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9章 平倭(卌四)鉅變
    黑田如水的話說完,加藤清正卻表示何必搞得如此麻煩,他還是堅持直接向黃石山城發起進攻。

    黑田如水深知加藤清正脾性,也知道他在豐臣秀吉面前的地位頗不一般,因此耐着性子解釋道:“加藤,明軍纔是我們的大敵,在與明軍決戰之前應當儘量減少無意義的傷亡,這黃石山城並不值得我們付出太大的代價,不過三日而已,有什麼不能等的?

    另外,我希望我們不要與左路爭功,左右兩路應合力進入忠清道,然後兵發漢陽。正因如此,我們這樣佈置也可以等等宇喜多秀家,雙方好在全州會合。諸位如果沒有異議,秀元殿下就請部署吧。”

    毛利秀元是毛利元就之孫,穗井田元清的長子,曾經一度成爲堂兄毛利輝元的養子,不過在毛利輝元長子毛利秀就出生後自立,現在已經恢復輝元堂弟身份。此次他之所以接替毛利輝元成爲毛利家出兵的統帥,原因是輝元病了。順便提一句,小早川隆景前不久也已病死。

    正因爲他不是毛利家的繼承人,雖然因爲毛利家出兵衆多而成爲一路總大將,但無論地位還是威望都不能和堂兄輝元相比,故在黑田如水面前是端不起什麼架子來的,於是也就有了黑田如水如此直言“秀元殿下就請部署”這種近乎命令的說詞。

    毛利秀元果然不敢反對,當然他本身也同意黑田如水的意見,因此立刻下令加藤清正圍南城,鍋島直茂圍西城,黑田長政圍東城,另遣別動隊於北埋伏待命。

    八月十四至十五兩日,日軍三面合圍,將竹盾捆鎖成柵,穩步向黃石山城迫近。日軍面對朝鮮軍弓箭只防不攻,並每日於陣中殺戮百姓,兩日間金海府使白士霖屢次登城觀察,雖對日軍行徑心有餘悸,也對日軍的部署略感詫異。

    趙宗道納悶道:“此股倭寇兵力雄厚,爲何要如此拖拖拉拉,直接向我們發起進攻纔是常理呀,他們究竟有何企圖?”

    白士霖也一直困惑於此,但忽然間卻有所醒悟,對趙宗道答道:“近來有消息說明軍自海上來援,我本以爲這不過是流言而已,但如今看來卻可能是真有其事,恐怕倭寇已分出一部前去阻擊明軍。

    明軍素來強悍,想必倭寇也因此甚是顧忌,故在城外困而不攻,不敢輕舉妄動。若果真如此,黃石山城可保無憂,我們也有機會殺敵立功了!來人,傳令全城,明軍來援,解圍可期,但大夥不可懈怠,要隨時待命應變。”趙宗道領命而去。

    日軍兩日來每日殺戮朝鮮百姓,安陰縣監郭雄因此義憤填膺,屢次請令出城殺敵,趙宗道苦苦相攔:“郭縣監萬萬不可意氣用事,憑我們手頭的力量,此時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真要這麼做的話,黃石山城必會被倭寇輕易攻佔!

    我們的弓箭也射不到那麼遠,這幾日來對前陣的倭寇也造成了一些傷亡,百姓被屠殺我也很心痛,但絕不能因小失大。明軍正來救援,府使也有交待,需待明軍抵達之後再合力擊敗敵寇,到那時再報仇也不遲,請郭縣監務必耐心等待。”

    郭雄卻心急如焚,急不可耐:“這倭寇心狠手辣,全無憐憫之心,不思向我們進攻,卻只在陣中屠殺百姓爲樂,這是意圖威懾我們!城中不少軍民已因此深受煎熬……話說這明軍到底什麼時候纔會到達?消息傳出來也有兩日了,他們怎麼這麼慢?”

    趙宗道見郭雄情緒激動,連連安撫,好話說盡,過來好半晌之後郭雄才得以強行鎮靜下來。

    而在日軍陣中,毛利秀元則正向黑田如水問道:“如今已過兩日,我想黃石山城中應該已經有所畏懼,正如您所設想,朝鮮人對明軍的依賴極強,當得知明軍大敗之時,不知將會何地失落!嗯,明軍衣物是否已經準備好?”

    黑田如水輕輕頷首,道:“明軍的鴛鴦戰袍我們早已有所準備,但畢竟不多,這幾日已經嚴令趕製,明日就可以讓朝鮮人欣賞明軍戰敗,被我們全部斬首的盛況,此舉定能將他們的士氣徹底擊碎,而我們則趁夜猛攻,黃石山城必將土崩瓦解。”

    八月十六,依黑田如水之令,日軍將所抓獲千餘朝鮮百姓一半較爲精壯魁梧者裝扮爲明軍,當衆全數斬首,又將朝鮮百姓的頭顱於陣中高掛示衆。

    白士霖見“明軍大敗”,被斬首五六百之多,果然心下大駭,懼意橫生,堅守之心完全動搖。不止是他,明軍戰敗的消息迅速傳遍黃石山城內,全城上下人心動盪,軍心也隨之大亂。

    當夜,黑田如水令全軍趁夜發起總攻,白士霖領所部不戰而逃,從北門狂奔而出,奪路而逃。

    黃石山城東門也被日軍輕易攻入,郭氏父子所防守的南門及西門腹背受敵,城門很快陷落,日軍涌入城中,郭雄及其子郭履常、郭履厚還有趙宗道等全部戰死,城中剩餘守兵皆被屠殺。

    而白士霖一行也沒撈到好下場,衝出北門後也被日軍別動隊伏擊,一場一邊倒的戰鬥之後,朝鮮軍大敗潰散,日軍向北追過山谷,白士霖所部死傷過半。

    很快全州那邊收到了南原敗報,全州守將金鐘一感嘆:“萬沒想到倭寇竟如此大規模出動。原本我軍是各據險要,倭寇如此迅猛而又集中猛攻一處,看來我們對倭寇戰力、戰術之估計全都錯了,形勢已經萬分危急。”

    副將急勸:“據報倭寇正在圍攻黃石山城,但照末將估計,黃石山城陷落也必在幾日之內,這全州爲全羅道的核心,但我們只有兩千餘兵馬,南原兵力比我們更多且有北境騎兵壓陣都難撐五日,我們這兩千弱旅又如何守住全州?還是趕快再向朝廷請求發兵救援吧。”

    金鐘一道:“朝廷總兵力說是十餘萬,其實勉強能看的也不過數萬,還都分守各處,如何能擋二十萬賊兵?原本指望能堅持到明軍來援,誰知三年過去,我軍面對賊兵仍是不堪一擊,如此則意味着分兵救援無異於自尋死路。

    事到如今,恐怕只能合兵一處,集中防禦纔是上策,否則只會被倭寇分別殲滅。至於全州……已是必然難保,所以我等要趁倭寇到來之前撤出全州,返回漢陽。”

    副將勸道:“將軍還請三思,未得軍令擅自撤出所守城池將被視爲臨陣脫逃,是會軍法從事的,如此豈不冤枉?不如還是先向都元帥請令之後,再撤出全州爲上策。”

    然而金鐘一卻厲聲責問道:“倭寇進兵迅速,沿路守兵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眼下倭寇朝發夕至,全州危在旦夕,我們孤立無援,若先向漢陽請令,待撤出命令傳到,全州早已被倭寇所佔,而我們也早已盡喪於倭寇之手。

    這般窩囊死法,對倭寇造不成任何有意義的損傷,於我國家大局有何益處?不如早早撤出,與漢陽合兵,既能爲保衛漢陽出力,也能保住將士性命,不必在此地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