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1章 朝歸倭附(卌五)博多之暗涌(二合一)
    大明京師已經開始議論朝鮮光復後的進一步行動,對於征伐日本,無論是持贊同或是反對意見,大致上都可以說是站在整個東北亞戰略的高度來思考的。

    而此時日本的情況就大相徑庭,朝戰的失敗讓他們暫時失去了對外進行戰略思考的興趣,一門心思都投入了國內。

    石田三成抵達博多之後,新納了一位名叫阿袖的妾室。此女本是博多花魁,原本也還沒有從良的打算。可是那又如何呢,石田三成有的是辦法——或者說力量——令其屈從。

    《最初進化》

    不過石田三成並不知道的是,阿袖是薩摩人,出身地是出水,而她之所以會出現在三成的視野,本身也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決定這件事的人,是博多兩大豪商:島井宗室和神屋宗湛,博多人將這兩家豪商分別稱作“島屋”和“神屋”。他們的商業勢力便不說遍佈日本吧,至少也是商界頂流。無論是在西國的博多,還是近畿的界町,都有他們的據點。

    既然是界町名流,那當然在薩摩的清水城、關東的三崎城也不例外,他們都是日本各處京華水晶樓的常客。至於安排阿袖這件事,如果有人能追查深一些,就會發現在島屋、神屋背後至少還有尹集院忠棟——薩摩島津家的家老。

    島屋、神屋兩家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內幕,比如島津家與北洋海貿同盟的關係至少不會僅止於簡單的貿易往來,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上了某條船。

    原因並不複雜,無非利益罷了。

    在日本國內看來,九州原本是三成的天下,可是由於此次戰事,局勢已經大變。

    肥後宇土和隈本的對立本就甚是尖銳:宇土的小西行長支持澱夫人,隈本的加藤清正則忠於北政所。兩次徵朝,二人都爭做前鋒,事事寸步不讓。

    他們的對立和領民的疲敝,讓島井宗室和神屋宗湛吃盡了苦頭,尤其是在籌集軍餉和糧草諸事上。

    領民疲敝之狀當然不只這兩家有,黑田、鍋島、有馬、島津等大名無不深受其累,甚至主要領地不在九州的毛利家也逃不掉。

    九州諸大名派遣的兵力,數毛利氏最多。因毛利的領地橫跨九州和中國,便出了三萬二千人。其他人亦是不堪重負,島津義弘出兵一萬(島津嫡系三千餘),加藤清正一萬,鍋島直茂與勝茂父子一萬二千,黑田長政五千,小西行長七千,再加上立花、松浦、大村、宗、有馬等,僅九州地區就出了約十萬兵力。

    按照他二人私下商議時的說法就是:“各方都來籌集錢糧,弄得我們兩手空空,這也罷了,只要日後天下太平,我們肯定還能賺回來。但再這樣爭來鬥去,我們還有何指望?”

    不止他們兩家,京裏的茶屋、界港的納屋與大坂的澱屋等日本豪商之家眼下都有各自的小算盤——或者大算盤。

    前段時間,不僅船隻都向朝鮮駛去,博多與名護屋大道兩側到海邊密密麻麻的土窖也全都空了,不用說米麥,就連醬湯、鹽巴、衣料、武器,也都一點不剩裝到船上運走了。可是這些豪商都很懷疑,那些船果真能順利地將一切送到遠在朝鮮的將士手裏嗎?

    聽說從那位“明國關白”登陸泗川之後,朝鮮局勢便急轉直下,沒多久之後聽說守蔚山的官兵連死馬和老鼠都喫光了,還吃了好多天的白土。戰況如此,將士們怎能不抱怨?可是他們爲何還熱衷於發動戰事,讓天下陷入困境呢?

    後來,撤兵的命令一下,所有船隻都被集中起來。船伕當中居然還夾雜着七十多個女人。人們都以爲是人手不夠,才把這些女人抓來,可是有人上前一問,她們居然回答說是自願隨水軍出海。

    “我們的男人一到朝鮮後就再也沒回來。爲了把他們找回來,才毅然隨軍出征。哪怕只剩骨頭,也要找回來!”女人們乘着船,乘風破浪去了。可是這些船果真能免遭滅亡,成功抵達嗎?沒有人能回答。

    阿袖並不喜歡石田三成。她出生於薩摩和泉郡的出水,出生時村裏尚有五十來戶人家,可最近父親寫給她的信函上卻說,現在村人已經驟減至十七戶。

    由於父親寧肯賣掉女兒也不願離開故土,現在成了村裏的里正。可是石田治部說了,若村子裏再有一人逃亡,里正就必須交一斗米。得知三成這些話,她當即憤然離開。可如今,她卻不得不在島井宗室的陪伴下去到三成身邊侍奉。

    石田三成對阿袖的態度頗爲奇怪,但最終還是接納了她。不僅接納,還公開帶着阿袖到處跑。在阿袖的陪伴下,石田三成從博多城遷到不遠處的多多良村名島城,當時駐朝官兵們已接到撤離命令,正一邊在各地苦戰,一邊緊急向集結地靠攏。

    儘管最初的命令,是要求儘可能在十一月中旬完成撤退,可事實上這一命令從一開始就顯得十分勉強。畢竟只要明軍看出日軍緊急撤退之意,必然猜到發生了大事。

    果然,後來傳回的消息非常不妙,日軍各部損失慘重,光是撤退引發的一系列戰鬥就讓日軍損失了至少四萬多大軍——這可都是百戰精銳。

    好消息是,儘管如此,加藤、淺野、黑田、毛利等部還是在十五日之前潛到了集結地,小西、宗、島津等部由於在議和談判時曾被明軍扣留了人質,歸途受阻,好幾次陷入極度危險之境,但終究最後還是回來了不少。

    至於那些沒有來得及登船的殘兵,要麼被明軍斬殺,要麼被俘虜,像牲口一樣被役使,永遠銷聲匿跡。

    據說這次撤軍還有些奇怪的情況,比如此前有一段時間與大軍失聯的黑田軍莫名其妙的又出現了,並且此番一併撤了回來;又比如原本被明軍俘獲的水軍兩員大將藤堂高虎與脅坂安治,居然因爲“明軍臨時發動進攻,內部混亂不堪”而“趁機逃離並一併順利撤退”。

    總之看起來這次撤退導致了明、日雙方都出現大規模混亂,整場仗打得不明不白。不過眼下沒人會去追究那麼多,畢竟能回來都已經很不容易,堪稱九死一生了,哪裏能那樣苛責呢?

    撤退的船隻最初駛進博多港,乃是十一月二十六。得知軍船將在過午時分到達,三成辰時左右便出了名島城,騎馬直馳碼頭。爲了迎接撤回的軍隊,從袖濱到多多良海濱一帶,已臨時搭建了小屋。

    “妾身也想出去迎接他們。”就在三成出門之際,阿袖一邊察言觀色,一邊低頭央求。

    “是不是你那柿色簾子後的相好回來了?”三成表情嚴厲,板着臉問道。

    所謂柿色簾子,其實就是青樓的隱語。