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卅九)義軍誰屬
    朝鮮王李昖聽聞郭再佑搶奪武庫,召集衆臣道:“即便郭再佑屢立功勳,但搶奪武庫,肆意羞辱朝廷觀察使,這與無視寡人有何分別?諸位臣工誰能告訴寡人,此人該當何罪?”

    這題頗不易解,但又不得不解,左議政伊鬥壽進言道:“郭再佑搶奪武庫確屬大罪,但依臣之見,觀察使金睟將義軍當做盜賊污衊,不思患難與共,這纔是引發此事之關鍵。臣建議,當此國難之際,爲顧全大局,請殿下能賞封郭再佑官職,犒賞軍備,使官軍與義軍能勠力同心,共抗倭寇。”

    國難之際更當團結內部,這是千古正理,因此領中樞府事鄭澈立刻附議道:“正是如此,殿下,義軍與官軍合力,才能更快克服國難,臣亦做此想。”

    洪汝醇則窺見李昖面露不悅,立刻決定了自己的態度,急忙諫言道:“殿下不可!義軍如此無視官軍,怎能期待同心?若給無視官衙的郭再佑賞封官職,則官軍士氣必將低迷,而義軍反而自以爲得勢,更加不將官軍、官衙乃至朝廷放在眼裏。

    臣以爲爲今之計,不僅不可賞封,反而更應立即處斬郭再佑,以儆效尤,彰顯朝廷威嚴不容褻瀆蔑視。如若不然,各處義軍必爭相效仿,憑藉些許功勞、勢力而無視朝廷,將來討要封賞、肆意搶奪軍備之舉定會層出不窮,而後患亦無窮矣!”

    伊鬥壽聞言大怒,呵斥道:“如今團結一致還不足以能完全阻擋倭寇,你怎能出此離散民心之妄言!殿下,此誠下策也,切不可依。”

    朝鮮王李昖卻伸手阻攔,搖頭道:“洪汝醇之言不可一味否定,義軍憑藉自身的功勞勢力無視朝廷法度,這與以前威脅王室的高麗權民世族有何分別?倘若如此不加制止,反而推波助瀾,則戰爭結束後義軍便會成爲官軍,鄭汝立事件也將重演。”

    這話不能說毫無道理,但明顯有無限拔高之意,因此兵曹判書李恆福勸道:“殿下此言或許過重了些,郭再佑等人不過是爲了克服國難而自發抗擊倭寇的義軍,怎能和叛徒相提並論?”

    朝鮮兩班雖然內鬥激烈,但大家畢竟還是有最基本的認知:大明天兵在平壤才吃了一次虧,接下來的援軍到底什麼時候來,如今還全無定數,那麼現在還把義軍往敵對方向推顯然是不行的,就算要處理義軍問題,也該等局勢穩定一些再說。

    李昖見羣臣堅持賞封,便思兩全之計,欲封賞郭再佑下級官職,將義軍納入官軍編制,如此既可令官軍勢強,又能確保不再有無視官軍之事發生。

    誰知他這麼一說之後,伊鬥壽卻認爲義軍難以聽從入編號令,李昖問道:“臨津江戰後寡人醒悟,像韓應寅、金命元那樣分爲兩個指揮體系作戰是必敗無疑的。既然如此,將義軍和官軍兩個指揮體系合二爲一有何不妥?”

    鄭澈答道:“殿下,臨津江戰敗是戰術不當,戰令和戰術難以連貫所致,與此事並不能一概而論。”

    李昖越聽越hi煩悶,不願再作口舌之爭,斷然下旨:“寡人不能無視義軍羞辱朝廷、搶奪武庫之舉,即便其有難處,也犯下了無視寡人的罪過。義軍的經文是分朝下達,爾等立刻向分朝下達寡人王令,將義軍編入官軍,聽候調遣,不得有誤!”

    伊鬥壽、鄭澈等再勸無用,只得嘆息領命,互相對視,都是面如死灰。

    不數日,柳成龍正在平安道安州籌措糧草,聽取彙報說昌盛庫白米精米已有萬擔,塑州庫精米約五百擔,白米七百五十擔,粳米一百二十擔,軍糧籌備已相對穩妥,只是不知大明天兵究竟何時再援,而後受到兵曹判書李恆福書信,得知朝鮮王欲將義軍編入官軍一事,便立刻趕往伊川分朝。

    光海君接到王令,不知大王爲何要將義軍編入官軍,聽鄭琢之言,乃是因郭再佑與金睟對立而引起。

    光海君感嘆萬千,嘆息道:“義軍本就難以信任官軍,如今要將其編入官軍聽從指令,義軍怎會聽從?我看此舉定會加劇對立,只是不知若真形成對峙,如之奈何?”

    鄭琢也深有此慮,但還來不及勸慰,柳成龍便已求見。光海君忙向柳成龍詢問,柳成龍道:“邸下並非不理解王上用意,這與此前王上治罪邸下是一樣的緣由。邸下越立功勳,民心便越向邸下;義軍越立功勞,勢力便越壯大,都會使王上感到憂心。

    義軍們沒聽從王上命令而是自發組織抗敵,所以義軍戰績也不會成爲王上的功績,因此王上便讓義軍編入官軍,如此一來,義軍之功便等同於王上之功,那就沒有後患了。”

    光海君不解,說此時爭功有何必要,倘若國家不保,再多的功勞勢力不都是過眼雲煙?

    柳成龍再次提醒光海君,大王所欲乃是所以功績都歸於大王名下,不然戰亂過後,恐怕王位難保。光海君嘆了口氣,問道:“那眼下卻該如何是好?命令下達,義軍定會犯下違反王令之罪。”

    柳成龍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必須有所選擇,因此建議傳達王令務必強勢。鄭琢對此卻表示反對:“義軍無法認同官軍,絕不會從編,強制執行必會令義軍瓦解,倘若局面難以控制,甚至有可能爆發反抗。”

    柳成龍則解釋道:“所以更要將王令向義軍傳達,現在能阻止王上的,並非世子邸下,也並非文武大臣,只有義軍的意志才能反過來阻止王上。

    諸位請細細思量:將義軍接到王令後的詳情告知王上,王上是不是便要思考義軍存在究竟利弊如何?我料主上雖會猶豫,但終究會做出正確決定的。”

    這話其實只說了一半,有些話不便明言:義軍如果真被逼得解散,朝鮮將會如何?如果更甚一步直接造反,朝鮮又將如何?

    光海君聽懂了柳成龍的言下之意,深以爲然,立刻下發王令。

    果不其然,郭再佑接到王令後當即痛罵:“要義軍聽從金睟指揮?那我還不如拔劍自刎,這跟殘殺義軍有何分別?我等並非爲了討要官職,若要聽從這等昏庸王令,倒不如進山立寨,自行其事!”

    郭再佑立刻召集義軍,令義軍自行決定是跟隨王令還是跟隨自己。那還有何好說,義軍紛紛表示願跟隨郭再佑驅逐倭寇。

    於是,郭再佑很快給了朝鮮王回覆,道:“義軍絕不聽從無能的金睟之令,若王令如此,則義軍將就地解散,入山避亂。”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東莞光頭王”、“曹面子”、“御劍飛蓬重樓”、“milan123”、“初次登錄”、“2000勞爾”、“史鴻飛”、“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