年才能見結果,也就是品種穩定下來。

    我們祕書處預計,等耐旱水稻品種趨於穩定,遼東的糧食產量或許還能迎來一次較大的提升——當然前提是能夠開闢更多的平原地帶,並讓一些地方進行改種。對此我們甚至考察了葉赫、哈達、乃至於烏拉部的一些地方,發現他們目前的領地都有不少適合種植水稻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